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厦门市第五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水浒传》的主题是“官逼民反”,下面最能体现“被逼”的人物是( )
A: 林冲
B: 鲁智深
C: 宋江
D: 燕青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读了《愚公移山》之后,我不知它的寓意是什么?
B: 周亚夫执行公务的方式,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可借鉴的地方?
C: “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D: 这些译本有不同的中文书名,如《昆虫的故事》《昆虫故事》《昆虫记》等。
3、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我们已经学了韩愈的《小石潭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B: 艾青因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美好愿望,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的这两首诗歌都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C: “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指的就是升官。
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周树人的《且介亭杂文》,这是一篇驳论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作者发出了中国人当自强自信的呐喊。
4、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陕北农村每年正月都要搞一些迎新闹春的民间活动,除了秧歌、腰鼓、唱戏、点灯……等传统习俗外,还有一些庙会祭祀活动。
B: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就小了。
C: 每日穿越城墙,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用镜头去表现我的家园——西安?
D: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 ,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 的壮丽景象。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 ,投入大自然的

A: 光芒 一碧万顷 心曲 怀抱
B: 辉煌 一泻千里 心扉 怀抱
C: 光芒 一往无前 心扉 情怀
D: 辉煌 一望无际 心曲 情怀
6、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译: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吴均) 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C: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 译: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D: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译: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7、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这个刚得到自由的蝉,短期内还不十分强壮。

①空壳挂在树枝上,有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

②在它的柔弱的身体还没有精力和漂亮的颜色以前,必须好好地沐浴阳光和空气。

③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

④只用前爪挂在已脱下的壳上,摇摆在微风中,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绿色的。

⑤直到变成棕色,才同平常的蝉一样强壮了。


A: ②④⑤③①
B: ③④①⑤②
C: ①②④③⑤
D: ③④⑤②①
8、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为下面问题选择正确选项。
( 1 )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指仁、义、智、信、( )
A: 忠
B: 尊
C: 礼
D: 诚
( 2 )被鲁迅称为“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并被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视为远祖的是( )
A: 奥斯特洛夫斯基
B: 陀思妥耶夫斯基
C: 茨威格
D: 莫泊桑
( 3 )被称为“诗家夫子”的是( )
A: 杜甫
B: 王昌龄
C: 陆游
D: 李商隐
9、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B: 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C: 中学生上网吧,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班主任老师的重视。
D: 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坚持到底的决心,认真复习,才能在中考取得好成绩。
B: 新颖的形式,夯实的内容,让“钱塘余韵”获得了高度的关注和认可,也让许多观众念念不忘。
C: 网络直播的低俗内容,不仅影响观众的身心健康,更搅得整个网络“乌烟瘴气”。
D: 杭州市将不同职业的属性和特点,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力求让全市人民养成讲信用的好习惯。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到天凉好个秋。

( 1 )“层楼”的意思是________。
( 2 )下列对这首词中相关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年“爱上层楼”是为赋新词,寻觅愁绪。
B: “识尽”概括了词作者半生的艰辛历程。
C: “欲说还休”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深沉厚重的愁苦。
D: 此词上、下阙里的“愁”,含义相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何陋轩记

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注】出处:《王文成公全书》 作者:王守仁
朝代:明①九夷:指边远之地。②蔡:周代古国。其地在今河南南部,同“夷”所指。③上国:国都。④詈:骂。⑤郁:阻滞。⑥莳:栽种。⑦信:通“伸”,伸张。

( 1 )请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标2处)
( 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守仁罪谪龙场________

石穴而居之________

③因之曰“何陋”________

( 3 )选出下列各句中与“安而乐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居于丛棘
B: 就石穴而居
C: 民相与伐木阁
D: 何陋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 5 )从选文中你能看出“何陋轩”是如何来阐明孔子“何陋之有”的观点吗?请结合《陋室铭》及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A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B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 1 )从文中找出描写父亲买橘子去爬月台的动词,并体会其作用。
( 2 )为什么父亲“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时,“心里很轻松似的”?
( 3 )语段中A,B两处划线句作者都写到自己流泪,请分别分析这两次流泪的原因。
( 4 )读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情感,并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如何对待历史是个严肃的问题.任何庄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都不会用墨写的谎言掩盖血写的事实。谁不知道,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了大半个中国,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丧心病狂地屠杀无辜,制作了一个又一个万人坑、无人区,使两千万中国人惨遭伤亡?南京大屠杀曾经以侵略者的惨无人道而震惊中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曾对此作出庄严的宣判。据当时目击者的证词,西方记者的报道,外国教会人士的回忆,包括日本士官自供和他们当作欣赏而留下的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都证实了那场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开始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淫掠。其屠刀所向,山河血染,日月失色。据不完全统计,在那场大屠杀中,集体射杀并毁尸灭迹的达19万人,零散屠杀并经慈善团体掩埋的达15万人,合计30万人之众。
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中国捏造的数字,这是经过详细的调查得出的事实,包括日本许多正直的历史学家在内,都证实日军在南京进行过血腥屠杀,侵略者的罪刑铁证如山,是举世公证的历史事实。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是用累累白骨组成,是对侵略者无声的控诉,是人类的良知向世人敲起警钟。人们记得,当年参与指挥大屠杀的主凶刽子手谷寿夫,在他被处死刑前尚希望以他的死,消弭些许中国人民对日寇的仇恨。许多当年犯下屠杀中国人民罪刑的原侵华军人尚悔罪自责,站到赎罪的行列,而身为国会议员的石原先生却连发生过大屠杀都不肯承认,其良知何在?

( 1 )从论证方式上说,这是一篇驳论文。根据文章最后一句话,作一点推论,本文要批驳的是石原陈述的什么观点?

( 2 )“遇难者30万!”这个句子在第二段中出现了两次,请说说其表达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请以“在冬天的阳光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所在学校、班级及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