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华美靡丽的风格,可以说就是堆砌艰深难解之辞藻与晦涩罕见的典故,以求文章之美。在此等文章里,很难找到一两行朴质自然的句子,最______________指物直称其名,最怕句子补质无华。苏东坡称这种炫耀______________的文章里构句用字各自为政,置全篇效果于不顾,如演戏开场日,项臂各挂华丽珠宝的老妪一样。 A: 所谓忌讳浮华 B: 不是忌讳浮华 C: 不是禁忌奢侈 D: 所谓禁忌奢侈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 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
3、 | 我国四大名亭中的“爱晚亭”是因为谁的诗句而成名( ) A: 李白 B: 杜甫 C: 杜牧 D: 白居易 |
4、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嗥鸣(háo) 迭起(dié) 澎湃(bài) 义愤填膺(yīng) B: 彷徨(páng) 花圃(pǔ) 深邃(suì) 迥乎不同(jiǒng) C: 凹凼(dàng) 滞笨(zhì) 徘徊(huí) 烟雾缭绕(rào) D: 校补(xiào) 泛滥(làn) 倔强(juè) 潜移默化(qián)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夕阳中的垂柳,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就像待嫁的新娘。 B: 入秋,校园东边的那一片葱兰开出了成百上千朵白色的小花,真是花团锦簇啊。 C: 大家都琢磨不透他翻来覆去的性格,只好和他保持距离。 D: 这次考试我预计不及格,谁知得70分,我真是喜出望外。 |
6、 | 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络绎不绝 挑拨离间 人声顶沸 生活拮据B: 锋芒必露 潜滋暗长 姹紫嫣红 不辍劳作 C: 乐此不疲 惟妙惟肖 故弄悬虚 不屑置辩 D: 正襟危坐 异想天开 骇人听闻 心旷神怡 |
7、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呐喊》。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B: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十八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是诸葛亮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俸禄(lù) 不辟(pì) 蹴尔(cù) 嗟来(jiē) B: 唐雎(jū) 韩傀(guī) 忤逆(wǔ) 徒跣(xǐ) C: 叱咄(duō) 耄老(mào) 媵人(yìng) 撰书(zhuàn) D: 擎苍(qíng) 麾下(huī) 璇卿(xuàn) 垓下(gāi) |
9、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这些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篇章,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②油然地生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③不自觉地唤起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 ④让观众在触摸中国诗歌的宏伟版图之时 A: ①④②③B: ①④③② C: ④①③② D: ④②③① |
10、 |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分析: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一连串的比喻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春雨细密缠绵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B: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分析:这里运用了拟人,把整个世界比作我们背上的母亲和儿子,意思是夫妻共同面对一切,同甘共苦,不离不弃,就能扛起世界。 C: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以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分析:这句话将“水”拟人化,写出了水唤起了“我”对世界万物认识的一种愿望,使“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D: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1 )下面对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词借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词人独特的人生态度。 B: 下片“萧瑟”二字,意谓风雨吹打树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C: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D: 这首词体现了词人无喜无悲又无奈的心情。 ( 2 )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 ( 3 )“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 4 )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 5 )这首词写苏轼在路途中遇到下雨的事情,但他却从这芝麻大的小事中想到了人生,从而写到自己的处事态度,这叫什么写法?试做分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袢、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稀、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1 )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不求闻达于诸侯 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受任于败军之际 横无际涯 C: 先素知臣谨慎 乃不知有汉 D: 今当远离 当余之从师也 ( 2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躬耕于南阳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以其境过清 C: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若无兴德之言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3 )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②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B: 选文第③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 C: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D: 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 4 )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却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些丑陋的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用来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
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塞住了很大的洪水。
这时候,池水又澄澈得能照见她的影儿,大地也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神通广大的女娲让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
( 1 )请你给文章拟一个标题。(不超过4个字)三角梅
刘成章
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 1 )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生长阶段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生长状态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