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扬名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 目前,水资源短缺情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B: 老师突然出现在教室后门,正在嬉笑的同学立即显出一副惊慌失措的表情。
C: 华尔街金融风暴使一些人的财产荡然无存
D: 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央视一套全新文化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带领观众走进了一个慢慢读、细细品的文化空间。
B: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尹晓东与曹文轩日前在北京制定了《山羊不吃天堂草》的小说改编权转让协议。
C: 《万事尽头,终将如意》一书是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以媒体人的视角,从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发展历史等多方面介绍巴西丰富多彩异域文化。
D: 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党风政风,而且关系自己的家庭。
3、怀素是唐代著名的草书大家,代表作有《自叙帖》,局部图如下。对此作品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 多中锋用笔,线条圆劲有力。
B: 整篇横无行、纵无列,不讲章法。
C: 字形大小参差错落,上下字一气贯通。
D: 点画间或字与字之间多牵丝连带,潇洒飘逸。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沉湎 脏物 捅篓子 忠贞不渝 实至名归
B: 蝉连 妖娆 大拇指 以逸待劳 励精图治
C: 狼藉 羁绊 逻辑学 苦心孤诣 赴汤蹈火
D: 跻身 爆料 恶作剧 惊慌失错 晨钟暮鼓
5、

根据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 1 )接连失了几回火,把院子里的几万担柴全都烧了。那柴烧得一块一块的,聚结在一起就像太湖石一般( )

A: 五彩斑斓
B: 光彩夺目
C: 光怪陆离
( 2 )碧空的飞鸟,花间的蜂蝶,郁郁的树木,潺潺的流水,又浮现在眼前。刚踏上南归的船,我已经____________了。( )

A: 心旷神怡
B: 心驰神往
C: 心荡神摇
( 3 )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罗列现象,也不是____________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 )

A: 夸夸其谈
B: 口若悬河
C: 侃侃而谈
6、

《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毕业典礼
B: 毕生精力
C: 丑态毕露
7、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yíng)绕 (méi)子 无动于(zōng) 波光粼(lín)
B: (huī)下 妖(rāo) 璀(càn)夺目 (niè)手蹑脚
C: 泥(lào) (yǖ)泥 脱(yǐng)而出 繁(yǎn)生息
D: 搅(huo) (méi)体 交通要(sài) 问鼎苍(qióng)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的是( )
A: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草房子》,主人公杜小康经受了艰难生活和精神孤独的压迫,变得坚强起来。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C: 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他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通过描写范进中举一事,引出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
9、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zhé)守 林(hè) 浩浩(tāng)汤 岸芷(tīng)兰
B: (sāo)人 (yǐ)户 淫雨(fēi)霏 山肴野(sù)
C: 宫(què) (ná)舟 (gōng)筹交错 树林阴(yì)
D: 金(zūn) (zhé)醉 伛(lòu)提携 铺(zhān)对坐
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中美经济贸易谈判中,美方代表总是没有明确态度,他们的真实意图难以捉摸
B: 这里风景宜人,河流清澈见底,山峰奇形怪状,真是别具匠心啊!
C: 她随手把一颗石子扔进湖里,一圈圈涟漪在平静的湖面荡漾开去。
D: 西方文化有西方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有中国的特定思维,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 应相互包容和尊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②粉黛临窗懒,梁广③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释】①携觞:带着美酒。②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貌美如仙,爱好歌舞。③梁广:唐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

( 1 )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写了赏花的兴奋,诗人目睹丽花,情不自禁饮酒赋诗。
B: 颔联刻画了海棠的娇艳,海棠涌动春的气息,萌动生命活力。
C: 颈联刻画了海棠的风韵,就像美人上妆,就像画家笔下美景。
D: 尾联抒发了诗人的倾慕,流连忘返,竟对蝴蝶顿生艳羡之情。
( 2 )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运用拟人手法:春风善解人意,特别眷顾海棠,为海棠花“匀”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摄人魂魄。
B: 颔联正面描摹:海棠新沾水珠,尘垢涤尽,花色十分光洁鲜艳,盛开的花朵,看上去犹如刚出浴的美人,娇媚动人,含情脉脉。
C: 这首诗托物抒情:全诗通过对海棠自然美姿的热情歌颂,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D: 这首诗情与物相交流,人与花相默契,不愧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昂碎琴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千缗市之!”众惊问,答日:“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日:“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日:“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都。

(选自《智囊全集》)

【注释】①辇(niǎn):载运。②缗(mí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文为一据。③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④声华:声名。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顾左右日:“辇千缗之!” ________

②答日:“余此乐。” ________

③食毕,捧琴日 ________

④一日之内,声华都 ________

( 2 )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②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

( 4 )文中的陈子昂是怎样做到“一日之内,声华溢都”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捕鸟,灾难其后

林森

①湖南省新化县槎溪镇鸟坳村位于千年鸟道的罗霄山脉,是候鸟南飞的必经之地,近年来,这里已成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个断点。难以计数的候鸟丧命于此。有当地村民表示,有一天打下来的鸟就足有1吨。这条迁徙路线上,大多是小型鸟,每只只有100克左右,1吨差不多就是10,000只野生鸟。

