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重庆小龙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①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

②小小的对联融合了大文化

③据历史记载,英国女王送了光绪皇帝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

④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

A: ①③④②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③④
2、

下列没有歧义的句子是( )

A: 我看见他高兴得跳起来。
B: 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仍然要照料农田里的事。
C: 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人格的伟大。
D: 刘璋从新疆带回一筐他最喜欢吃的葡萄。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正确的一项是(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A: ⑤④①③②
B: ⑤②④①③
C: ⑤③④①②
D: ⑤③②④①
4、文言文积累。
( 1 )下列括号中对句子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俄而雪(急) 未若柳絮风起(趁、乘)
B: 意甚(从容,悠闲) 相而去(舍弃)
C: 与人行(约定)博学而志(坚强)
D: 屠起(突然) 人不知而不(生气)
( 2 )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撒盐空中可拟 天地别
B: 屠自后断其 悬梁刺
C: 元方入门不茅庐
D: 身所寄 生死存
5、请选出排序正确的选项( )

①春天他们卖力地向高处生长,有时候可以高达两米,即便是矮小的也有一米。

②夏天,小孩子钻到决明子丛中去,走着走着就看到枝叶晃动,却不见了人影。

③秋天的时候,决明子挂满了细长的荚果,那果实有时比巴掌还要大。

④决明子连根拔下后被随便丢弃在路边。

⑤如果遇到一场雨水,它们会奇迹般的借助于风的力量重新扎根回到泥土里去。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①②③⑤
C: ④⑤①②③
D: ①④⑤②③
6、

选出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吾祖死于是,吾父也死于是。
B: 今虽死在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D: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居于今六十岁矣。
7、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民间认为龙司雨,掌管人间的降雨。

②不同的地方舞龙习俗不同,有舞布龙的、有舞龙灯的、有舞草龙的,还有把人连接起来腾舞的。

③年节舞龙或舞狮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传统活动。

④舞龙便成为民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活动。

⑤舞者手执木杆上下飞动,翻转腾跃,犹如真龙现身人间。


A: ③①④②⑤
B: ③②⑤④①
C: ①④②⑤③
D: ②①④③⑤
8、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________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②我发了财就会回勒阿弗尔的。我希望________,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③对于叔叔回国这桩________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④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母亲有点________,就问:“哪个于勒?”

A: 分文不值 为期不远 大快人心 迟疑不决
B: 一干二净 为期不远 十拿九稳 莫名其妙
C: 一干二净 指日可待 十拿九稳 捉摸不透
D: 分文不值 指日可待 大快人心 烦躁不安
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
B: 他脸色有点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
C: “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
D: 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
10、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学过的小说中有不少性格鲜明的少年形象,如鲁迅《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和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英子等。
B: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等。
C: 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D: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宿渔家

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释】①欲栖乌,意为“乌欲栖”,乌鸦要归巢了。②愔愔(yīn):寂静无声。③刍:喂牲畜的草。残刍,意为草料不多了。

( 1 )晁端友的诗以________为线索,由“残日”、“________”、“卧听”等词可明。

( 2 )两首诗同为旅途所见所感,诗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子墨子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 1 )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_______

②公输盘设攻城之机变________

③怀怒未发,祲降于天________

④在宋城上而待楚矣________

(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②虽杀臣,不能绝也。

( 3 )下面各项中划线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挺剑起 行十日十夜至于郢
B: 杀臣,不能绝也 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 夫专诸刺王僚也 子墨子九距
D: 仓鹰击殿上 子墨之闻之,起
( 4 )课文内容理解

①【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________与________结合,才能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②【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________”。(用原文回答)

③【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________。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2分)

默爱如山

①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③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壶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④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⑤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⑥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⑦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唯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⑧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⑨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 1 )文章选取了感人肺腑的细节来写“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烙下的深刻印迹,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作者主要描写了儿时哪几个生活片段。
( 2 )请你说说文中“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①“我”对“父亲”的感情从害怕,到________,再到________。

②“父亲”对“我”的感情从严厉,到________,再到________。

( 3 )请说说文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 4 )“父亲”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请从一个方面举例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拥你入睡

肖复兴

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莫非懵懵懂懂中,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候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

( 1 )阅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2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一个小题。

请说出你对第④段中加线词语“受宠若惊”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作文。

在小说《灯》中,父亲是一盏灯,陪伴小伟踏实前行。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灯”:书籍是一盏灯,引领我们走进智慧的殿堂;文明是一盏灯,照亮我们温馨和谐的家园;有时,失败和挫折也可以是一盏灯,为我们拨开迷雾,指引方向……

请以“ 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灯”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