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乡》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 《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作者契科夫,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长篇小说《俊友》等。 C: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 D: 《多收了三五斗》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 |
2、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过去3年多时间里,‘一带一路’建设项目遍地开花,我看到这一设想正从愿景变成现实。”库恩表示。B: 我生平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C: 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头,没有二心,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 D: “年轻精神”充分的,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虽轻而人已死了。 |
3、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搓捻(cuó) 盔甲(kuī) 嗔怪(zhēn) 瘫痪(tān) B: 殉职(xùn) 头衔(xián) 虐杀(nüè) 凯歌(kǎi) C: 狭隘(yì) 卑微(bēi) 抽噎(yē) 赫然(hè) D: 惩戒(chéng) 瞵视(lín) 较量(jiào) 蹒跚(mán) |
4、 | 中国古代诗人常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B: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5、 | 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这篇赋是向秀为悼念被司马昭杀害的朋友嵇康等而写的。诗人用这个典故也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比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着别人纷纷志得意满。这两句诗也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C: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D: 本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贬宫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惰,也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
6、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羁绊(pàn) 譬如(pì) 嗤笑(chī) 别出新裁(xīn) B: 镌刻(juān) 寂寥(liáo) 追溯(sù) 惊慌失措(cuò) C: 炽热(chì) 告罄(qìn) 殷红(yān) 不屑置辨(biàn) D: 蝉娟(chán) 筵席(yàn) 怂恿(sǒng) 信手拈来(niān) |
7、 | 下面对画线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中医提倡预防为主,为百姓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①早在2007年,广东省中医院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治未病”中心就已是国家重点建设专科项目。②2020年初,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参与率超过八成以上,并在诊疗过程中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③中医药不仅在遏制国内疫情方面发挥作用,还随着海外疫情蔓延,迈向国际战场,走出国门,备受资誉。④其实,拔火罐、针灸等中医疗法早就在国外体育、娱乐等领域兴起,更多的中医疗法、药物正慢慢为国外普通民众接受。 A: ①句,把“了”改成“的”。 B: ②句,删去“以上”。 C: ③句,将“迈向国际战场”与“走出国门”调换顺序。 D: ④句,删去“药物”。 |
8、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B: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 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一有工夫不是看语文、数学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 |
9、 | 下列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在萧山人民广场,一场以“爱的奉献”为主题赈灾义演晚会让每个人感动万分。灾难袭来,崩裂的山体、倒坍的房屋和瓦砾中挣扎的生命,猝然刺痛了我们的神经!全区人民解囊相助,捧出一颗颗炽热的心,伸出一双双热情的手,为死去的灵魂祈祷,给活着人送去慰藉。 A: tā cù zhì jièB: tān cuì chì jí C: tān cù chì jiè D: tā cuì zhì jí |
10、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浑欲不胜簪(zān) B: 塞(sài)上燕(yàn)脂凝夜紫 C: 折戟(jǐ)沉沙铁未销(xiāo) D: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 |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 请解释“初平”、“暖树”两个词语。( 2 )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篇》 【乙】 管宁与华歆①,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十一》 【注释】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②乘轩服冕:复词偏义。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去后乃至________ ③俱为汉末人________ ④与瓦石无异________ ( 2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子非吾友也! ( 3 )【甲】文中元方的言与行,足见其是一个方正之人,那[乙]文中的管宁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心底藏着艺术家
奚 淞
父亲突然去世,我慌忙搭机飞返台北。令我惊骇的是母亲:她身着未换洗的灰布丧服,花白而蓬乱的头发上,胡乱别着一朵不成形的白棉线花,看见我,枯黄的脸微颤,仅咧开嘴,显示了无言而深切的哀恸。
①我在巴黎三年,任性地做自己艺术家的梦,不觉间,岁月竟来催讨所有积欠的债了。父亲去世后,母亲能健康而平安地活下去,应比一切都重要。
我从旧书摊买来一大堆内容轻快的杂志和小说给母亲,希望能转移她那郁结于心的哀伤。翻开书页,她的视线茫然滑开。我这才发现:她不只是失去了阅读的习惯,视力也坏到早该配老花眼镜了。我烹煮了一些肉类食物,笑闹着端到她面前,想引起她的食欲。母亲万般无奈地咬嚼两下,趁我转身,又偷偷把食物吐在碗里。我这才发现:她不只是因悲伤而忌肉食,她的牙齿早已缺损,并没有人催促她去装假牙。
谁想到一直照顾人的母亲,其实已经到了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呢?
配眼镜、装假牙,母亲都顺从地做了。可是,更多的时候,母亲像是无事可做,只是一支烟接着一支烟地抽,从笼罩的烟雾里,追寻往事的踪影。
为逝者折纸钱的时候,母亲的手才又活了起来。②银亮的冥纸,在她的手上灵巧转动,瞬间成为平整的元宝,翻飞飘落在她膝间的竹篓里。
看母亲折纸钱的手,学美术的我有了新的狂想:为什么不让她学画画呢?趁着一股孩子般胡闹的狂劲,我把画架、画板、画纸、画夹和彩笔都准备好,一股脑儿地堆置在母亲面前。看到这一切郑重的装备,母亲呆了。
以后,好一段时日,我假装不在意,却偷偷观察母亲的动态。我看到她在画架前徘徊、犹疑,终于怯生生地拿起铅笔,试着在纸上轻淡地画了如花生米般大小的孩子,然后匆匆忙忙涂抹掉,生怕别人看见。
我没想到,真有这么一天,母亲会认真而着迷地画起画来呢。她从旧书里翻出一些过时的画片,以刺绣般的耐心,一笔一笔地临摹。
一天,母亲在房里独自大笑起来。许久没听到母亲笑声的我,惊奇地冲进房,只看她一边笑,一边遮掩画纸。
“画得好丑,难看死了。”母亲笑着说。
我看到了,画的是一个20世纪三四十年代穿旗袍的女人,侧身站立在镂花的窗边。稚拙的线条擦了又改,直到那苗条的女郎天真地笑起来。原来,母亲临摹的是金嗓子歌后周璇的旧照。当周璇高歌《龙华的桃花》时,也正是父亲母亲在上海相识、相恋的年代!
