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喧哗(huá) 眩晕(yūn) 玉雏儿(chú) 商贾(gǔ) B: 瞅瞅(chǒu) 嬉笑(xī) 贝勒府(lè) 砧板(zhēn) C: 哄笑(hōng) 煞白(shā) 侍候(shì) 拾掇(duo) D: 忌讳(huì) 落子(lào) 呷了一口(yā) 五子行(háng) |
2、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B: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人公,少部分是动物寓言。 C: “巨人三传”所称颂的英雄,不是以武力称雄的人,而是能够超越灵与肉的痛苦、倾心为公众服务的“人类的忠仆”。 D: 《农夫和蛇》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
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黎民、庶民都有百姓的意思。 B: 诗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中的“三更”是指23点至凌晨1点。 C: 古时的地名很多有别称,南京又称建康、广陵,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成都又称锦官城,如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D: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
4、 | 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贵阳市正式开通全国首条青少年禁毒教育热线。”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和名词。 B: “女排夺冠”“丝绸之路”“登顶珠穆朗玛峰”依次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C: “贵州平塘‘天眼’位居‘中国首批十大科技旅游基地’榜首。”句中加点的部分是定语。 D: “天舟一号只送货、不载人,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员’。”这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5、 | 下列关于《水浒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达因三拳打镇关西,无奈到五台山出家,却屡屡喝酒滋事,后投奔了相国寺。B: 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脾气暴躁的李逵十分恼怒,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王,促进了梁山的发展。 C: 宋江是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他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有军事、组织才能;其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 D: 书中具体描写的“四贼”:高俅、蔡京、童贯、杨戬都是倒行逆施、坏事做绝的大官僚。 |
6、 | 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故乡》的体裁是小说,选自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写于1921年,作者是鲁迅。B: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是莫泊桑,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有《漂亮朋友》、《巴黎圣母院》。 C: 《夜》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作者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他擅长描绘乡村大自然的景色。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全书共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鲁迅称这部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7、 | 下列文句,哪一项有语病?( ) A: 车子驶向这块久别之地,我不禁有近乡情怯之感。 B: 昂首望去,眼前是一片万丈深渊,令人心生畏惧。 C: 忙碌的现代人无暇寻幽访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 D: 黑暗中,漫长的静默里,父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
8、 |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 , 缺一不可。B: 虽然计算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 本来行路难,如件件在意,就更束缚了自己的脚步。要想走好,对有些事情不以为意倒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
9、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文化中心,世界杯的到来,给这个古老而又繁华的城市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 B: 许多学霸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C: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各相关部门和地方迅速行动,疫情防控正在有序有效地进行。 D: 在中央指导组的统一指挥下,一支支疾控医疗队援驰湖北和武汉。 |
10、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性格懦弱的李明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灾祸,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B: 我们要像节食减肥一样,控制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借以缓解对数码产品的心理依赖。 C: 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 腊八粥是用糯米、豆类、红枣、核桃、莲子等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美味佳肴。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1 )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 2 )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欹器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①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②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③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选自《荀子·宥坐》) (注释)①欹器:一种盛水的器皿,无水时歪向一边。欹,倾斜,歪向一边。②宥(yòu)坐之器:“座右铭”一般的器物。③挹(yì):舀;酌。把液体盛出来。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①孔子顾谓弟子曰________ ②此为何器________ ( 2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 3 )欹器有何特点?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父亲的背
高巧林
①乡下老家的屋檐下,夕阳斜斜地照着。
②趴在木椅后靠背上的父亲衣襟反穿,赤裸着略显肥胖而皮肉松弛、“雀斑”点点的背。母亲操着一枚让我感到既陌生又眼熟的刮痧板,一下一下刮着父亲的背。那专注的神情一如她在菜园里耕种那一垅贫瘠而濒临荒芜的地。一道道“痧痕”显现在父亲背上,乍一看,犹如挂在西边天空中的一片片红彤彤的云霞。
③我一震!难道,这就是我年少时经常见到的那个宽厚壮实的背吗?
