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南昌县塔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都属于事理说明文,作者是美国人。美国的利奥波德在《大雁归来》中,大雁富有灵性,熟悉人类的游戏规则,还会低声细语和高声辩论,文章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C: 古时“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的小髻,称总角。后来“总角”代指儿童。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2、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活安排、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
B: 下列节气都属于夏季:夏至、小满、芒种、小暑、大暑。
C: 爸爸带小明去给故去的亲人扫墓,小明对爸爸说:“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
D: 阅读对方的文章称“拜读”,称自己对别人的重视为“垂青”,请对方批评指正自己的字画为“雅正”。
3、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pō) 转(wán)
B: 发(yuán) 歌(zàn)
C: 长(zhī) 流(zuó)
D: 育(pǔ) 九连环(qǔ)
4、

下列选项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概 粗犷 食不果 腹迫不急待
B: 辐射 凑合 再接再厉 谈笑风声
C: 赝品 赃款 炙手可热 声名鹊起
D: 编纂 蘸水 滥芋充数 饮鸩止渴
5、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阴悔 藻饰 诓骗 歇斯底里
B: 恣睢 发窘 滞碍 味同嚼腊
C: 萧条 嬉闹 抽噎 无与伦比
D: 要诀 驱除 诧异 不言而谕
6、

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然(shān) 持(jīng) 冰(chá) 望(liào)
B: 陵(fú) 充(pèi) 伤(zhuó) 徜(yáng)
C: 陆(zháo) 泣(yè) 撑(ɡāo) 异(chà)
D: 字(tiē) 青(lài) 干(ɡē) 黄(yùn)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王》的作者杨绛在文中表达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B: 《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思念和哀悼。
C: 《台阶》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D: 《卖油翁》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也给我们以做人的启发:即使拥有技艺才华,也应谦逊。
8、下列对名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凡尔纳一生从未环游过世界,他却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了《海底两万里》《基地》《地心游记》等系列科幻小说。
B: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穷其一生研究昆虫,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写作出一部科普巨著《昆虫记》,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了出来。
C: 《儒林外史》是明朝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通过刻画因受科举制度毒害而失魂落魄的读书人形象,来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
9、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热(zhì) 婆(suō) 不(xùn) 襟危坐(zhěng)
B: 吹(xū) 制(é) 责(jí) 恹欲睡(yāng)
C: 踌(chú) 嶙(xún) 俯(kàn) 坦荡如(dǐ)
D: 禁(gù) 临(pín) 首(qiào) 摩肩接(zǒng)
10、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幕景不停变换,彩灯交相照射之下,音乐时而高亢,时而婉约,那高难度的动作,不仅令人眼花缭乱,更让观众(qiào)首而望、(bǐng)息敛声、惊心动魄。
B: 正值北风(lǐng)冽之时,梅树婷婷玉立、蓬(péng)勃勃,开满了密密层层的花朵,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竟是这样饱满,这般豪放和烂漫,带着狂野和自信。
C: 孤山碧波环绕,山间花木繁茂,好鸟相鸣,嘤(yīng)成韵。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闻名暇迩,如唐朝诗人白居易便有“孤山寺北(jiǎ)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的佳句。
D: 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学泰斗形象(hàn)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huáng)诚恐的地步。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田园乐·其六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①此诗是王维退居辋川别墅时所作。②宿雨:昨夜下的雨。③山客:隐居山中的人。

( 1 ) 一夜春雨过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动人情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二句的画面。
( 2 )诗人感受到的田园之乐有哪些?结合诗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既:尽。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③重(ch6ng):重复,再次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 1 )解释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焉________ ②公将之________

③宋师败绩________ ④国人皆公________

( 2 )下列画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将驰为军也
B: 又告 何
C: 言和色夷 既陈后击之
D: 惧有伏 门官歼
( 3 )翻译下面句子。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 4 )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七野禾苗油油然,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并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 (xún):确实。④浣:洗衣。

( 1 )解释加点的实词。

①豁然开朗________ ②阡陌交通________

③偶骑步行________ ④自不如远甚也________

( 2 )选出下列“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余顾而慕之
C: 以为此一家之中
D: 有万物得所之意
(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 5 )【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储蓄人生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友情,也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而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学识的储蓄锲而不舍。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储蓄知识的过程。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学校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在长长的一生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 1 )从整篇文章看,“储蓄人生”具体包括什么?“储蓄”是什么。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是?

( 2 )选文中“我才醒了”的“才”和“我才睡熟了”的“才”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才”字饱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将“那一次,我欺骗了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立意自定;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60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