②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残忍和数字!殊不知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

③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即便是小小的麻雀每年也能捕食许多害虫。燕子能吃苍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1只大山雀在繁殖季节每天喂小鸟100余次,平均每窝按3只小鸟喂食,再加上大鸟自己的捕食,一天能消灭害虫400-500条,一窝大山雀在喂养幼鸟期间就可消灭害虫10000 余条。在欧洲1000只紫翅椋鸟在繁殖期间能消灭22吨蝗虫,而 1吨蝗虫一天的食物量与 2500人一天的食物量相当。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猫头鹰的食物中99%是啮齿类动物,1只猫头鹰一个夏季所消灭的老鼠,相当于保护了1吨粮食;1年所吃掉的老鼠等于保护了一两万斤粮食。以此观之,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们吃好几个月。

④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它们与其他动、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存。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与其伴生的 90 种昆虫消失,35种植物消失,2至3种鱼类消失。在鸟类与植物的共生关系中有一种特别重要的依存关系,即许多植物的种子是靠鸟类来播散的。雁鸭类、鸠鸽、啄木鸟、乌鸦等,是植物种子的重要播散者,而且 ,很多植物种子经过鸟类消化后,更容易萌生和成长。蜂鸟、食蜂鸟、太阳鸟、啄花鸟、锈眼鸟、鹦鹉等鸟类嗜食花蜜,对有花植物的传粉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⑤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最后彻底消失了。今天人们才知道,大颅榄树的种子必须靠渡渡鸟消化过后才能发芽,没有了渡渡鸟对大颅榄树种子的首先孕育和催化,大颅榄树就再也不会生儿育女和繁衍后代。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某种鸟类的灭绝与植物乃至人类的生存的关系。

⑥海鸟眼睛的盐腺,能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盐分排出,据此人们就能把地球上占总水量 97%的海水进行淡化。未来飞机的设计可以模仿蜂鸟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及掉头等特性。还有一些鸟类能飞越几千米的高空而保持脑血管供血畅通,不会缺氧,这也为人类提供了在供氧不足的高原 环境中正常生活和延长生命的重要线索。

⑦鸟类每天吸入大量的空气,进食相当于其体重的食物。在呼吸和进食的同时,鸟类具有较强的富集有害物质的功能,空气和食物如果被污染,通过收集和分析鸟类胃内容物的方法,就可知道环境的污染状况。

⑧鸟类被直接利用那就是为人类提供衣食、医药、役用和观赏等生活之需等,事实上今天的人类几乎已经离不开鸟类。

⑨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775种,其中约4000种是候鸟。在这9775种鸟类中已有1212种灭绝,占所有鸟类的约1/8,此外,还有179种鸟类面临严重威胁,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688种鸟类目前已非常罕见。

⑩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挥霍以及对生物栖息地的不断破坏,人类身边的自然世界正在恶化和消失。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等占11%。破坏环境和大量捕杀鸟类,最直接的后果是人类将要忍饥挨饿。而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也消失,甚至殃及鱼类。例如,每两种鸟类灭绝,必然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消亡。失去了这些为数众多的生物资源,人类的生存将变得越来越拮据。更严重的是,如果大量植物随着鸟儿的消失而灭绝,人类生存就会陷入万劫不复危机。

⑪人类不是不可以利用鸟类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积极地保护鸟儿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正如人与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一样,人与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同样也是一个共生体,如果人类保护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人类也就在为自己铺就永续生存之道。保护鸟类和其他动植物,也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 1 )作者为什么说“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合作用来实现的”?

( 2 )第④⑤⑥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3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沉得住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谢安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静气的内涵!

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做到了200多次操作没有一次失误。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只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

⑤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林语堂先生说的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安的心。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其实静气和正气是相互滋养的,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⑦草静生于缝隙,树静立于风雨,人静行于世间。人不能没有静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普照的阳光。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

( 1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用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抵御百万虎狼之师的例子,诠释了静气的“险不惊于心”“成不喜于色”的内涵。
B: 第④段用杨利伟在飞船里手持操作棒200多次按电脑键盘零失误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
C: 第⑤段引用俗语“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和林语堂先生的话“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论证了“越是博学的人,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D: 结尾画线的句子“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形象地论述了人行世间静气的重要。
( 2 )下面材料不能证明文中“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 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始悟大道,终开少林寺一脉。
B: 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苦,踏遍祖国河山,查阅各种资料,誓不放弃,终成大作《史记》。
C: “板凳甘坐十年冷”,袁隆平克服浮躁,一头扎进田间地头,静下心来研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D: 居里夫人抛弃浮华,与丈夫埋头实验,平心静气,终于在几百吨废料垃圾中发现了“镭”这一放射性元素。
( 3 )联系全文,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应该怎样“养静气”?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不得抄袭,(4)文体(诗歌除外)自选。

题一:有家真好

题二:林清玄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他这段话让你联想到哪些经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一颗_______的心”为题写一篇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