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建德育才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偶尔有走错路的一团云)好不容易脱身出来,巨大的身躯已经损失了许多,万分懊诲地向远方溜走。
B: 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
C: 在这里看黄果树瀑布,和图片告诉我们的别无二至。
D: 可是他的病一天天沉重了,在浙沥的风雨中,他吟诗的声音愈来愈低,我终于听不见了。
2、

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彼竭我盈,故克之。
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3、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窗理云鬓,对镜花黄。帖,通“粘”,粘住。(《木兰诗》)
B: 两岸连山,略无处。阙,通“缺”,空缺。(《三峡》)
C: 入则无法家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4、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诉衷情》——陆游——北宋
B: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稼轩长短句》——辛弃疾
C: 《朝天子·咏喇叭》——明代散曲——王磐
D: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郭茂倩选编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君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 介胄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C: 已而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D: 操蛇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6、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山锋 孕育 独裁 沥尽心血
B: 硕果 奠基 澎湃 警报叠起
C: 疏懒 颤抖 慷慨 炯炯目光
D: 赫然 宰割 选聘 家愉户晓
7、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zhù) 腼(diǎn) 风驰电(chè)
B: 责(jié) 石(pán) 即物起(xīng)
C: 幽(yè) 狡(xiá) 然而止(jiá)
D: 然(mù) 鞭(chī) 秋波澹(dàn)
8、下列对名著《傅雷家书》作者及其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B: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敏——著名钢琴大师;傅聪——英语特级教师。
C: 《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
D: 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
9、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王与久未见面的老朋友寒暄时说:“多日未到府上拜访,家父、家母身体都还好吧?” 解说:小王的表述十分得体而且很有礼貌。
B: 母亲本来不愿出来的。 解说:句中的“母亲”是名词;“愿”、“出来”都是动词。
C: 纯粹 狭隘 鞠躬尽瘁 神采奕奕 解说:这四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
D: 奶奶家的自留地里种着各种蔬菜:黄瓜、丝瓜、西红柿、韭菜等,这些都是我喜爱吃的。 解说:这句话标点使用正确。
10、

划线字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山(山顶) 狂澜(大波浪) 住(声气阻塞) 木兰当织(门)
B: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阻(控制) 古(延续不断) 问女何所亿(思念)
C: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育(喂) 转(曲折) 关山若非(过)
D: 悔(悔恨) 白(悲惨) 怪(荒唐的) 愿为鞍马(买)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 )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
(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说说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观?再从中任选一个词进行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与陈伯之书(节选)

丘迟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 1 )下列加线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国之旗鼓 每壁间题字
B: 杂花生 , 群莺乱飞 摆扑丛
C: 廉公之赵将 学而不则罔
D: 人情也 故少之日,得学功十五
( 2 )文中的“将军”指代( )

A: 廉颇
B: 吴起
C: 陈伯之
D: 丘迟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瘦马铜声
张守印
①马霜天马老师夹着课本,微笑着走进教室时,顽劣的初二(2)班的小男生小女生差点没笑出声来:一米八的瘦削身架,鼻梁上架着副很夸张的眼镜,以至于半个面孔都闪烁在厚重的玻璃镜片的后面,给人以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②虽然早有“探马”来报,这个从外校新调来的班主任,是专带差班的高手,很有能耐,但他是我们的对手吗?要知道,这个班一年中气走了三个班主任。
③第一节课,水波不兴,45分钟在马老师的微笑和同学们的游离目光中平静度过。马老师走出教室。走出教室的马老师身后被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盯着。他们在证实一则听到的消息:马老师的右腿有点跛。是的,上大学时马老师在一次篮球赛中,摔折了腿。医生的轻率治疗,使他的右腿短了那么一点点。走快的时候,便有了跌宕起伏的效果。此时的马老师并不知道他行走的姿势已经令他的学生产生了小小的兴奋。
④下午自习课。马老师走进教室时,便见黑板前围着一群同学,见他来,便轰地四下散开。黑板上画着一幅画:一匹嶙峋的瘦马直立着后腿,马脸上很滑稽地罩着副大大的眼镜。旁边有诗两句:“远看金鸡独立,近看瘦马悬蹄。”马老师看看画,又看看全班同学。此刻,全班每个人都努力呈现出“与己无关”的坦然神情,但又不时地瞟着老师的面部表情。马老师笑笑,在诗的后面挥毫续上:“行走风吹落叶,躺下长短不齐。”问:“此意如何?”全班同学一下子如绷断的弦、决堤的水,大笑不已。
⑤马老师不笑,作严肃状:“今后这位同学可任语文科代表,兼出黑板报。”全班复大笑,可笑着笑着,都不笑了。诗画作者吴晓阳慢慢站了起来,红着脸,嘴唇翕动着想说什么。马老师微笑着拍拍他,示意坐下。复转身,在黑板上重重写下四个字:尊师重教。
⑥于是,每日踏着晨光,路上、校园里,处处都能听到初二(2)班同学嘹亮的声音。马老师的自豪溢于言表:到处都是我们班的人。有的同学低头走路,马老师会很认真地走到他面前,喊一声:同学好!在你小吃一惊之后,你会看到一个高出你一个多头的瘦长个子和他从镜片后荡漾出的微笑。半月后,师生互致问候蔚然成风。
⑦马老师教数学。热门的主科教师大抵都做家教,可马老师不做家教。不做家教的马老师便成了“另类”。马老师的爱人劝他挣一份家教钱,补贴家用。马老师说,手心手背都是身上的肉,好生差生都是我的学生。于是,便自己给自己加课,弄得累累的。后来,拗不过几个差生家长的苦苦恳求,开了小灶,可又不收人家的钱。有人便说,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还晓得没钱先赊碗黄酒,他怎么这么迂?
⑧马老师的班主任固若金汤,一连当了两年。这个班的成绩扶摇直上,从全年级最后一名,一口气超过5个班,直逼第一名。
⑨初三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马老师照例微笑着走进教室,吴晓阳早已又在黑板上画了匹瘦马,马脸上还是罩着副大大的眼镜,旁边写了四个字:“瘦马铜声”。见老师进来,班长走上讲台,用红粉笔写下了一横。马老师惊诧,怎么不写了?只见全班45位同学按学号,一个接一个上来,每人也只写了一笔。黑板上出现了醒目而鲜红的六个大字:“老师,我们爱您!”
⑩掌声响起来,持久而热烈。马霜天老师的眼睛湿润了,有晶亮的东西要涌出来。
【注】①“瘦马铜声” 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咏马诗。“铜声”意为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这一词语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诗人借天马来讴歌逆境中人的高尚品德与气节。

