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天津市西青道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横线上应填的选项是( )

葱岭脚下则是五颜六色的石头,紫红、黛青、黧黑、奶白、豆绿。传说,这里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地方,不周山就是葱岭。这色彩缤纷的石头,就是女娲补天之石吗? 。在这块沧桑的大地上,今天,一代一代新中国的建设者们,远离家人,从内地来到边疆,润色葱岭、美化葱岭。

①唐朝在此设立了“葱岭守捉”,高僧玄奘经此讲经月余,然后去天竺国取经。

②当年周天子姬满曾驾着八骏到过这里。

③1876年左宗棠率军挺进新疆,驱除外寇,拱卫了这片神圣的国土。

④汉朝的都护曾到此驻守。

A: ③①④②
B: ②④①③
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③②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B: “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闲适。”这句话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
C: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耄耋——百岁。
D: “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纯朴本色美。”这句话属于条件复句。
3、

下列加线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持火炀之。(动词,接近、靠拢)
B: 第二已。(准备好,齐备)
C: 互用之。(交替,轮换)
D: 瞬息可。(成就)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于杜牧的( )
A: 咏史诗
B: 伤别诗
C: 纪行诗
D: 写景诗
5、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赞誉 殚精揭虑 如雷灌耳
B: 蜿蜒 栩栩如生 清荣峻茂
C: 翩然 花团锦簇 趾高气扬
D: 赋予 鞠躬尽瘁 画龙点睛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
B: 虽然他向来一有钱即随手散去,没有什么贮蓄
C: 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不休。
D: 这两幅作品是同一个人画的,风格却完全截然不同
7、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静心,不是远离红尘,而是于灵魂深处修篱种菊,在心中寻求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悄然________生命的力量。

②我的朋友中有专门读冷僻书籍,______正经正史从未过问的,他在文学上虽有造就,但不能算是专门学者。

③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基利安·姆巴佩与埃尔南德斯的配合______,让对手无从进攻。


A: 积累 对于 巧夺天工
B: 积蓄 关于 巧夺天工
C: 积蓄 对于 天衣无缝
D: 积累 关于 天衣无缝
8、选出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项。
( 1 )( )
A: 步(duó)
B: 地(jiào)
C: 摩(suō)
D: 情(zī)
( 2 )( )
A: 唐(tuí)
B: 摩(fǔ)
C: 油(kǎi)
D: 踌躇(chóu chú)
( 3 )( )
A: 撞(mǎng)
B: 待(niè)
C: 清(xī)
D: 着(qiàn)
( 4 )( )
A: 啦(chì)
B: 抖(sǒu)
C: 然(hè)
D: 相(jiǒng)
9、

下列选项中对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哥儿,你必须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极其”,说明长妈妈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和认真程度。)
B: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形象地写出了老王身体僵直的状态。)
C: 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若有所失”,表现了父亲对所造新房的那种不满意的心态。)
D: 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的心亲自带向远方。(“郑重”说明了信客对人们的嘱托的认真态度,表现了他高度重视工作的责任心。)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tiáo) 免(shè) 阴(huì) 解(pō)
B: 教(huì) 师(chán) 佝(1óu) 若(tǎng)
C: 进(bìng) 渎(xiè) 旁(wù) 咙(hóu)
D: 绝(dù) 气(yè) 秘(jué) 慕(xiàn)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 词的上片由景及事及情,先写晚春之景,而后写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无心梳洗打扮的心绪,表现了词人真实的生活片段和内心的感伤。
B: 上片后两句,写出了哀伤的原因和程度,将词人的满腹辛酸表现得细腻深刻,这种深重的愁绪,不能触碰,还未诉说,词人便已泪水涌流。
C: 词作下片“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句,用语新奇,说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练船都载不动,将抽象的感情表现得具体真切。
D: 下片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和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将词人刹那间的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委婉而含蓄,堪称描摹愁苦情思的典范。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面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タ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乙】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滁皆山也 如鸣珮水抱
B: 望之蔚而深秀者 佁不动 不以为
C: 朝而往,暮而 吾谁与 完璧
D: 醒能述文者 不物喜 德报怨
( 2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中啊。

