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育智儿童启蒙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从北京到新疆的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使北京至乌鲁木齐的公路里程缩短了近1300公里。
B: 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C: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热捧,其原因是它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D: 对诗圣杜甫的祭拜仪式是后人表达对先贤的尊崇的一种方式,“人日游草堂”则秉承传统民俗文化特点,成为极具成都特色的节日文化活动。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 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D: 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3、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哄托 花枝招展 贮蓄 绿草如茵
B: 烂漫 翻来覆去 决别 遮天蔽日
C: 倘若 瓜熟蒂落 脉搏 委屈求全
D: 宿儒 悔恨莫及 难堪 混为一谈
4、

下列划线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狗丢失后,他心急如焚,到处张贴“寻狗启示”。
B: 今年五一假期,前来长沙县金井镇“茶文化基地”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C: 为了纪念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在望城区书堂山举行,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
D: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使许多字眼起了变化。
B: 同生命和人类起源一样,宇宙起源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科学前沿问题。
C: 星期天我们去郊游,山上那么多杜鹃令我们游兴大发。
D: 北京一家老字号制药厂生产的中成药素以选料上乘、工艺精湛、配方独特而驰名中外。
6、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韩国发表白皮书称,如果朝鲜半岛暴发战争,美国将向韩国增派大量的军队和装备。
B: 宽松的土壤培育了创新的种子,蓬勃的发展引来了世界的关注。2017年,世界的目光将继续聚焦杭州。
C: 杭州目前有六十多个小区实施了垃圾实名制,谁没分类好,谁需要罚款,看看垃圾袋上的姓名就历历在目
D: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对手机。有不少人养成了把手机放在枕边的习惯,这会给身体带来无与伦比的伤害。
7、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文中的“公”有着较多的意义。《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指的是旧时对男性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B: 汉语很有意思。有时候某个意思不便或不愿直言,就用一个委婉的说法来代替,这叫婉词。如《背影》中“大去之期不远矣”一句中的“大去”就是“婉词”,表示“死亡”的意思。
C: 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可以含蓄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言简意丰。如《雁门太守行》中用典“易水”、“黄金台”表达作者对官兵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的赞美。
D: 古代的男子成人要举行冠礼。《富贵不能淫》一文中“丈夫之冠”是古时男子十六岁行冠礼。
8、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夜幕下的南山,裹上了一层轻薄的面纱,模糊了我的视线。___________________,慢慢的弥散,最终消融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①夜空宁静,寥落的星星浸在润湿的空气里,仿佛伸手就可触碰。

②惟有自己的呼吸在空气中凝成一条条水雾。

③坐在院前的藤椅里,俯仰之间,万家灯火与稀疏星光相映成趣,甚是惬意。

④两江环抱的都市在灯饰艺术的华彩下层次叠出、错落有致、色彩缤纷,尽显人间的喧闹。

⑤山路旋转,一阵工夫就到达了山顶的小院。

⑥那一刻,静寂无声,仿佛就连自己置身的小院,也没有丝毫响声。

A: ⑤③④①⑥②
B: ⑤⑥③①④②
C: ②⑤③①④⑥
D: ②⑤⑥③④①
9、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日徐公来,视之 孰:仔细
B: 徐公何能君也 及:赶得上
C: 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D: 能讥于市朝 谤:诽谤
10、

下列句子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远远走来一个衣冠楚楚的人,五官长得颔首低眉
B: 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 , 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 , 玩忽职守。
D: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 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送人之荆门

明·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中应有赋,千秋白雪待君赓

(选自《明清诗赏析》)

【注释】①郢(yǐng):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②白雪:也称“阳春” “阳春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③赓(gēng):继续。

( 1 )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 2 )此诗尾联与李白《渡荆门送别》诗中的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莲花洞

袁宏道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可望,每一登览,(A)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六桥杨柳,一路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B)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紫阳官石,为孙内史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选自《四部丛书》)

【注释】①莲花洞:在杭州西湖南山,净慈寺旁。②六桥:指西湖苏堤内,有六座桥相连。③萧疏:错落有致。④石骨土肤:仅表皮为土层,下面是中空的石头(似太湖石,可以装饰园林)。⑤搜:搜寻,发掘。⑥孙内史:指明代司礼太监孙隆。⑦五丁神将:即五丁大力神。

( 1 )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豁________ ②绝________ ③余________ ④愈________

( 2 )凭借语感,将文言词“皆”、“则”填入文中的A,B处。________、________
( 3 )文中“须眉”指代什么?请写出含有该词并表达“女子不输男子”之意的俗语。
( 4 )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断句(限两处)。