④第二天,经我再三撺掇,从不肯轻易花钱看医生的父亲才答应去医院就诊。
⑤我背着父亲,匆匆走向停在环村公路上的轿车。一路上,尽管父亲的身重压得我气喘吁吁,但我的内心却是踏实而欣慰的。走过村前的小路,跨过河边的小桥,我尽力让自己的脚步迈得稳健些。父亲趴在我像他当年一样壮实的背上,浅浅地呻吟着,带着难挨的病痛与满心的幸福。
⑥走着,走着,在我恍惚的记忆里,突然泛起一幕与此时此境何等相似的情景:40多年前,我目睹父亲也曾这样背着他的父亲——我的爷爷,一步步地走向镇上的医院。那是夏熟上场季节的一个中午,父亲弓着壮实的背,背起一声声呻吟的爷爷。可惜那时条件差,爷爷的病又犯得重,父亲才蹲身放下爷爷,爷爷就咽气了……这样幽幽想着时,我的眼眶禁不住湿润了。有什么办法?这是无法逆转的生命轮回啊!父亲背着儿子,儿子背着父亲,就是这样。
⑦或许,我背上的父亲感受到了我的凝重、我的伤感,也就开始一遍遍地说:“歇一会儿吧,要不,让我自己慢慢地走。”我说:“没事,我背你。”
⑧大叔大婶们见我如此背着父亲,啧啧称赞:“你看,老头有福,生了个多么孝顺的儿子。”我一听,反倒不安起来,这可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把父亲背在自己的背上!而仅仅这一次,又何以偿还我儿时父亲无数次背着我时积下的深深父爱?孩子们也来了,嘻嘻哈哈笑个不停,而这笑声分明因好奇而生,挟揶揄而来。我边背着父亲走,边在心里嘀咕:“孩子,你还小,等你长大后也当上父亲或者母亲时自然会明白的。”
⑨吊了几天盐水后,父亲终于枯木逢春一般慢慢康复起来。只是,父亲那张苍白、稍显浮肿的脸依然催人怜悯、惹人伤感。
⑩中午,病榻上的父亲望着一缕温暖的阳光,喃喃自语:“我已经好久没有换内衣了,身上黏糊得难受。”我马上接话说:“让我替你擦个背,然后把你的内衣换了,好吗?”父亲用深透而充满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好一阵后才说:“儿,你在城里清洁惯了,还是等你妈来了再说。”
⑪我完全懂得父亲这话的意思,而事实也是这样,父亲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老人,从皮屑剥落、皱褶纵横的体肤上,或者从残牙稀疏、胡子拉楂的嘴沿边透出点什么气味来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是无论如何也要替父亲好好擦个背的。
⑫于是,我慢慢扶着父亲,让父亲坐起身来,轻轻地替父亲脱去内衣。果然黏糊得很,让酸臭的汗液渍湿了的内衣豆腐一般贴着父亲的背。父亲有些不好意思,说:“看我有多脏。”我说:“还好。”说着,我把热气腾腾的毛巾盖在父亲背上,然后,是一阵小心翼翼地左拭右擦。顿时,细面条似的污垢从父亲背上纷纷滚落。父亲问:“都生出污泥条了?”我答:“嗯。”
⑬其实,我并不在用心回答父亲,而是躲在下意识里的条件反射又让我追忆起儿时的情景——或许在夏天村边的河埠头,或许在冬天镇上的澡堂里,父亲一边替我擦背,一边笑着嬉骂:“你看有多脏,那些污泥条都可以肥上三亩地啦。”
⑭我乐着,默认,而背上的那份爽快与惬意实在让人无法形容。
⑮现在,我但愿,父亲也能享受到我儿时的那份爽快与惬意。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 1 )全文故事情节均围绕“背”字展开,可依次概括为:________,表现了父子情深的主题。但我的内心却是踏实而欣慰的。
修车老汉
①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听说死得很惨,在桥上被汽车撞得血肉模糊。
②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就像天空中一颗流星一闪即逝,再平常不过,于忙忙碌碌的世人更是毫无影响的——只是又一次骑车过桥,轮胎破了,烈日下推车,在桥下找不到修车老汉,挨了另一修车档的“宰”时,才记起曾经有这么一个人。
③在这个城市里骑车上下班,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早上准备骑车出门,发现车子丢了;火急火燎担心上班迟到猛踩脚踏板,轮胎不争气了——遭遇不测,扎上了钉子铁块,破了。
④那天,本就起床晚了,正奋力骑行在桥上匆匆赶路的我,忽地感觉脚上用不上劲了——我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轮胎破了。我像泄了气的轮胎一样,推着车子过桥。桥下不远处就是老汉的路边修车档:一个黑乎乎的塑料盆装着半盆黑乎乎的水;一个皱巴巴的蛇皮袋铺在地上,上面摆着剪刀、铁锤、钳子等工具;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月饼盒装着气门芯、螺钉、垫片等细小物件;一个还算精神的打气筒直立在一边……这就是老汉修车档的全部。
