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上学期学的课文《风筝》一样,都是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野草》。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回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C: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D: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
2、 | 下列词语标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逊(xùn) 诘(jié)责 不辍(chuò) 骤(zhòu)雨 杳(yǎo)无消息 B: 佃(xì)农 妯(yóu)娌 髭(cǐ)须 一绺(liǔ) 深恶(è)痛疾 C: 鬈(juǎn)曲 禁锢(gù) 酒肆(sì) 锃(chéng)亮 刀剑入鞘(shào) D: 滞(zhì)留 炽(chì)热 踱(dù)步 猝(cù)至 趣味盎(àng)然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歧(qí) 祷(dǎo)告 攲(yī)斜 水波粼(lín)粼 B: 沉寂(jì) 瘫(tān)痪 憔悴(cuì) 狂风骤(zhòu)雨 C: 树杈(chà) 荫(yìn)蔽 匿(nì)笑 满(mǎn)不在乎 D: 菡萏(dàn) 姊(zǐ)妹 脸颊(xiá) 形影(yǐng)不离 |
4、 |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著有《陶渊明集》。B: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D: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记录了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又称“长勺之战”。《左传》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
5、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江南的春天是最美的时节,万千花事独领风骚:桃花灼灼,满树的嫣然冲破冬的藩篱,靓得没心没肺;樱花灿灿,成片的娇羞战胜心底的懦弱,旺得锲而不舍。垂丝海棠清丽又妩媚,柔蔓披风,姿态怜人,尽显娉娉婷婷、小鸟依人的娇嗔;紫藤萝花纯真而透彻,轰轰烈烈,潇潇洒洒,极尽叱咤风云、睥睨天下的豪迈……她们诠释着美丽的属性,展现无尽的绚烂。 B: fān qì zhēn zhà C: pān qiè zhēn chà D: fān qiè chēn zhà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粮食丰收,库存充足,使中国有信心应对可能到来的全球性粮食危机。 B: “演员‘限薪令’”终于落地,这有助于社会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 C: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的家乡是南平市浦城县人。 D: 中国医疗专家组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协助塞尔维亚抗击疫情,顺利完成援助任务。 |
7、 | 下面各组词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恶能wū 潇湘xiāo 幽邃suì 射着中 zhōngB: 黔娄qián 挂罥juàn 清冽liè 燕地寒yàn C: 皲裂jūn 泠泠líng 骈死pián 汗流浃背jiā D: 俶尔shū 寂寥liáo 为坻chí 樯倾楫摧jí |
8、 | 下列各组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咬人”事件一发生,各大报纸媒体和网络纷纷报道,立马在社会上引起了剧烈反响。B: “萨德”系统的部署争议有可能正在改变几十年来的这一态势,使得中韩关系陡然不断走向恶化,甚至有可能紧张的地步。 C: 这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十里桃林十里桃花,漫山遍野的灼灼芳华。 D: 为了方便一些父母带着年纪尚小的孩子和年迈老人上厕所,杭州出现了“第三卫生间”,化解了一些如厕。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一有工夫不是看语文、数学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 B: 通过这封短短的信,使我的感情受到极大地震荡。 C: 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 连日来,武汉“犟妈”易勤倾家助残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
10、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你的文稿,我认真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给予了斧正。 B: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 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D: 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
阅读艾青的诗,完成表格。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虽有佳肴》)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不知其旨________ ②学学半________ ③讲信修睦________ ④不独亲其亲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 3 )用原文中的词句填空。①《虽有佳肴》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②《大道之行也》所表述的儒家大同社会的核心是:________。 ( 4 )请根据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简要概括两篇短文句式的共同特点。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可燃冰
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结构上它是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包在水分子组成的“笼子”里,由于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其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
它之所以被称作“可燃冰”,一方面是因为既含水又呈固体,看来像冰,另一方面,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很容易点燃。
它燃烧值很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石油小,更加的清洁环保。
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因此,可燃冰是一种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未来能源,是世界瞩目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覆盖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在“豆腐上打铁”、用“金刚钻绣花”,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A: 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八十里的母爱
一年前,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做事丢三落四的,说过的话一会儿就忘,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就在小区里徘徊,哪栋楼哪个门都记不清了,有认识的人把母亲送了回来。老婆说:“还是把妈送敬老院吧,那里人多,还有专人照顾。我们常去看看,又不是不管她。”
他不肯,怕委屈了母亲。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很多人劝母亲改嫁,可母亲怕再嫁人对孩子不好,都拒绝了。母亲一个人把他拉扯大,送他上了大学,为他成家娶妻。现在他怎么忍心把母亲送进敬老院。
母亲的记性时好时坏,那天,在煤气灶上熬鸡汤,汤沸了,把煤气熄灭了,母亲却浑然不知,还坐在客厅看电视。他下班回家,推门就闻到刺鼻的煤气味,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忙开窗通风。老婆责怪说:“妈,您熬汤怎么不勤看看,这煤气泄漏多危险啊!
