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汹涌 强聒不舍 不言而喻 丰功伟绩 B: 恣雎 富丽堂皇 顿开茅塞 郑重其是 C: 摇曳 质之不理 根深地固 墨守成规 D: 筵席 经世奇才 矫揉造做 不醒人事 |
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是满族作家舒庆春,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等。 C: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学思结合的道理,它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宋代把《论语》《春秋》《尚书》《孟子》合称为“四书”。 |
3、 | 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紧绷 沉静 横度长江 震耳欲聋 B: 酷似 屏幕 眼花晾乱 摧枯拉朽 C: 潇洒 由衷 如梦初醒 屏声敛息 D: 遗嘱 鉴订 殚精竭虑 慷慨解囊 |
4、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 B: 成语“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髻”“怡然自乐”“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成语“斗折蛇行”出自《小石潭记》。 C: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末的魏学洢,字子敬。“虞山王毅叔远甫”中的“甫”是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
5、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嫉妒(jì) 蔷薇(wéi) 教学相长(zhǎng)B: 胴体(dòng) 裙袂(mèi) 龙吟凤哕(huì) C: 怪诞(dàn) 糍粑(chí) 呷浪之鳞(jiā) D: 鲑鱼(guī) 感慨(kǎi) 蹑手蹑脚(liè) |
6、 | 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 ②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 ③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④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人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 ⑤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A: ③⑤①④②B: ⑤①④②③ C: ①④②③⑤ D: ③⑤①②④ |
7、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撬开(qiào) 恣睢(zì) 衣衫褴褛(lǒu)B: 骈进(pián) 扶掖 (yè) 惘然若失(mǎng) C: 拮据(jù) 陨落(yǔn) 恪尽职守(kè) D: 蜷缩(quán) 栈桥(zhàn) 锲而不舍(qiè) |
8、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是( ) A: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B: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 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D: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天都自问新问题,养成刨根问底的习惯,我们的思维就会充满创造力和活力。 B: 面对我市篮球队的过早出局,他只觉得天旋地转,头重脚轻,连身子也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C: 守在电视屏幕前,抗战老兵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阅兵盛况,当听见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裁军30万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响起热烈的掌声。 D: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 终不愿意。 |
10、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履行 污蔑 逆袭 骇人听闻B: 沉湎 犀利 跑酷 无可置疑 C: 猝然 堕落 融资 忍俊不禁 D: 慰籍 报筹 疫情 跚跚来迟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1 )“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2 )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苏武牧羊 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③,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①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后投靠匈奴。②武:苏武。③羝:公羊。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往之女家________ ②武既至海上________ (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②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 3 )你认为乙文中的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甲文谈谈你的看法。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系在风筝线上的……
周岩壁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没女孩子手巧,这岂不有些重女轻男了么!不是吹,我们男孩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这巧夺天工的风筝!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得脚不沾地。常趁放学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父亲的背
高巧林
①乡下老家的屋檐下,夕阳斜斜地照着。
②趴在木椅后靠背上的父亲衣襟反穿,赤裸着略显肥胖而皮肉松弛、“雀斑”点点的背。母亲操着一枚让我感到既陌生又眼熟的刮痧板,一下一下刮着父亲的背。那专注的神情一如她在菜园里耕种那一垅贫瘠而濒临荒芜的地。一道道“痧痕”显现在父亲背上,乍一看,犹如挂在西边天空中的一片片红彤彤的云霞。
③我一震!难道,这就是我年少时经常见到的那个宽厚壮实的背吗?
④第二天,经我再三劝说,从不肯轻易花钱看医生的父亲才答应去医院就诊。
⑤我背着父亲,匆匆走向停在环村公路上的轿车。一路上,尽管父亲的身重压得我气喘吁吁,但我的内心却是踏实而欣慰的。走过村前的小路,跨过河上的小桥,我尽力让自己的脚步迈得稳健些。父亲趴在我像他当年一样壮实的背上,浅浅地呻吟着,带着难挨的病痛与满心的幸福。
⑥走着,走着,在我恍惚的记忆里,突然泛起一幕与此时此境何等相似的情景:40多年前,我目睹父亲也曾这样背着他的父亲——我的爷爷,一步步地走向镇上的医院。那是夏熟上场季节的一个中午,父亲弓着壮实的背,背起一声声呻吟的爷爷。可惜那时条件差,爷爷的病又犯得重,父亲才蹲身放下爷爷,爷爷就咽气了……这样幽幽想着时,我的眼眶禁不住湿润了。有什么办法?这是无法逆转的生命轮回啊!父亲背着儿子,儿子背着父亲,就是这样。
⑦或许,我背上的父亲感受到了我的凝重、我的伤感,也就开始一遍遍地说:“歇一会儿吧,要不,让我自己慢慢地走。”我说:“没事,我背你。”
⑧大叔大婶们见我如此背着父亲,啧啧称赞:“你看,老头有福,生了个多么孝顺的儿子。”我一听,反倒不安起来,这可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把父亲背在自己的背上!而仅仅这一次,又何以偿还我儿时父亲无数次背着我时积下的深深父爱?孩子们也来了,嘻嘻哈哈笑个不停,而这笑声分明因好奇而生,挟揶揄而来。我边背着父亲走,边在心里嘀咕:“孩子,你还小,等你长大后也当上父亲或者母亲时自然会明白的。”
⑨吊了几天盐水后,父亲终于枯木逢春一般慢慢康复起来。只是,父亲那张苍白、稍显浮肿的脸依然催人怜悯、惹人伤感。
⑩中午,病榻上的父亲望着一缕温暖的阳光,喃喃自语:“我已经好久没有换内衣了,身上黏糊得难受。”我马上接话说:“让我替你擦个背,然后把你的内衣换了,好吗?”父亲用深透而充满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好一阵后才说:“儿,你在城里清洁惯了,还是等你妈来了再说。”
⑪我完全懂得父亲这话的意思,而事实也是这样,父亲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老人,从皮屑剥落、皱褶纵横的体肤上,或者从残牙稀疏、胡子拉碴的嘴沿边透出点什么气味来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是无论如何也要替父亲好好擦个背的。
⑫于是,我慢慢扶着父亲,让父亲坐起身来,轻轻地替父亲脱去内衣。果然黏糊得很,让酸臭的汗液渍湿了的内衣豆腐一般贴着父亲的背。父亲有些不好意思,说:“看我有多脏。”我说:“还好。”说着,我把热气腾腾的毛巾盖在父亲背上,然后,是一阵小心翼翼地左拭右擦。顿时,细面条似的污垢从父亲背上纷纷滚落。父亲问:“都生出污泥条了?”我答:“嗯。”
⑬其实,我并不在用心回答父亲,而是躲在下意识里的条件反射又让我追忆起儿时的情景——或许在夏天村边的河埠头,或许在冬天镇上的澡堂里,父亲一边替我擦背,一边笑着嬉骂:“你看有多脏,那些污泥条都可以肥上三亩地啦。”
⑭我乐着,默认,而背上的那份爽快与惬意实在让人无法形容。
⑮现在,我但愿,父亲也能享受到我儿时的那份爽快与惬意。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 1 )选文故事情节均围绕“背”字展开,可依次概括为:________——“我”背父亲去看病——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的主题。但我的内心却是踏实而欣慰的。
( 3 )文章第⑥段插叙父亲背着爷爷去看病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安妮弗兰克是一位犹太少女,原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德军占领法国后,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为表达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对种族灭绝政策的怀疑与愤怒。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安妮坚持写日记,《安妮日记》战后成为传世之作。
“对于一个努力前行者来说,环境可能会困扰你,但不可能阻挡你。”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