⑤一头白发的老汉正在给我前面一位紧张地补胎——不用说,又是一位中了招的主。“赶紧帮忙补一下!”屋漏偏逢连阴雨,心想迟到了回去挨领导批是肯定的,前面那位推车一走,我就催促老汉。“嗯!”老汉接过车子,一双粗糙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路上长钉子了!”看到这两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害我上班迟到,我气不打一处来,拿话损老汉——媒体上登过,一些不法分子一边在马路上撒钉子,一边在前面守株待兔修车补胎。我怀疑老汉,边说边观察老汉的反应。“嗯!“老汉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不置可否的单音字后,低头继续干活。老汉抬头瞬间,脸上风干了的皱纹格外显眼。“现在的人,人心不古,见利忘义!”我心存怀疑,却又苦于没证据,还得求助于他,心里愤愤不平,继续用言语发泄愤怒,“卖棺材的恨不得亲自去杀人,开药店的巴不得全城投毒……”
⑥“嗯!”老汉这回头没抬,手也没停,又是不置可否地应了个单音字。心虚了吧?话都不敢接,就像抓了小偷现行,我一脸正义。“好了,两块!”老汉停下手中的活,站了起来,拍了拍微微驼着的背,言简意赅。
⑦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老汉站起来的那一瞬,我突然有种心悸的感觉——老汉特像乡下的父亲,苍老、能干又狡黠。但愿钉子不是你撒的,但愿善良在你那还有一丝尚存,看着这像父亲一样的老汉,我把到嘴边更恶毒的话咽了回去。付了还算公道的两块钱,急忙赶路。这是我第一次跟老汉打交道。
⑧没多久,我再次“帮衬”老汉的修车档。依旧是麻利的动作,依旧是“嗯”到底的言简意赅,依旧是有些许的心虚。老汉修好车站了起来捶捶腰。而我再次面对老汉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我不再有心悸的感觉,我更加相信我的判断,他就是撤钉子的人——我看到他的铁盒里有好多一模一样的钉子!
⑨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终于还是被我抓了现行。那天要陪领导坐早班机出差,天刚蒙蒙亮,我就骑车出门去单位。清晨一切都还睡意朦胧,路上车少人稀。上桥时.远远见到一黑影和我相向而行。黑影在桥上走走停停,时而弯腰,时而直行,怎么看都不像正常赶路的。一开始,我没怎么在意,或许是黑影落下什么东西,在桥上寻找。靠近了,从微驼的后背和苍白的头发,我认出黑影是修车老汉。难道他是趁着车少人稀,在马路上撒钉子?
⑩“干吗?”修车老汉正好弯下腰,我大吼一声。兴许太专注撒钉子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已逼近,被吓住了:老汉直直站着没动,左手拿着两个估计来不及撒下去的钉子,右手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嗯!”老汉发现是我,顿时轻松了下来,“吓死了!”
⑪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在晨曦中分外耀眼,我却没了心悸和怜悯,心里只有厌恶和憎恨!“怎么能这样?!”粗话我骂不出口,但声音绝对够大,大到桥下江里的鱼虾大约都能听见。
⑫“嗯!啊?”老汉还是言简意赅,只比刚才多了一个语气词。“别再这样了!”唉!面对像乡下父亲一样的老汉,怎么说他好呢?
⑬…………
⑭出差回来好长一段时间不用“帮衬”老汉。老汉被我撞见撒钉子后,或许是良心发现了,不再撤钉子,生意也就似乎“冷清”起来,上下班高峰期不再忙得没空站起来,常常见他微驼着背站着朝桥上张望。
⑮我每次都是呼啸而过,不停一分一秒。
⑯但愿老汉改过自新了!老汉不知改过了没有,老汉却死了。原本,像老汉这样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于世人毫无影响,也无人会记挂。然而,老汉在离去后半年,却引起了轰动——本城晚报报道了老汉的事: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不法分子撒在桥面用来扎车轮胎的钉子,不幸遭遇车祸……
⑰对照那篇报道,我才知道,老汉右手那团黑黑的东西是磁铁,铁盒里装的是他每天吸走的钉子!报道说,老汉因为儿子在桥上开车,车子被钉子扎破轮胎出车祸身亡,自此之后,老汉就在桥上吸钉子,桥下修车。
⑱怀揣着那份报纸,我骑车出门,在桥下老汉昔日的修车档前,我仿佛又看到了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腰背的老汉。
⑲我也看到了乡下的父亲。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 1 )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我”对老汉的情感态度变化补充完整。情节:老汉第一次为“我”补车胎(开端)→,老汉再次为“我”补车胎(发展)→①________(高潮)→②________(结局)
情感态度:③________→冷淡、冷漠→厌恶、憎恨→④________
(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嗯!啊?”两个语气词表达了修车老汉怎样的心理感受?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