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B: 这篇文章立意新颖,分析问题鞭辟入里 , 很是发人深省。 C: 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一筹莫展。 D: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
2、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美国无视他国主权、无视国际准则的干涉行动,坑害了中东国家,最终也难免会________自身。 ②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面向社会发布征集________,寻找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 ③不法分子________设置各种陷阱引诱持卡人上当,消费者应谨慎提防。 A: 涉及 启示 处心积虑 B: 殃及 启事 处心积虑 C: 殃及 启事 呕心沥血 D: 涉及 启示 呕心沥血 |
3、 | 《昆虫记》是(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 A: 法国 法布尔 B: 法国 儒勒.凡尔纳 C: 英国 笛福 D: 丹麦 安徒生 |
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昆明是享誉全国的宜居城市,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李华的妈妈,总喜欢在翠湖的长堤上散步。 B: 初一上学期,通过参加班级诗歌朗诵会,我对那些充满了奇特想象的诗歌更感兴趣了。 C: 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培养自己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D: 据她后来回忆,被偷走的包里除了妈妈给的500元钱外,还有学生证、身份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
5、 |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取谛 伫立 告罄 姗姗来迟 B: 猥锁 伶仃 轮廓 忧心忡忡 C: 紫藤 晌午 闲暇 心有灵犀 D: 踌躇 污秽 吞噬 语无轮次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亨利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B: 安顺市通过搭建德育教育实践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未成年人的高尚品质。 C: 《奔跑吧,兄弟!》热播以来,广大中小学生对该节日的热衷程度可谓迫在眉睫。 D: 我今年去了黄果树瀑布,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
7、 | “有一些做鲨鱼生意的人,经常潜入水中,在潜水者之间给鲨鱼喂食。”是从下面文段中抽出的,将它放回原文,位置恰当的是( ) B: 【乙】 C: 【丙】 D: 【丁】 |
8、 |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 ②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忙起床 ③这时,接近满圆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 ④我们吸收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 ⑤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 A: ②③①④⑤ B: ④②⑤①③ C: ④②①⑤③ D: ④②③①⑤ |
9、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销声匿迹 心往神驰 精髓(suǐ) 瞭(liào)望B: 浮想联篇 言简意赅 栈(zhàn)桥 嶙(líng)峋 C: 与日俱增 矫揉造作 不屑(xiè) 拮(jié)据 D: 融会贯通 一筹莫展 殷(yān)红 拾(shè)级 |
10、 | 下列划线字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服(xìn) 取诀(jué) 感慨(gài) 恍然大悟(huǎng) B: 匿笑(nì) 傅学(bó) 姊妹(jiě) 人迹罕至(hǎn) C: 荫蔽(yìn) 分歧(qí) 花瑞(ruì) 人声鼎沸(dǐng) D: 菡萏(dàn) 攲斜(qí) 爆怒(nù) 咄咄逼人(duō)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点绛唇 苏过 |
文言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②棹数小舟,曳铁钯( ) ③湮于沙上( )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 )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 、“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住在自己的美好里
丁立梅
①一只鸟,蹲在楼后的杉树上,我在水池边洗碗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在洗衣间洗衣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泡了一杯茶,捧在手上恍惚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它唱得欢快极了,一会儿变换一种腔调,长曲更短曲。我问他:“什么鸟呢?”他探头窗外,看一眼说:“野鹦鹉吧。”
②春天,杉树的绿来得晚,其它植物早已绿得蓬勃,叶在风中招惹得春风醉。杉树们还是一副大睡未醒的样子,沉在自己的梦境里,光秃秃的枝丫上,春光了无痕。这只鸟才不管这些呢,它自管自地蹲在杉树上,把日子唱得一派明媚。偶有过路的鸟雀来,花喜鹊,或是小麻雀,它们都是耐不住寂寞的,叽叽喳喳一番,就又飞到更热闹的地方去了。唯独它,仿佛负了某项使命似的,守着这些杉树,不停地唱啊唱,一定要把杉树唤醒。
③那些杉树,都有五六层楼房高,主干笔直地指向天空。据说当年栽植它们的,是一个学校的校长,他领了一批孩子来,把树苗一棵一棵栽下去。一年又一年,春去春又回,杉树长高了,长粗了。校长却老了,走了。这里的建筑拆掉一批,又重建一批,竟没有人碰过它们,它们完好无损地,甚或是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④我走过那些杉树旁,会想一想那个校长的样子。我没见过他,连照片也没有。我在心里勾画着我想像中的形象:清瘦,矍铄,戴金边眼镜,文质彬彬。过去的文人,大抵这个模样。我在碧蓝的天空下笑,在鸟的欢叫声中笑,一些人走远了,却把气息留下来,你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好,你会处处感觉到他的存在。
⑤鸟从这棵杉树上,跳到那棵杉树上。楼后有老妇人,一边洗着一个咸菜坛子,一边仰了脸冲树顶说话:“你叫什么叫呀,乐什么呢!”鸟不理她,继续它的欢唱。老妇人再仰头看一会,独自笑了。飒飒秋风里,我曾看见她在一架扁豆花下读书,书摊在膝上,她读得很吃力,用手指着书,一字一字往前挪,念念有声。那样的画面,安宁、静谧。夕阳无限好。
⑥某天,突然听她的邻居在我耳边私语,说那个老妇人神经有些不正常。“不信,你走近了瞧,她的书,十有八九是倒着拿的,她根本不识字。不过,她死掉的老头子,以前倒是很有学问的。”
⑦听了,有些惊诧。再走过她时,我仔细看她,却看不出半点感伤。她衣着整洁,头发已灰白,却像个小姑娘似的,梳成两只小辫,活泼地搭在肩上。她抬头冲我笑一笑,继续埋头做她的事,看书,或在空地上打理一些花草。
⑧我蹲下去看她的花。一排的鸢尾花,开得像紫蝴蝶舞蹁跹。而在那一大丛鸢尾花下,我惊奇地发现了一种小野花,不过米粒大小。它们安静地盛放着,粉蓝粉蓝的,模样动人。我想起不知在哪儿看到的一句话:你知道它时,它开着花,你不知道它时,它依然开着花。是的是的,它住在自己的美好里。亦如那只鸟,亦如那个老妇人,亦如这个尘世中,我所不知道的那些默默无闻的生命。
⑨大凡这些,都是住在自己的美好里……
一只蝗虫并不会造成太大的破坏,但一场蝗灾会摧毁整片土地。
一只蜜蜂采不到多少蜜,但一箱蜜蜂采到的蜜能装满很多罐子。
一只牛羚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成千上万只牛羚迁徙却是非洲最壮观的景象之一。
一次行动并不能让你接近你的目标,也不会特别引人注目。
孤立地来看,这似乎不值得付出努力。但是,如果把一个行动和几十个、几千个持续不断的行动相加,你就可能改变世界。
[《蝗虫之灾》(澳洲)达伦·波克 陈荣生译]
读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诗歌不得少于16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