这一爆炸,整个家都没了!”憋了半天,母亲回答:“知道了,我以后小心。”
一年间这样的事发生过很多次,他开始改变了想法,也许把母亲送进敬老院,有专业人员照顾,对母亲不是一件坏事。他和母亲说了自己的想法,母亲沉默很久,终于答应了。他为母亲找了一个条件很好的敬老院,在离市区八十里的一个湖畔,风景宜人,空气也好,在一个周末把母亲送了进去。
“妈,有时间我们就来看您。”老婆对母亲说。
此时母亲清楚极了,她拿起包裹,走向自己的房间。站在门口,母亲停下了脚步,回头对他说:“孩子,以后可以接我回家住几天吗?”那一刻,他心头一颤,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母亲期望的目光、祈求的口吻多像儿时的自己。小时候,母亲每次送他到幼儿园,他总会央求母亲,早点儿来接我哦!
如果下班早,母亲就会早早接他回家,不在幼儿园吃晚饭。他和小伙伴挥手告别,那一刻简直幸福极了。小伙伴们都投过来羡慕的目光,小孩子的世界大人不懂,早一刻见到母亲,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母亲住进了敬老院,他的心却放不下来,总有一丝牵挂:母亲有没有想他?
在里面生活习惯吗? 是否和同屋的阿姨脾气相投? 母亲是个内向的人,他怕母亲受欺负。给敬老院打过几个电话,对方说一切均好,不用惦念,他才稍安心。
那天凌晨,一个电话把他从睡梦中惊醒。母亲从敬老院跑了!
他和老婆连忙赶到敬老院,院长一直说抱歉,说院里管理不到位。
“可是,谁知道阿姨能这样厉害啊!”院长有些委屈地说。
他看了监控录像,也惊呆了:半夜,母亲趁工作人员都不在,悄悄收拾起自己的衣物,用床单打成一个包裹背在肩上。她爬上院中靠墙的一棵柳树,顺势翻过两米高的围墙,跳到院外,然后母亲就这样消失在了夜幕中。要知道,母亲已年逾七旬,平时哪会上树翻墙啊。
敬老院距离市区有八十里路,这里母亲从没来过,何况母亲还有老年痴呆症。母亲会跑向哪里?
会不会自此一别永不再见? 他蹲在地上失声痛哭。众人安慰他,既然报了警,再等等看,也许老人不会丢,认得家。
他和老婆开着车,一路寻找,从敬老院到母亲的单位,到小区,到母亲曾经上课的老年大学,都不见母亲的踪影。
此时已是第二天下午,十多个小时过去了,母亲还杳无音信。他呆坐在路边,看城市中的人来人往,回忆起母亲抚养他的点点滴滴。忽然他想到一个地方,母亲会不会去那儿了?
他一下从地上跃起,一路开车飞驰。他的车一拐进那条小巷,就看到了儿时的幼儿园,虽然建筑已经翻新,可大门依旧是明亮的天蓝色,像儿时的天空。那儿,站着他的母亲,正不断往里张望,嘴里呢喃着:“大宝,母亲说过早来接你哦。”
疾病让母亲忘记很多,却唯独记住了儿时接他的路。他知道现在母亲是等着回家的孩子,而他是母亲的依赖。他轻轻地抹去眼角的泪水,上前牵起母亲的手,说:“妈妈,我们回家吧。”
(选自《短篇小说·原创版》2019
年第 4 期)
① 一年前,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儿子不舍得送她去敬老院。
② ________
③ ________
④ 儿子费尽周折终于找到母亲,决定带母亲回家居住。
( 2 )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他轻轻地抹去眼角的泪水,上前牵起母亲的手,说:“妈妈,我们回家吧。”
( 4 )读完文章后,有人说“养儿方知父母恩”,亦有人说“子欲养而亲不待”。你更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文。
从下面任选一道题目作文:
(1)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2)按下面的提示作文。
世界上什么最快乐?有人说是艺术家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艺术品,有人说是孩童在沙滩上搭建城堡,有人说是母亲为初生婴儿洗澡,有人说是医生手术成功,给病人带来第二次生命……
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题目自拟。
要求:
①写实事、抒真情;
②不少于600字;
③作文中不允许出现真实姓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