理解:这句话紧承前文“醉翁”得名的由来,进一步说明自号“醉翁”的深意,表现了作者洒脱的胸襟,同时引出下文。

【乙】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能够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

理解:这句话不但点明了本文的主旨,也揭示了作者心中“醉”与“乐”的关系:“乐”是“醉”的表现,“醉”是“乐”的原因。

( 3 )同为被贬期同的记游之作,《醉翁亭记》和《记游定惠院》所表现出的作者情怀有何不同?

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丛橘,移种雪常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①【定惠院】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东南,苏轼被贬黄州时曾寓居此处。②【五醉】苏轼五次醉饮海棠树下。③【参寥禅师】苏轼友人。④【鬻(yù)】这里是“买”的意思。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顺着走。⑦【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神奇柴达木,祖国聚宝盆

①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一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封闭盆地。

②“柴达木”在蒙古语中有“辽阔”之意,它的面积非常大,有多大呢?它占地约25.1万平方公里,比中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积都大,柴达木盆地的海拔在2670—3200米之间,高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1200—2000米以上,堪称世界上最罕见的高原“天盆”。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年均相对温度为30—40%,最小可低于5%。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日照3000小时以上,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7000兆焦/平方米,远远超出其他地区。

③柴达木盆地内大大小小的盐湖有100多个。位于柴达木盆地腹部的察尔汗盐湖,储盐量就有250亿吨。盐湖表面有一层厚而坚硬的盐盖,盐盖最厚处达15米。铁路通过察尔汗盐湖地段的32千米长的路基就铺在盐盖上。路面损坏了,养路工人就用盐坑的卤水来修补。在柴达木,不少房子是用盐块砌的,甚至飞机场也是用盐块铺设的。除了盐,柴达木还富含煤炭、石油、锂、锶、石棉、石灰岩等矿藏储量居全国首位,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地,矿产资源丰富,且各类矿藏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特点。因此,柴达木盆地享有“聚宝盆”的美誉。

④柴达木盆地西连新疆通中亚,南接西藏达南亚,自古以来就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基于资源优势而形成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为柴达木对接“一带一路”经济带产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可以说,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对外开放重要节点,柴达木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顺风顺水,正当其时。

( 1 )选文第②段说明柴达木盆地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 2 )为什么柴达木盆地享有“聚宝盆”的美誉?
( 3 )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横线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它占地约25.1万平方公里,比中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积都大。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首批布局在青藏高原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该园区始终坚持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成为带动柴达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该园区要建设一座发电厂,根据文章内容和已有知识,你认为选择以下哪种发电形式更适合?请说明理由。

A.水力发电 B.太阳能发电 C.火力发电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东藏记(节选)

宗璞

①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

②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

③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日寇飞机首次袭击昆明,玷污了纯净的蓝天和瑰丽的白云。空袭威胁着昆明。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像吃饭睡觉一样占一定的时间。有一阵空袭格外频繁,人们早早起身,烧好一天饭食,不等放警报便出城去,到黄昏才回家。有一阵空袭稍稀,人们醒来后最先想到的还是今天会不会有警报。如果有几天没有,人们会在菜市上说点废话:“日本鬼子轰炸没有后劲,飞机给打下来了。”“几架?”“十多架。”“我听说二十多架!”说完这些无可追究的话,哈哈一笑走散。

④日本空军大概在养精蓄锐。让昆明人享受了几天平安之后,又一次大举轰炸了昆明。随着警报声响,明伦大学的师生都向郊外走去。他们都可谓训练有素了,不少人提着马扎,到城外好继续上课。一个小山头两边坡上,很快成为两个课堂,一边是历史系孟樾(字弗之)讲授宋史,一边是数学系梁明时讲授数论。孟樾讲到周濂溪的太极图说。梁明时讲到第一位对数论做出巨大贡献的欧洲人费马。“现在说到无限下推法:形如图n+1的一个质数可能而且只能以一种方式表达为两个平方数之和……”这些玄妙的话传入历史系学生的耳鼓。数学系学生则听见“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

