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西安市七十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
|
|
|
|
|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选聘 硕果 狂风怒号 B: 校补 拆损 燕然勒功 C: 调羹 怆然 迥乎不同 D: 孤孀 严谨 五脏六腑
|
2、 |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 A: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3、 |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集中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B: 《水浒传》中,武松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大闹野猪林,血溅鸳鸯楼,是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C: 《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国王是一位博学、理智、仁慈、治国能力很强的开明国君。 D: 《西游记》是我国经典小说之一,是最成功的带有童话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
|
4、 |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游山西村》中的“春社”是古代祭祀名,春天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丰收。而在《社戏》中的“社”是绍兴一种居住区域,而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 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C: 《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作品集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封号式、表字式。 D: “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泰山,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江阴”即长江之南。
|
5、 | 下列句子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生态乡村处理生活垃圾的经验。 B: 《中华文明之美》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C: 党中央审时度势,纵览全局,践行并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D: 据调查,我国超过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b、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
6、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之一,主人公祥子拉着一辆黄包车在风雨中哆嗦,在烈日下喘息,在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 B: 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而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中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来体现。 C: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一般都是不用韵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合称“大李杜”。代表作有《春望》《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
7、 | 下列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拂晓(fú) 荒谬(miào) 锐不可当(dāng) 张惶失措(huáng) B: 诘问(jié) 愧怍(zuò) 长途跋涉(pá) 穷愁缭倒(liáo) C: 繁衍(yǎn) 归咎(jiù) 风雪载途(zài) 重峦叠嶂(zhàng) D: 殷红(yīn) 两栖(qī) 消声匿迹(nì) 惟妙惟肖(xiào)
|
8、 | 北宋是我国古代纂书.修书的繁盛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书籍事业成果的是四大类书。下列哪部书不是四大类书之一?( ) A: 册府元龟 B: 太平御览 C: 太平广记 D: 佩文韵府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 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的突出成绩。 C: 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打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 D: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
10、 | 对下面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苟富贵,无相忘 苟:苟且。 B: 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适逢。 C: 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 D: 天下唱 , 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城阙辅之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离,同时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1 )分析首联中的“辅”、“望”妙在何处?( 2 )简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蕴涵的哲理。 |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范蠡:人名,越国大夫②保栖:守卫居住 ( 1 )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臣之妻私臣________ ②时时而间进________
③好用凶器________ ④战者逆德也________ (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B: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C: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D: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 4 )简要分析邹忌和范蠡劝谏的方式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稻叶上的刃,悬在四季里
李良旭
父亲拿起一把农具,招呼我和他一起到地里翻整土地,准备播种新的农作物。
我皱了皱眉头,放下书本,拿起墙边一把锄头,悻悻不乐地跟在父亲后面。田野里,有不少人家在地里忙着翻整土地,空气中散发出阵阵泥土的馨香。
不一会儿,就到了我们家那几亩田的地方。我看到,田地已被父亲翻整了差不多了,只剩下一小块了。
父亲是一名农家老手,种了一辈子土地,硬是靠这几亩薄田,抢种抢收,把这里的每一寸泥土都利用到了极致,支撑起一个大家,还供几个子女上学,真的挺不容易的。
此时,看着那一小块没有翻整的土地,我心里不免有些怨言,就这么点大,您一个人干不就行了,还要喊我来干什么?父亲大概看出我的心思,笑道:“别老闷在屋里看书了,出来干干活,透透气,出出汗,过一会儿再看书,这样学习效果好。”父亲这么一说,我有些脸红了,没想到,自己的心思被父亲看破了。
我下了地,拿起锄头开始锄地。泥土很硬,刚刚割完稻子的田地里,还有一茬茬稻子的根部,伸出一根根光秃秃的脑袋,像被剃了光头。我高高举起锄头,一锄头下去,只刨出一小片土,泥土飞溅,还将我的手掌震得生痛。父亲在不远处,看到我的窘相,一直在抿嘴偷笑。
我气恼地用力锄着地,心想,我一定要争口气,把这块地翻整好了,让您瞧一瞧,我也不是孬种。
我看到,地上还有一些枯黄的稻草,锄起地来碍手碍脚的,就弯下腰,准备将那些散落在地上的稻草捡起来。我刚捡拾了几根稻草,突然“哎哟——”一声,我赶紧扔下手里的稻草,发现一根手指被稻草划出一条细细的小口子,小口子上渗出殷红的血来。
父亲听到声音,赶紧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了过来,他看到我手指上的血印,说道:“怎么这么不小心?这稻叶锋刃着呢!”说罢,他走到田埂处,找到一种草茎,放在嘴里嚼啐后,敷在我的伤口处。被嚼烂的草茎泛着嫩绿色的汁液,浸润在伤口处,有种痒酥酥的感觉。我问:“这是什么?”父亲说:“这是一种止血草药,嚼烂后敷在伤口,止血效果好,伤口很快就长好了。”
我沮丧地说:“没想到,这软绵绵的稻草,还这么锋利,竟能将我的手指划破!”
