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加线的数词不表示确数的一项是( ) B: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C: 请献十金。 D: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
2、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推敲(qiāo) 饶舌(rào) 决窍(jué) 无可言喻(yù)B: 清澈(chè) 训诫(jie) 控诉(shù) 井然有绪(xù) C: 严谨(jǐn) 元勋(xūn) 捷径(jìng) 孤陋寡闻(lòu) D: 蜕变(duì) 绚丽(xuàn) 肆虐(nüè) 不可思异(yì) |
3、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少年喜欢自己在家里消磨时间,而不肯走出家门和别人一起活动,长此以往,人际交往能力怎么能得到提高呢?B: 三月的杭州太子湾公园里,郁金香和樱花竞相开放了,人潮如织,游客们尽情欣赏着园中的美景。 C: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D: 西方的印象派绘画与中国的写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不是纯客观地描绘自然,而是重在表现画家对世界强烈、独特的个人感受。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发扬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B: 全国人民支援青川灾区的事实充分证明:人间有情,大爱无疆。 C: 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 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不可。 |
5、 |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在九年级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领略了北国妖娆而又气势恢宏的风光;听到了五行缺土的少年闰土讲述的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看到了生活拮据而模仿贵族吃牡蛎的虚荣爱财的菲利普夫妇;见证了唐雎不畏强暴,冒死与狡黠残暴的秦王抗争的过程…… A: náo xíng jù xiáB: náo háng jū jié C: ráo háng jù jié D: ráo xíng jū xiá |
6、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B: 音乐巨人贝多芬在双耳全聋的情况下创作出不朽之作“欢乐颂”。 C: 我真的不知道花儿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 D: 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
7、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和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矫(jiǎo) 健面面相觑(xū)B: 粗犷(kuànɡ) 锲(qiè)而不舍 C: 杀戮(lù) 如火如茶(tú) D: 繁衍(yǎn) 卷帙(zhì)浩繁 |
8、 |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魁梧(wú) 畸形(jī) 星宿(xiù) 计较(jiǎo)B: 解剖(pōu) 自诩(xǔ ) 着落(zháo) 间或(jiàn) C: 绯红(fēi) 逮捕(dài) 字帖(tiè) 订正(dìng) D: 暂时(zàn) 教诲(huì) 诘责(jié) 唠叨(lāo)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毛骨悚然。B: 如果你在沙漠中行走,由于高温的天气,有时候你会看到周围有海市蜃楼。 C: 当得知重建家园还遥遥无期时,人们开始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D: 我已经语无伦次了,这是那种人们将在赛季结束后回味价值的比赛,我们做出完美反应,我们必须捍卫。 |
10、 |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凝惑 樱花 好意难却 谆谆教诲 B: 真谛 小憩 既往不咎 举步维艰 C: 丑陋 酝酿 精疲力尽 颔首低眉 D: 熔液 沸腾 神妙世界 密切混合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1 )全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把“你”比作“四月天”主要是为了突出什么主题?(用诗中的词语回答)( 2 )诗歌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矿,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 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避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如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目,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水益涩①,曳②身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借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递望白蛇③蜿蜓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 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ù)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 1 )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异 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 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C: 去 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 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2 )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3 )语段【甲】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4 )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
材料一:
“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最时髦的词之一,“全球化”指的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它不是一种口号、一种主张或者一种信仰。它指的是世界上各种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地相互接触和冲撞,并且是多向的、多层次的文化互动和吸纳。
人类不同文化的接触和互动与人类社会有着同样长的历史。近代以来随着航海技术和交通的发展,不同文化接触和互动的地域距离障碍变得越来越小。殖民主义时期以及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在暴力冲突下伴随有较大范围的不同文化冲撞。但是作为不同文化的冲撞和互动的规模,就其广度和深度而言,都没有“二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更广大、更深远。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趋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不同文化的冲撞和互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选自翁乃群《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材料二:
近期,“疫情将‘终结’全球化”的声浪骤然升高。不可否认,疫情在全世界的扩散、蔓延,使之成为逆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手。全球有形和无形的割裂,正在进一步加剧。但持续几百年的全球化进程,真的会因为疫情而走到尽头吗?
