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的有效制约。 B: 孩子向家长倾诉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 , 这是亲情沟通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C: 无数的镜头在追逐、在捕捉,最吸引观众的却是那些浮光掠影般闯入视线的画面。 D: 九九重阳登高时,极目远眺沧海桑田壮丽景色,爱国之情不由地在我心中激荡。 |
2、 | 结合语境修改画线语句,最恰当的是( ) B: ①小院被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②甜瓤赛蜜 C: ①把小院衬托得冷冷清清、十分寂静②瓤甜如蜜 D: ①把小院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②瓤甜如蜜 |
3、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________,是为成名;知音___________,是为寂寞。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_____-,敢畅言所见。 A: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
4、 | 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白丁: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陋室铭》刘禹锡) B: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迁移。(《庄子》一则) C: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腰里挂着。(《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D: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良:美好、良好。(《三峡》郦道元) |
5、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著作等身 , 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 B: 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 , 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C: 在这片土地上,他像祖辈一样,孜孜不倦地耕耘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生活。 D: 听完演讲后,春江由衷地说:“李老师的这番演讲抛砖引玉 , 我们受益不浅。” |
6、 | 下列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大灾面前广大干部群众毫不泄气快速走出了大灾的阴霾,斗志昂然地投入到重建美丽新农村工作中。 B: 专家提醒,现在市场上酸奶品种眼花瞭乱,标称的各种口味、各种各样的添加剂其实更多的是“噱头”。 C: 畸型的粉丝经济,其本源是资本通过复杂的商业模式实施的有意的诱导和裹挟。 D: 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曚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
7、 | 孙悟空的本领中哪一项不是从菩提祖师那里学到的( ) A: 筋斗云 B: 七十二变 C: 火眼金睛 D: 长生不老之道 |
8、 | 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意志坚强 饱经忧患 世外桃源 坚韧不拔(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B: 面对这个问题,他很快陷入了沉思,因为他真的不知道有关部门会不会及时处理,会不会还像以前那样互相推诿?(解说:该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 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解说:该句有语病) D: 只有到了春天,你才能看到这遍山的杜鹃花。(解说:这句话是条件复句) |
9、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或俗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打折优惠活动开始后,康乐馆一时门庭若市 , 前来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量激增。B: 在紧张而又热烈的气氛中,城市秋季运动会的各项比赛正在千姿百态地进行着。 C: 回想往事,许多欢乐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 我不由得感受到昔日校园生活的美好。 D: “独木不成林”,惟有全体队员团结协作,球队才有可能在联赛中获得好成绩。 |
10、 | 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对那些专心欣赏好音乐的人们,一看见他们那一幅专注而感动的神情,我就肃然起敬。B: 每天晚上我走到这个地方,总是心惊肉跳,不晓得会遇到什么东西。 C: 每次捧读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我都会被感动潸然泪下。 D: 会操比赛开始了,同学们昂然挺立地走进比赛场地。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 B: “泪空流”写出了对自己功名未成的不满与失望。 C: “心在天山”和“身老沧洲”构成强烈对比。 D: 这首词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悲沉,感人至深。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A: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B: 会天大雨(集会,开会) C: 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 D: 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 ( 2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佣者笑而应曰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B: 陈胜、吴广乃谋曰 陈涉乃立为王 C: 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 辍耕之垄上 楚人怜之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藤野先生(片段)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实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①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②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③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④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⑤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⑥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 1 )选文的中心句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你以“十五岁,我多了一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④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