父亲说道:“我们农民有句顺口溜,叫‘稻叶上的刃,悬在四季里’。无论它是在田里生长中,还是被割下躺在地里,任凭风吹雨淋,哪怕快要腐烂了,它的叶子,依然锋利无比,像一把刀子,再加上你缺乏劳动,两双手都是细皮嫩肉的,一不小心,肯定会划破你的手指。”
说道这里,父亲含嗔道:“去吧,到上面息息吧,这巴掌大的一块地,我一会儿就锄完了。”
我走到田埂上,望着在田里干活的父亲。父亲身板很结实,古铜色的脸庞,晒得黝黑,粗大的手掌,骨骼突出。父亲一锄头锄下去,立刻刨开很深的一大块泥土,翻出的泥土一侧光滑、幽亮,像一块磨刀石。父亲不时也顺手捡起田里的几束稻草,扎成一小把,扔到田埂上。
我不由得赞叹道:“爸,您劲真大,一会儿,就翻整了这么一大块地方!”
父亲将身子支撑在锄把上,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脸上一下汗,爽朗地笑道:“孩子,这种田的学问大着呢,就像你学习,知识永远学不完。我们要像稻叶上的刃,悬在四季里,永远保持着一种锋利,哪怕倒下了,也不失锋利,这是一种精神!”
太阳渐渐西下了,父亲将地也全部翻整完了。父亲将农具收拾好,走到我跟前,说道:“将手上的汁液拿掉吧,看看伤口怎么样了?”
我小心翼翼地将手指上的鲜嫩的汁液抹去,一看,伤口已好了,只有一道淡淡的痕迹。我惊喜道:“这草药真灵,只一会儿工夫,这手指上的伤口就好了。”父亲感慨地说道:“这是我们农民在长期劳动中,得到的一种就地取材的经验。”父亲用手一挥,兴奋地说道:“这田野里到处都是宝啊!
就像稻叶上的刃,悬在四季里,从来没有无用的时刻。”
父亲又说到“稻叶上的刃,悬在四季里”,我不由微微一震。我忽然想到,在父亲的生活里,永远有一个“稻叶上的刃,悬在四季里”的信念,这个信念,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从没有熄灭过,支援着他整个人生。
我低头看着我被稻叶划破的手指,突然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我似乎看到了一种人生的信念和力量。
(选自《太原日报网》2015年2月3日,有删节)
( 1 )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文章所叙述的事件。
________ , 被稻草划破了手,________ , 父亲告诉我要像稻草上的刃一样锋利,________
( 2 )文中划线句说“就像稻叶上的刃,悬在四季里,从来没有无用的时刻”,联系上下文,说说“稻叶上的刃”的有用之处具体表现在哪里?( 3 )下面两个句子生动形象,情感丰富,请加以赏析。
①我高高举起锄头,一锄头下去,只刨出一小片土,泥土飞溅,还将我的手掌震得生痛。
②父亲一锄头锄下去,立刻刨开很深的一大块泥土,翻出的泥土一侧光滑、幽亮,像一块磨刀石。
( 4 )有人认为,文章倒数第二段由“稻叶上的刃”写到父亲这部分内容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必须保留这一段文字才顺畅,你更赞成哪种说法,请从结构、手法、内容、主题等方面谈谈你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默扶
池塘的荷花开了,分外红艳,但更吸引我的却是那碧绿的荷叶。片片绿叶静静地铺展在池塘里,默默地映衬着盛开的荷花。
在这个盛夏时节,我平静地坐在池塘边,欣赏着眼前的景色。
爸爸妈妈从小就跟我说过,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
哥哥出生没几个月就被查出了是脑瘫,为了给哥哥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外债。父母好像一夜之间就老了。
迫于生计,也为了以后有人可以照顾哥哥,父母决定再要一个孩子。
因此我出生了,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注定要肩负起照顾哥哥的责任……
时光荏苒,十八年过去了,我俩已经长大成人。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我扶着哥哥上学放学,并照顾哥哥吃饭学习。我也曾在父母面前抱怨过,但却从未在哥哥面前流露过什么。是亲情的力量促使我一次次动容,一次次坚持了下来。
母亲退休后摆了一个早点摊子。父亲每天天还没亮就和母亲一起出摊,白天还要去工地打工,晚上回家还要和母亲一起做早点。每当我要帮忙的时候,他们都不肯,他们总说欠我和哥哥太多,愧对我们。
高考前夕,我来到父母房间打扫卫生,看见垃圾桶里满是带血的纸,我吓坏了。父母回来后我没敢问他们,我知道他们肯定不想让我们知道,如果贸然去问,他们一定会担心。直到父亲实在挺不住,住进了医院,我才知道父亲得了鼻炎癌,已经转移到肺部了……
在父亲的病床前,母亲对我说:“我和你爸决定了,你爸由我来照顾,你的任务就是在你爸住院期间照顾好你哥的一切!”
