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故事不属于林冲的是( ) A: 棒打洪教头B: 误入白虎堂 C: 斗杀西门庆 D: 大闹野猪林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一回到老家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乡亲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B: 经过诗歌朗诵比赛,使人重拾古典文学之美,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C: 《第三极地》之所以火爆的原因,在于这部纪录片美到极致的风景和独特的风俗人情。 D: 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
3、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假如回到童年”话题征集活动,意在让人们回顾童年,真实感受时代的进步。 C: 长篇报告文学《大美昆曲》是一部赞美中国戏曲艺术,讴歌民族优秀文化的作品。 D: 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勃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网民爱国热情高涨,网上“和国旗同框”“向祖国表白”等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10亿左右。 B: 为了加大整本书阅读的宣传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 C: 书法属于我国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倡导下,我区中小学的书法教育蓬勃发展。 D: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和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奋斗目标。 |
5、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样才能写出语言丰富多彩,结构别具匠心的文学作品。 B: 我们要想打好蓝天保卫战和水、土污染防治战,就要一鼓作气 , 攻坚克难不放松。 C: “一带一路”合作蓝图正在一步步展开,这一好的趋势真是令人忍不住拍手称快。 D: 科幻作品中,一些原先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发明,在后来都陆续地变成了现实。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赢弱 取缔 精巧绝伦 遍稽群籍 B: 旁骛 疏懒 有例可援 杂乱无章 C: 恻隐 亵读 重蹈覆辙 起承转合 D: 诓骗 诘问 顾明思义 念念有词 |
7、 | 下列语境中,语言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临近期中考试,小枫同学有些烦躁紧张,想在课余时间去打篮球放松一下。他把想法告诉了好友小川,小川担心他打篮球时意外受伤会影响期中考试,小川对小枫说: A: 你笨手笨脚的,就不要打篮球了,免得被别人笑话,不如去网吧打游戏,那还不会受伤。 B: 我才发现你这么蠢,这时候还打篮球,万一把腿摔折了,不能参加期中考试,这辈子就完了。 C: 现在到了冲刺阶段,你上课时间就不要去打篮球了,我们还是把精力都用到学习上吧。 D: 运动确实可以减压,不过万一受伤影响期中考试可就不值了,你这段时间就不要打篮球了。 |
8、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B: 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 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
9、 | “朔气传金柝”的“金柝”是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三足一柄。下列图示属于“金柝”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
10、 | 选择正确解释 作青云白鹤观 ( ) A: 作为B: 当作 C: 造成 D: 制造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浣溪沙 北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1 )这两首诗都是感慨光阴,前者说“谁道人生无再少”,后者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你觉得苏轼和朱喜的说法是不是有矛盾,为什么?( 2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两句诗的表达好在哪里?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曹刿论战 ①小惠未徧_________ ②小大之狱________ ( 2 )选择划线词意思相同的的一组( ) A: 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 C: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 衣食所安 , 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 3 )句子翻译: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 )理解填空: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解释,在________ (四字)之时进军,故克之;在敌军________ (四字)之时,逐之。 |
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
①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弥至最小程度。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做然屹立。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而且其代价远远小于西方的“刚”。
②中华民族不但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作为对比,西方数千年中一直采用承重墙体系,直到工业革命以来、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后,才意识到框架结构的优越性,遂开始大规模地普及,但这种框架体系仍然是“以刚克刚”。而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③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栱层。(A)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般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B)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C)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历史上,很多带斗棋的建筑都能抵御强烈地震,比如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在没有斗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带斗棋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D)斗栱不但能起到“减震器”的作用,而且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④除了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是古建筑抗震的关键。比如榫卯的使用: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又比如柱子的生起、侧脚等技法降低了建筑的重心,并使整体结构重心向内倾斜,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梁架系统通过阑额、由额、柱头材、蜀柱、攀间、搭牵、梁、檀、橡等诸多构件强化了联系,显著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柱子与柱础的结合方式能显著地减少柱底与柱础顶面之间的摩擦,进而有效地产生隔震作用:在高大的楼阁中,如独乐寺观音阁、应县木塔等,都在暗层中设有斜撑,大大强化了构架对水平冲击波反复作用的抵抗能力;在外檐柱间设置较厚的墙体,起到现代建筑中“剪力墙”的作用。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处处都展示出古代工匠们在抗震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匠心。
( 1 )对下列说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优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的贡献。形成大屋顶(尤其是虎殿顶、歇山顶等)需要复杂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虎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
( 3 )第④段“除了这些较显著的于法外,我国占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具体指哪些手法,举出三种。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重在选择
潘裕民
①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②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③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④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毛泽东的择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20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⑤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⑥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学会取舍。
⑦“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14日,有改动)
( 1 )作者认为“读书重在选择”,对于如何选择,作者提出了哪些意见?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2 )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 古时书少,古人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图书种类繁多,长篇巨制铺天盖地,博览群书是无法做到的。请以“开在心中的花朵“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