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濮阳县习城乡第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幽默隽永:语意浅显。
B: 莫其妙:说出,说明。
C: 珠晶莹:光亮的样子。
D: 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禁锢 缥缈 诚惶诚恐 神彩奕奕
B: 摇曳 掂量 殚精竭虑 走投无路
C: 狡辩 烦燥 相辅相成 漫不经心
D: 粗糙 狼籍 为富不仁 自出新裁
3、《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中没有( )。
A: 黑旋风
B: 武松
C: 李逵
D: 鲁智深
4、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三部分是( )
A: 标题 主体 结语
B: 标题 导语 主体
C: 标题 背景 主体
D: 标题 背景 结语
5、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图片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是
园外烧纸堵路
清明长假的第一天,人们纷纷来到福田陵园,祭奠已故的亲人。下面是有人在陵园内拍到的一组照片:


在陵园外,福田陵园停车场出口至西五环桥下,一些市民正在道路两旁烧纸钱。原本就已拥堵的进出福田陵园的交通,因为烧纸人群的聚集而变得更加缓慢。

A: 园内张贴标语
B: 园内文明祭扫
C: 园内摆放鲜花
D: 琴声寄托哀思
6、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改变交通拥堵的现象,我校组织部分老师担任交通疏导员,拥堵现象便戛然而止了。
B: 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到了,我校师生欢聚一堂,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歌舞晚会,大家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C: 如果我们不会自行减压,学习效率往往会事半功倍
D: 班会课上他口若悬河 , 出众的口才让大家都很佩服。
7、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蜡烛》— --------—西蒙诺夫——苏联
B: 《被压扁的沙子》— 阿西莫夫——美国
C: 《爱莲说》——------刘禹锡——---宋代
D: 《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
8、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jí) (hàn)林 (rǒnɡ)繁 (yān)恹欲睡
B: 鲜(yú) (bīn)临 (chán)扶 旁(yì)斜出
C: 擦(shì) 鱼(qí) (shàn)长 张目节(shé)
D: 题(bá) 倔(qiánɡ) 婆(suō) 巧妙绝(lún)
9、下列各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爸爸为爷爷的七十大寿定制了生日蛋糕,上面写着“祝令尊大人健康长寿”。 解说:“令尊”是自己对父亲的尊称,用在这里恰当。
B: 有首歌这样唱道:“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 解说:句中第一次出现的“梦”和“悲伤”都是动词,第二次都是名词。
C: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解说:一句中朗读处理是:“牛背上”后面是停顿,“短笛”“嘹亮”加重音。这样读来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了一支充满着青春活力的迎春交响曲。
D: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解说:这里的“雨点”用的是比喻义。
10、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获悉好友王昌龄被贬之后创作的一首诗。
B: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C: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 《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相传是东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 1 )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这首诗一,二句的情景。

( 2 )这首诗三,四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出它的妙处吗?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1 )本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他的诗歌《________》。
( 2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________

②惟吾德________

③谈笑有鸿儒________

④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

( 3 )文章开篇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 4 )一个简陋的房屋在作者笔下成为高洁之士向往之所,作者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陋室不陋的?请简要概括并写出其特点。
( 5 )纵观全文,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志趣和抱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课

①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来上最后一课吧!”

②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野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秘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③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了。”哲学家摇摇头。

④另一个弟子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⑤第三位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⑥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⑦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

⑧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来。

⑨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________;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唯一的方法就是________去占领它。

( 1 )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的两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每处4个字以内)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________;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唯一的方法就是________去占领它。

( 2 )对哲学家“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提问,为什么弟子们的回答都不正确?
( 3 )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该怎样正确回答哲学家“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问题?
( 4 )文中说原来相聚的地方已变成了一片庄稼地,它是怎样“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的?
( 5 )一年后,哲学家为什么始终没有来赴约?
( 6 )用自己的语言简洁而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西方孝文化的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中西方孝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长时间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子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而西方现代经济的发达水平使得它有能力建设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比较齐全的养老院体系,尽管许多老年人会比较孤独,晚景凄凉,但是由于文化传统习俗等束缚,他们更不愿麻烦子女,无怪乎有人说西方社会是“孩子的天堂、老人的坟墓”。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西方孝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首先,是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差异所致。陈独秀曾说,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中国宗法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统治者对国家的治理是通过家族来实行的,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国家就是一个扩大了的家族,只有齐家才能治天下。而在西方,个人本位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化的首要原则,这种原则倡导人的自由与平等,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父母与子女也不例外。

其次,是老年至上与少年至上的差异所致。在代际价值观上,中国是老年至上,西方则是少年至上。相对来说,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在孝文化的熏陶下树立了应对父母尽孝的观念,这是社会化作用的结果。可以说孝道是社会化的产物,而不是个性化的产物。在传扬个性化的西方现代文明中,年轻人对传统观念批判比接受多,对父辈一味的遵从是无法接受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尊重过去与老人经验的老年文化,而西方文化则是一种重视未来与青年创造性的青年文化。

在代际关系上,中国孝道要维护家族的延续、发展与团结稳定,必然强调代际整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和相互负责的,以孝道为基本精神;而西方文化以人的自由平等为最高价值,必然强调代际断裂,父母尊重子女的意愿和个人隐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是培养独立性格的基础。所以,代际整合与代际断裂的差异也是导致中西孝文化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总之,中西方孝文化截然不同而又各有所长,这些不同源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流的今天,中西方的孝文化正在彼此影响、互相吸收,取长补短。随着全球化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这种相互影响的趋势还将继续,因此对中西方孝文化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有删改)

( 1 )下列对上文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指出中西孝文化存在差异这一现象,然后逐层阐释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B: 西方的老年人受文化传统习俗等束缚,不愿麻烦子女,所以比较孤独,晚景凄凉。
C: 第四段引用陈独秀的话,目的是使论证更有力,增强文章说服力,语言也更具文采。
D: 随着全球化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研究中西方孝文化的差异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 2 )导致中西孝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 3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中西孝文化“各有所长”,请概括中国孝文化“长”的具体体现。
四、写作(分值:60分)
唐雎,用他的机智与勇敢告诉我们,人应该有胆识、有气魄。细细品味,发现唐雎也有许多压力,来自秦王的,来自安陵君的,在压力面前,他选择了奋进。请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