那段时间我很难过,但我努力让自己镇定。我知道我不能倒下,我如果倒下了,那么这个家也就倒下了。
高考结束了,我达到了重本线,老师说我可以报考南京大学,我很开心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父母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兴,而是急切地问我哥哥的分数。当得知哥哥的分数只够上二本时,母亲叹了口气说:“你不能上重本,只能上二本。”父亲也神色凝重地接着说:“而且你必须和你哥哥报考同一所大学!”
“为什么啊!为什么每次都是哥哥,我也是你们的儿子啊!”我气愤的跑了出去。
我来到了池塘边,呆呆地站在那里,想了好久。“如果我不读二本,哥哥就没人照顾,读不了书怎么办?再说我去二本还可以拿奖学金,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更何况,父亲还生着病,我怎么好意思发脾气呢,真是不孝!”
我又匆匆的跑了回去,说:“爸,妈,我听从你们的决定,去上二本,不过爸爸你也要答应我好好治疗!”之后,我又特意去嘱托知情的老师和同学,请他们不要把我的分数告诉哥哥。
填报志愿前,我拿着一本“志愿填报指南”,在南京大学那一页看了好久,也幻想了好久,不舍得翻过。
“小杰,你想啥呢?”哥哥扶着门走了过来。
“哥,你先别动,我来扶你,不然摔倒了又该受伤了。”我匆匆翻过了南京大学那一页。
“哥,我发现这几所学校咱俩可以报考,咱们来研究研究吧。”
填报志愿那天,我一个人来到了学校,在我和哥哥的志愿表上填报了同一所离家较近的二本学校。
日出日落,在大学校园里,我每天都扶着哥哥上学放学。我们每天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一起回宿舍,一起欢笑。每到周末放假我都会出去找兼职:推销,家教,服务员……我都做过。我知道这个家需要我的支撑。
又是一年盛夏光景,我们一家人在荷塘边聊着家常,看着那一朵朵粉红的荷花,我开心的笑了。
(选文有改动)
( 1 )选文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仅暗示了当时的季节是________,还烘托了我当时________的心情,并且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 2 )面对“志愿填报指南”中南京大学那一页,我先前“不得舍翻过”的原因是什么?我后来“匆匆翻过”的原因又是什么?
( 3 )父母的哪些决定能够证明“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
( 4 )父母总觉得欠我哥哥太多,愧对我们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请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推断,答出合理的三点即可)
( 5 )本文着力表现的是“默默扶持”,还是有人提倡“悄悄提醒”?你认为这种付出爱而不愿让受助者觉察到的方式可贵在哪里?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记者问:你最想和哪个后卫合作?