( 1 )文章第②至⑥段,作者四次提到马老师的“笑”,请参照示例加以概括。
      
②马老师笑对同学的嘲讽;
      
      

( 2 )阅读文章第④、⑤段,说说为什么全班同学“笑着笑着,又不笑了”?

( 3 )文章第④段、第⑨段都出现了吴晓阳画马的情节,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吴晓阳两次画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 4 )文中的马老师性格鲜明,人格高尚。请就其中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经历谈谈感受。(限6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大 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太阳已挂到西半边,光线是橘红色,很短,好像射不到草甸子就没劲了。
“要下雨吗?爷爷。”
“灰云主雨,黑云主风。”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爷爷在车前横木上拴上一根绳子,说;“ 小驹,该抻抻你的懒筋了,拉车。”
爷爷弯腰上袢,把车子扶起来。我抻紧了拉绳,小车晃晃悠悠地前进了。河堤很高,坡也陡,我有点头晕。走出里把路,黑云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一切都不发声,各种鸟儿贴着草梢飞,但不敢叫唤。我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起来了,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跟着这声音而来的是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我回头看爷爷,爷爷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爷爷!” 我惊叫一声。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身体前倾,双脚蹬地;把细绳拽得紧紧的。我们钻进了风里。我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风托着我的肚子,像要把我扔出去。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飞起来,红翅膀的鲤鱼像一道道闪电在空中飘。
“爷爷——”我拼命地喊着。喊出的声音连我自己都没听到。肩头的绳子还是紧紧地绷着,这使我意识到爷爷的存在。爷爷在我就不怕,我把身体尽量伏下去,一只胳膊低下去,连接着胳膊的手死死抓住路边草墩。我觉得自己没有体重,只要一松手,就会化成风消失掉。
爷爷让我拉车,本来是象征性的事儿。那根拉车绳很细,它一下子崩断了。我扑倒在堤上。风把我推得翻斤斗。翻到河堤半腰上,我伸出双手抓住草墩,把自己固定住了。我抬起头看爷爷和车子。车子还挺在河堤上,车子后边是爷爷。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
“爷爷,把车子扔掉吧!” 我趴在地上喊。
爷爷倒退了一步,小车猛然往后一冲,他的脚忙乱起来,连连倒退着。
“爷爷!” 我惊叫着,急忙向前爬。小车倒推着爷爷从我面前滑过去。我灵机一动,耸身扑到小车上。借着这股劲,爷爷又把腰煞下去,双腿又像生了根似的定住了。我趴在车梁上,激动地望着爷爷。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刮过去的是大风。风过后,天地间静了一小会儿。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从车上跳下来,高呼着;“ 爷爷,风过去了。”
“爷爷,你累了吧?”
“不累,孩子。”
“这风真大。”
“唔。”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莫言《大风》,有删改)

( 1 )小说标题是“大风”,“大风”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围绕“大风”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 2 )品析文中划线句子,说说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刮过去的是大风。风过后,天地间静了一小会儿。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腰。

( 3 )阅读下面三处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①“爷爷,那是什幺?”
“风。”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腰。
②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③“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 4 )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我的世界还有你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2)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使用试卷中出现的材料。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