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平阳县昆阳四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B: 通过交流借鉴和创造性发展,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C: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 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D: 《红楼梦》高居“死活读不下去”的名著排行榜榜首的主要原因是学界对《红楼梦》汗牛充栋的研究和曲折探索太多了造成的。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母亲并没有灰心,她对身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加强烈了。
B: 中国企业在盯着国外市场,国外产品也同样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 , 我们必须用好世贸组织这根杠杆。
C: 以前小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自从建了化工厂,这里便烟尘四起,污水横流,早已今非昔比了。
D: 好读书,也要注意选择。在各种书籍唾手可得的今天,一些人由于不辨优劣而败坏了读书的胃口。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美国采用极限施压的方式打贸易战,对中国来说注定是徒劳的,我们坚决奉陪到底。
B: 我们阅读经典,就是要学会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领悟其中蕴藏的深刻哲理。
C: 经过充分地讨论,大家认为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地表示赞成。
D: 璀璨的亚洲文明是世界文明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丽多姿。
4、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妻疑曰(提出)
B: 出入之也(曲折,绕远)
C: 惧其不也(已经)
D: 寒暑节(交换)
5、

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

A: 《骆驼祥子》是当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 老舍把祥子写活了。祥子老实,健壮,坚忍,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次破灭,最后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 《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人物,如残忍霸道的刘四,大胆泼辣又有一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诈骗祥子的孙侦探。
D: 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在《骆驼祥子》这篇小说中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6、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而《孙权劝学》出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作者是南宋时期的司马光。
B: 《三国志》是晋朝时期史学家陈寿所著。该书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历史。
C: 《战国策》是西汉时期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纂而成的,共33篇。
D: 《蝈蝈与蛐蛐》作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项是( )

①无论岁月怎么发黄,那不染尘埃的情感,终会在记忆发黄的纸页上留有痕迹。

②虽然书信正在悄无声息地渐离我们的生活,但那份美丽,依然值得我们永久地回味。

③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 更是一种文化。

④那人情似纸般的纯净,不假修饰、任情感宣泄的年代。

⑤书信曾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一种传统方式。

⑥我们怀念那用笔带着心血书写思念的时代。


A: ⑤③⑥④①②
B: ⑤③②⑥④①
C: ⑥④②⑤①③
D: ⑥④③②①⑤
8、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忌讳 弥漫 鄙夷 相题并论
B: 锁屑 颓唐 拮据 孜孜不倦
C: 颤抖 蜷曲 剽悍 矫揉造作
D: 徇职 黯然 造诣 人情事故
9、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竹筛 腋下 猜想 废寝忘食
B: 脑髓 走廊 秕谷 众目葵葵
C: 确凿 锡泊 陌生 饥肠辘辘
D: 狼呗 企盼 灌溉 威风凛凛
10、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 , 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 1 )从体裁上看,《送人之松江》这首诗是什么诗?

( 2 )《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 《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 3 )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

【注】①次:按次序论述。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处以宫刑。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④羑(yǒu)里: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⑤陶唐:那唐尧,五帝之一。⑥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指汉武旁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 1 )用汉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 2 )用“/”为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 3 )对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制作的过程。
B: 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
C: 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法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旁的怨恨。
D: 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 的都市的天空,和 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遐择的心情即使一枝这绿也视同至宝。

( 1 )按要求作答。
①写出下面词语的拼音。 涸( )辙( )
②找出并改正“急不遐择”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

( 2 )文段中 处应填的最佳词语是( )。
A、灰暗 黄漠 B、阴暗 广漠 C、阴冷 黄漠

( 3 )说说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的表达效果。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嘱托

格·鲍姆特

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人来敲门。原来是一位邻居。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里头是一张相片、一封信和一张字条。

他讲述了有关这个小红包的一段经历。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这样,大批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

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囚徒们干的好事,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一群身穿黑色制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

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儿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作为对这次纵火的报复。

一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一年半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信,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现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这位邻居把小红包郑重地递给彼得。

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相片上是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姑娘。信呢,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个地址:“Z和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

“一定的,我会去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完全可以信赖我。”彼得说。

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去到华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点答复。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这样,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她们不可了。

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愿望就更大。

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下。起初他觉得不太好,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面前就站着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就这样,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画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地跳着。

自这个晚上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

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之中,在大广场上,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载舞地狂欢,然后他们慢慢地拥向火车站。

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站台上来来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

“地址!”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像呼救那样。

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这时,他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

“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打开看看!”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

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火车慢慢地挪动了。

玛留莎脚下像是生了根似的,粘住了。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玛留莎!”彼得喊了她一声。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像一方告别的红头巾。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

“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我将给她写信。”他这样想着。彼得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原来,上面留下这样的名字:“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

( 1 )谈谈本文以“嘱托”为题的含义。
( 2 )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儿刚说出这几句话……

( 3 )画线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4 )小说的构思富有特色。请从本文线索或结尾段的安排进行赏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内心中许多美好的记忆不会随岁月流逝。回忆往事,我们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烂漫的童年,快乐留在心里;无私的母爱,温馨留在心里;奋斗的艰辛,坚强留在心里;意外的发现,感动留在心里……

请以“ 留在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