姚明说:这个名单很长,很长。有时候你不能挑你希望的东西,你得去适应你自己可以拥有的东西。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答案
1、 | B
 |
2、 | C
 |
3、 | B
 |
4、 | C
 |
5、 | B
 |
6、 | C
 |
7、 | C
 |
8、 | D
 |
9、 | D
 |
10、 | A
 |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答案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答案
( 1 )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其雄浑阔大的气势。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千里之遥的秦蜀二地一下子拉近了,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 。 ( 2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答案
( 1 )【第1空】偏爱 【第2空】偶然、间或 【第3空】喜欢,喜好 【第4空】违背 ( 2 )C ( 3 )①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②越国打算在吴国未发兵之前去攻打吴国。 ( 4 )甲文中邹忌委婉劝说,齐威王乐于纳谏,齐国大治;乙文中范蠡直言劝谏,越王不听良言,越国大败。
 |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答案
( 1 )【第1空】跟父亲去翻整土地
【第2空】父亲将草药嚼烂涂在手上
【第3空】我感受到了一种信念和力量
( 2 )①永远保持一种锋利,一种精神;②可以治愈伤口,帮助农人;③给人一种信念和力量。
( 3 )
①运用“举”“刨”“溅”等动词,和“只”“震得生痛”的对比,形象地写出了“我”翻整土地时的艰难情状,写出了我内心的窘迫和气恼。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翻出的泥土”比作“磨刀石”,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翻整土地的平整、光滑,突出了父亲锄地的娴熟、锋利以及我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 4 )
①我赞成删去。因为文章借物写人的手法非常清晰,父亲勤劳、坚韧、乐观的形象在对“稻叶上的刃”的描写中已经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这样写使文章结构更紧凑,主题更含蓄,令人回味。②我赞成保留。因为这一段由物及人,由“稻叶上的刃”四季都保持锋利有用,联想到父亲一生劳作坚韧的信念,和开头他支撑起一个家庭及中间娴熟的劳作技术相呼应,进一步深化了无论遇到艰难困苦,都要坚守信念,热爱生活,乐观前行的主题。

( 1 )【第1空】盛夏(夏季)
【第2空】平静
( 2 )“不舍得翻过”是因为我对上南京大学充满向往,放弃报考南京大学我还是有些不甘心、不情愿;“匆匆翻过”是因为我不想让哥哥发现我在关注南京大学,进而追问原因,知道真相。(不想让哥哥觉察到我有心事)
( 3 )为了以后有人照顾哥哥,父母决定生我(再有一个孩子);父亲住院期间,父母不让我去照顾父亲,让我全力照顾哥哥;父母让我放弃上重本,和哥哥报考同一所二本大学。
( 4 )父母总觉得亏欠我和哥哥,愧对我们的原因可能是:①忙于生计没有更多精力照顾我和哥哥;②没有给哥哥一个健康的身体,让哥哥生下来就面对很多困难;③不仅没有给我应得的关照,反而让我为哥哥和家庭付出了很多。
( 5 )本文着力表现的是“默默扶持”。示例1:这种方式可贵在不会让受助者因觉得有所亏欠而感到有压力,也有利于保护受助者的自尊心,从而更好的达到帮助的目的。示例2:这种方式可贵在体现了施助者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示例3:一方面可贵在这种方式效果好,更易于被受助者接受;另一个方面可贵在采取这种方式的人精神品质高尚,他们能处处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

四、写作(分值:60分)答案
【参考例文】
适者生存
大自然好比一个角斗场,各种各样的物种在这里上演着你死我活的争斗,大自然也常给予这些角斗士们难以承受的打击与压力。所以,不断有旧的物种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物种登上这你死我活的角斗场。最后能够生存下来的,无不是适应了大自然严酷的环境与优胜劣汰的规则的。
往太古看,恐龙曾经统治地球长达两亿多年,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它们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不断锤炼着自己,使自己能够适应这严酷的环境,能够生活下去,死亡的危机永远伴随在它们左右,敦促着它们为生命而战。所以,恐龙越来越强大,成为了地球上首屈一指的霸主。但它们终没有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从而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再近一些,是人类始祖森林古猿的进化史。在大自然神速的变迁中,适合古猿生存的地域越来越少,所以大部分古猿被迫顺应历史的潮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性,开始下地直立行走,使用双手工作,创造工具,发展文明,最终进化为了现在的人。而不愿改变习性、适应环境的那些“顽固分子”,现在只进化为了类人猿一族,只会使用天然工具。
在大自然近乎残忍的筛选中,能够通过考验成功存活的物种无一不是具备了能够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本领。鸟飞鱼游鼠钻地,狮凶虎猛狼凶残。
今天,人类的智慧虽然能使自己在面对疾病、灾荒、天灾等各种来自大自然的挑战中具有更强的能力,但是,人类开始出现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降低等诸多严峻的考验。人类在这些不属于大自然的挑战中开始了新一轮的“适者生存”
人类开始追求高素质,高品位的生活。因为庸人再多也只是庸人,精英再少也是精英,我们用人类不同于他人的本领——智慧与文明,开始了竞争。这种斗争远非野兽争斗可比的,是能够改变人类乃至自然界的未来的竞争。这其中胜利的意义远非大自然中原始斗争的胜利可比的。
我们前赴后继,奔跑在这漫长而艰辛的跑道上,但我们不放弃,不退缩,也不后悔,因为我们找到了生存的目标与意义,并在这充满乐趣的竞争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从来都是适者生存。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