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沈阳新民市城区第三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删除“在”和“身上”)
B: “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把“思路”改成“蓝图”)
C: “南海I号博物馆”分水下考古现场发掘、海上丝绸之路史和水下考古史三个固定陈列部分组成,并将建设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建设”改为“打造”)
D: 空军试飞员将驾歼-20飞机在第11届中国航展上进行飞行展示,这是中国首次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公开亮相。(把“首次”移到“公开”前)
2、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铢(zī) 喧(xiāo) 黄(yùn) 然入梦(hān)
B: 酒(sì) 俯(kàn) 干(hé) 自惭形(huì)
C: 荣(yīng) 临(bīn) 震(sŏng) 络不绝(yì)
D: 囵(hú) 狼(jí) 跚(mán) 莽莽榛(zhēn)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zhàn)开 感(gài) (jí)妒 (pēng)怦直跳
B: (fǔ)弄 (mò)仿 (dàng)案 (hún)为一谈
C: 惭(kuì) (cuō)捻 坎(niù) 头昏脑(zhǎng)
D: 执(niù) (qǐ)盼 (zhī)肪 (huǎng)然大悟
4、

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责(jié) 爱(nì) 解剖 暗然失色
B: 见(piě) 留(zhì) 绯红 颔首低眉
C: 文绉绉(zhōu) 子(chuán) 广漠 油光可鉴
D: 发(quán) 亮(zèng) 佃户 粗枝滥造
5、汉语之美,美在音韵。汉语是天然的声音艺术。回顾学过的课文,大家对于其中的诵读技巧都有自己的看法。你不认同以下哪个观点?( )
A: 《春》开篇的“盼望着,盼望着”使用了反复的手法,所以诵读时应该采用相同的语气和声调,无需层层递进。
B: 《天净沙·秋思》的整体基调是忧伤的,应当使用低沉的语调和缓慢的语速诵读,以体现诗人独自漂泊的凄冷和孤独。
C: 《秋天的怀念》“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一句中的“再也”应当要重读,突出“我”对于母亲去世的痛苦和后悔。
D: 《散步》“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一句中的“太迟,太迟了”需要重读并放缓语速,以体现“我”对母亲忍痛度过严冬的无比心疼。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据气象资料分析,湖州地区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南浔和织里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的小到中雨。
B: 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已大部分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心痛。
C: 一篇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好坏的重要标准。
D: 上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上网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7、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休(qì) 物外之趣 鹤云端(lìn) 沟壑
B: 洗(zhuó) 可望不可及 碌终生(lù) 玷污
C: 落(duò) 繁弦急管 玲珑透(tī) 苦熬
D: 形(chú) 险象叠生 得失之(huàn) 厄运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 蝉则千转不穷
D: 属国过居延
9、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先秦历史散文体例多样,有编年体的,如《左传》。
B: 《战国策》是由西汉学者刘向编写而成的,分12策,共33卷。
C: 《战国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D: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自己生活中的小事谈起,采用设喻讽谏的方式,使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增强国力。
10、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严禁粗制滥造的伪劣商品流入市场。
B: 他年轻时才华横溢,写文章如行云流水,在同龄人中鹤立鸡群。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C: 2017年重庆的夏天天气奇热,流金铄石,连空气似乎都窒息了。
D: 这些不起眼的小街小巷往往藏污纳垢 , 各类闲散人员流窜其间,增加了不少安全隐患。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西江怀古

杜牧

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魏帝①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注】①魏帝即曹操,写曹魏将以沙囊填塞长江并借以南侵孙吴。苻坚曾经有“投鞭断水”的故事。

( 1 )本诗中的颈联是吟咏长江的千古绝唱,试赏析。

( 2 )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云:“是嗟叹世无范蠡,满江好风,总吹财奴耳。”结合全诗,分析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据《小豆棚》改写)

(注释)①秋祭:在秋天祭祀天地。②旬日:十天。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伐薪为生(________)

②是夜鹿(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

( 3 )从这则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心

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

(选文略有改动)

( 1 )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_______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________

( 2 )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 3 )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 4 )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②“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 5 )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1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 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 2 )第①段中“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的“是”指代的是( )
A: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
B: 北雁南飞,昆虫销声匿迹。
C: 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D: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B: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C: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D: 选文前两段和第③段的关系是从本质到现象,利用时间顺序在第③段归结什么是物候学。
四、写作(分值:60分)

任选一题写作。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莫言说,回老家与侄子们交谈,他们竟然不明白“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含义,因为他们从没有弯腰割过麦子。刘震云说,他姥姥割麦比别人快,诀窍就是弯下腰不直起来,直腰次数越多腰越疼。正是“干活原本无技巧,能忍自然效率高。人生态度千万种,一个熬字万事销”。

这个“熬”字很传神。人生马拉松,很多要靠熬。人生进进退退,熬住有作为,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事情,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熬得住,才有柳暗花明。(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5月23日第5版)

请以“熬”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