事实上,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全球化就已经遭遇严重挑战了。早在竞选2017年美国总统期间,作为候选人的特朗普就高呼要“去全球化”,呼吁在国外的美国企业回迁国内。特朗普入主白宫后,更是对多个国家加征关税,特别是对中国搞贸易摩擦,显然这是与全球化背道而驰的。英国退出欧盟,也被很多人视为“全球化走向消亡的一个例证”。甚至有人认为,英国脱欧派在国内公投中取得胜利、高呼“去全球化”的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的2016年,就是“全球化走向崩溃”的开端之年。
尽管全球化也有其自身的弊病,但是客观来看,全球化仍然是世界所需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全球化发展至今,它带给世界的福利和贡献是显而易见的。更是因为,支撑全球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并未消失:各国、各地区间的生产要素差异仍然存在,国际资本的逐利本性仍然未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令互联互通更加便捷;世界主要国家,对通过国际协作发展自己的态度也基本没有改变。因此,随着疫情缓解和世界逐步恢复正常的运行节奏,相信全球化遭受的质疑会渐渐弱化,全球化仍然会继续前行。
(选自范鸿达《疫情不会成为全球化“终结者”》,《大众日报》,2020.6.9)
材料三:
全球化减速之势已然出现。近年来一些政客能被选民推上台,一度起着领头作用的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居然率先挑起贸易战,主动拒斥合作搞各种“脱钩”,实属全球化快速发展中某些竞争不利者的过激反应。面对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长,这些守成大国产生不安,自然要采取各种围堵之举。当然,如果把前期各种退群、贸易战看作全球化列车行进的“密集点刹”的话,这次疫情则是一次剧烈的“急刹车”。再加上全球化大势所趋、车流滚滚,这样的“急刹”才有相当的“震荡”之剧。但是,只要理解当代全球化实质上由生产力的发展所推动,市场机制是背后的决定力量,那么对全球化的信心就不必过于悲观。跨国公司的出现、产业链布局迈出国门,都是企业家“将本求利”决策的结果,并非几个政客所能左右。只要市场机制依然生效,产业链是否回迁本国,就仍由市场机制决定。总之,全球化进程可以遇阻,但绝不会夭折,更不会彻底逆转。
(选自时红秀《把握全球化的“危”与“机”,<学习时报>,2020.5.15》)
( 1 )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为“全球化”下定义。奇妙的“细菌电池”
史峰
电池作为“可移动电源”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传统的“化学电池”中含有各种有毒物质,数不尽的“化学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甚至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1910年英国科学家意外地将实验材料铂掉进了大肠杆菌的培养液里,结果发现在铂的一个端头产生了电压。这个发现让科学家们惊讶万分——原来细菌也可以发电!
后来,美国科学家筛选出一种发电细菌,利用这种细菌制造出了可以在太空飞船上使用的“细菌电池”,他们想让这种细菌在分解宇航员尿液的过程中产生电能,这样既可以改善太空飞船上的卫生状况,又可以给太空飞船提供电力,可谓是一举两得。虽然这种细菌分解尿液的能力足够,但放电能力却还是不足,由此“细菌电池”的应用研究并没有取得完全成功。
1990年,英国的科学家在糖水中添加了一些芳香类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并不断往电池水液里充氧气,让发电细菌和它们需要分解的物质充分接触,从而大大提高了细菌产生电能的活力,“细菌电池”的电能输出量大增,完全达到了实用标准。据测算,细菌发电的转换效率达40%,这明显高于火力发电30%左右的转化效率,更是远远高于“化学电池”10%的转化效率。
最让人兴奋的是,细菌电池是绝对“绿色电池”,它的废弃物对环境不但没有丝毫的危害,反而有益——如果把发电细菌的分解物由糖换成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细菌电池在输电的同时,还净化了环境。
前面的“发电细菌”都是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产生电能的,用这种细菌来发电,可以获得足够实用的电量,但无法把这种电池做的太小,太小无法提供足够的“分解空间”。很明显电池的大电量与电池的小型化成为一对极端矛盾。
不久前,美国一家“细菌电池”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异样”的发电细菌,这种细菌不是靠分解有机物产生电能的,而是靠挤压产生电能——这种细菌的身体内含有“压电性”蛋白质。所谓“压电性”是指给予外力挤压后就能产生电能的性质,简单地说就是“一压就发电”。
科学家把这些细菌“加工”成薄片结构,然后把薄片叠加成手机电池的模样,并为它装配一个可持久产生内缩压力的外壳,这就相当于对这些细菌聚合体施加了一个持久的压力,于是这个用细菌叠加成的电池就产生了持久的电流,其产生的电力可以点亮手机屏幕。
这个实验结果让科学家兴奋不已,因为通过技术改进,他们很快可以制造出形态小、电力足的商用“细菌电池”。到那时。那些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电池”将被这种完全无害的绿色“细菌电池”所代替了。
(选自《科学启蒙》2013年第1期)
( 1 )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围绕着该说明对象,作者主要介绍了哪两种发电方式?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小花,灿烂一片心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
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
让我们感悟芬芳的人生,绽放生命的花朵,追求生命的方向。
……
请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所写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600字。⑥要有自己的体验、感悟,不得抄袭。⑦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⑧书写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