从记忆深处寻到图像,母亲的郁结似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她居然一张又一张地画起画来,起初画妇人、孩子,然后狂热地画起花来,黑白的画面上,开始添加颜色,由淡雅趋于绚烂。
看母亲蓬着花白的头发,鼻端架着老花眼镜,聚精会神地凑近艳丽的花朵细心描绘,有时竟连炉上煮着饭菜都忘了,我才知道:在母亲心底,也藏着一个从未被人注意过的艺术家呢!这艺术家是待子女长成、丈夫去世后,才被释放出来的。
(摘自上海文艺出版社《姆妈,看这片繁花》)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亲不同阶段的内心。________→乍见绘画工具的吃惊讶异→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 )结合上下文,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①我在巴黎三年,任性地做自己艺术家的梦,不觉间,岁月竟来催讨所有积欠的债了。(“积欠的债”在文中指什么?)
②银亮的冥纸,在她的手上灵巧地转动,瞬间成为平整的元宝,翻飞飘落在她膝间的竹篓里。(结合语境,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8分23秒的震撼
①那年,我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拍摄风光片,意外地铺捉到了一段动人心弦的真实画面。
②那天傍晚,一群野牛正沿着河岸缓缓前行,而在前方不远处,六七只狮子,正藏在草丛里,等待着猎物的到来。两头大野牛和一头小野牛不知道前方危机四伏,它们欢快地向前奔跑,距离队伍越来越远,却离狮口越来越近。
③没有任何征兆,埋伏的狮子们纷纷跃起,三头野牛猝不及防,已与狮子狭路相逢。
④野牛急忙掉头逃跑,但是,狮子的速度更快,一只狮子几个起落,就追上了落在最后面的一头小野牛,并将其狠命地扑进河里。小野牛在河里挣扎着,几只狮子一起咬住它,它们要把这个战利品拖上河岸来享用。但就在小牛即将拖上岸时,河水里突然一片翻腾,一条巨鳄从河中一跃而起,它张开血盆大口,牢牢地咬住了小牛的尾巴,向河里狠命地抱拽着小牛。就这样,群狮与鳄鱼在河边展开了争夺小牛的拉锯战。几番撕扯,胜负已见,最终小牛被拉上了岸。
⑤我看着镜头里那可怜的小牛,它即将成为狮子的美餐了,这也许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必然结局。但我发现,镜头里突然有了新的内容。
⑥那刚刚逃走的两头野牛,竟带着近百头身强体壮的野牛狂奔而来。原来,它们在生死关头,丢下小牛“逃”去,并非苟且偷生,而是去搬救兵。
⑦众野牛如风而至,把几只狮子团团包围在中间,一头野牛开始狂追一只狮子,这画面让人毕生难忘:在强悍的猛兽面前,这头食草动物的温顺软弱无存,它吼声如雷,似威武的战将;而那狮子的威风,早已消失殆尽,它在这头野牛面前落荒而逃。但是,剩下的狮子依然咬住小牛不肯松口。
⑧野牛们终于发怒了。它们结成战阵,逼近狮子,一头野牛对着狮子疾冲上去,用牛角猛力一挑,一只狮子就飞到了空中,然后狠狠摔到地上。几个动作,在瞬间内一气呵成,让人忘记了这竟是一头野牛。群牛怒吼,开始发动进攻,在雷霆万钧的气势下,剩下的几只狮子终于面露惶恐,他们无力地抵抗了几下,便松开口,四散逃窜了。
⑨如血的残阳中,野牛们如一个个勇猛的战士,它们用勇敢与力量,上演了一场悲壮的生命之歌,令人动容。
⑩我看了摄像机上的时间,从小牛落入群狮之口,到众野牛奋力救出小野牛,这一过程只有短短的8分23秒。
⑪8分23秒的牛狮之战,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于强者和弱者的定义,强者与弱者,原来并不取决于体魄的强壮或孱弱,也不在于食肉还是食草。
⑫强与弱,是一种精神与意志的较量。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旦同仇敌忾、紧密团结在一起,就会形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再强悍的对手都会被折服,被击败。
( 1 )阅读第④段,说说小牛遇到了怎样的危险?8分23秒的牛狮之战,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于强者和弱者的定义。
( 3 )第⑩段和第⑪段都提到“8分23秒”,有什么作用?大凡笑着生活的人,他们都不曾因为苦而放弃,只因扛而成长。谁不希望自己活得轻松,没有压力,一切随性?但如果真的这样去做的话,最终会发现这个世界在和自己作对。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觉得自己轻松了,那也不是因为生活越来越容易了,而是因为自己越来越坚强了。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