⑤紧急警报响了,讲课依然进行,没有人移动。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仍然没有人移动。空中出现了轰炸机,排成两个正方形,黑压压的,向头顶飞来。愈来愈强的马达声淹没了讲课的声音。两位先生同时停止了,示意学生隐蔽。

⑥“升空了,我们的飞机升空了!”学生们兴奋地大喊。只见我们的飞机只有两架,正勇敢地升空迎战。下面高射炮也开始射击,但究竟火力太小,敌机仍然从容地飞,开始按着次序俯冲投弹了。一声声爆炸,震得地面都在跳动。“新校舍起火了!”好几个学生同时叫。只见新校舍上空浓烟滚滚,是中了炸弹。

⑦“卣(yǒu)辰!卣辰在实验室!”弗之猛然想到,心里一惊,恨不得走过去看个明白。庄卣辰本来已经接受劝说,不守实验室,参加跑警报。近来因为学校购买了两件珍贵仪器--光谱议和墙式电流器,他总觉得走开不放心。几次空袭都没有飞机来,他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不如留着看书思考问题,倒是清静。光谱仪的核心是光栅,体积不大,可以拆下带走,但卣辰觉得带出去不安全,总之是不如守着。

⑧他坐在实验桌前,读一本新到的物理杂志,那是1938年春剑桥大学出版的。四周很静。他解开长衫领扣,读得专心,没有听见远处的隆隆声。及至飞机轰鸣直追头顶,他才猛然意识到敌机来了。

⑨窗外红光一闪,巨大的爆炸声震得他跳起来。眼看着一排排校舍倒塌下来,洋铁皮屋顶落下时发出金属的声音。“这样近!”他想,下意识地取出光栅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盖住电流器,才走至门外。敌机飞得很低,似乎对准了他,机舱中的人清晰可见。又是一声天塌地陷般的巨响,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⑩庄卣辰醒来时,发现自己好好站着。他倒不了,因为半截身子埋在土中。他仍紧紧抱着光栅。光栅完好无损!这时还没有救解除警报,人们纷纷回到新校舍来救护。人们跑过来时,见庄先生如一尊泥像,立在废墟上,眼泪将脸上泥土冲开两条小沟。庄先生在哭!人们最初以为他是吓的,很快明白了他哭是因为高兴,为光栅的平安而高兴!

⑪“发现两个人!恐怕已经死了!”救火的人跑过来报告。很快有学生认出,两位死者是化学系学生,参加步行团由长沙到昆明的。他们像千百万青年一样,有热血,有头脑,有抱负,原是要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的,可怜刹那间便做了异地望乡之鬼!

⑫火场上飘过来白烟,似要遮住一切。孟弗之和梁明时,还有其他人等都肃立,良久不语,一任浓烟缠绕。

⑬只有那蓝天依旧,蓝得宁静,蓝得光亮。它没有留下一点敌机破坏的痕迹,它这样宽阔,这样深邃,连妖魔鬼怪也都能融成美丽的蓝。

(选文有删改)

( 1 )请根据作品的内容,以“明伦大学师生”为陈述对象完成下表。

时间

主要事件

警报响起

走去郊外继续上课

紧急警报响起

依然上课

马达声传来

①________

我方战机迎敌

②________

看到校舍中弹

惊呼

警报尚未解除

③________

见到学生牺牲

④________


( 2 )请结合文意分析第②段写蓝天的作用。
( 3 )品味下列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

②他想,下意识地取出光栅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盖住电流器,才走至门外,

( 4 )宗璞曾说:“这些乱世中以学术为业的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请结合文本,谈谈她这样说的原因。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让 走进心灵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等(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其他词语),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章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