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

( 5 )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 6 )品析“六桥杨柳,一路浪,萧疏可爱”这句话中“牵”“引”的表达妙处。
( 7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是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本文中写湖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
( 8 )积累链接:由“净慈之绝胜处也”容易联想到唐朝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写景诗。请写出该诗中描写美丽莲花的诗句。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间草木·槐花

汪曾祺

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铺盖。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干切面。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了作料、撒上青蒜,在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

我跟养蜂人买过两次蜜,绕玉渊潭散步回来,经过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门前的树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烟,看他收蜜,刮蜡,跟他聊两句,彼此都熟了。

这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体像是不太好,他做事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样子不像个农民,倒有点像一个农村小学校长。听口音,是石家庄一带的。他到过很多省,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菜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广西,贵州。到了春暖,再往北返。我问他是不是枣花蜜最好,他说是荆条花的蜜最好。这很出乎我的意外。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我想他每年收入应当不错,他说比一般农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蜂具,路费;而且每年要赔几十斤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

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他五十了,女人也就是三十出头。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县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有那么简单?也许她看中了他的脾气好,喜欢这样安静平和的性格?也许她觉得这种放蜂生活,东南西北到处跑,好耍?这是一种农村式的浪漫主义。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他们结婚已经几年了。丈夫对她好,她对丈夫也很体贴。她觉得她的选择没有错,很满意,不后悔。我问养蜂人:她回去过没有?他说:回去过一次,一个人。他让她带了两千块钱,她买了好些礼物送人,风风光光地回了一趟新繁。

一天,我没有看见女人,问养蜂人。养蜂人说:到我那大儿子家去了,去接我那大儿子的孩子。他有个大儿子,在北京工作,在汽车修配厂当工人。

她抱回来一个四岁多的男孩,带着他在棚子里住了几天。她带他到甘家口商场买衣服,买鞋,买饼干,买冰糖葫芦。男孩子在床上玩鸡啄米,她靠着被窝用勾针给他勾一顶大红的毛线帽子。她很爱这个孩子。这种爱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讨丈夫的欢心,也不是为了和丈夫的儿子一家搞好关系。这是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

过了几天,她把孩子又送了回去。

过了两天,我去玉渊潭散步,养蜂人的棚子拆了,蜂箱集中在一起。等我散步回来,养蜂人的大儿子开来一辆卡车,把棚柱、木板、煤炉、锅碗和蜂箱装好,养蜂人两口子坐上车,卡车开走了。

玉渊潭的槐花落了。

( 1 )阅读全文,根据原文内容补充以下框架图。

现实

他的“家”只是一个①________,他们“每年都要到南方去过冬,广西、贵州”,收入也总落不下多少,而且每年要赔几十斤白糖。夫妻两个还一个是北方人,一个是南方人,地域、语言、年龄差异都很大。

浪漫

他性格安静平和,她性格②________、不多虑。他们拥有着别样的浪漫——女人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③________;两人差异悬殊,却恩爱有加,相互体贴;她还爱屋及乌,为他大儿子的儿子买衣服、鞋、饼干、冰糖葫芦,纯粹地对孩子好。

我的发现

即使面临奔波、辛劳的现实,他们依旧活得④________,有一种别样的浪漫。


( 2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写出了蜜蜂多而忙碌,也是养蜂人忙碌生活的写照。
B: “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是女人选择养蜂人的理由;“有那么简单?”可以读出作者对这种轻率行为是颇有微词的。
C: “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表达出养蜂人妻子的高兴和满足,又因年纪轻轻被称作“奶奶”有点羞涩和别扭。
D: 荆条花是“不起眼的东西”,使读者联想到作者所写的养蜂人夫妇也是一种平凡的、不起眼的人物。
( 3 )试分析文章最后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 4 )散文背后站着一个作家。结合本文内容和下列材料,试对作者的写作特点作简要评析。

材料一:《人间草木》部分目录

昆明的雨

夏天

冬天

葡萄月令

北京人的遛鸟

草巷口

故乡的元宵

豆腐

寻常茶话

昆明菜

材料二:据作家苏北回忆,汪曾祺去世时,他的家人为每位来送行的人发了一份汪先生的手稿复印件,那篇手稿的题目就叫《活着真好呀!》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治疗“语言癌”

①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

②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弊已久。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③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语言癌”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加上电视、网络的不良影响,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观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病态中文”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④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毕竟,对语言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⑤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将它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有删改)

( 1 )“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的原因是什么?

( 2 )治疗“语言癌”可采取哪些措施?请根据第④段内容简要概括。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这次,我没有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