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上海市群星职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蹬车 肿胀 破落 闲聊 取蒂
B: 伛身 官材 僵尸 攥钱 弯曲
C: 惶恐 荒僻 塌败 滞笨 愧怍
D: 感叹 初息 夜盲 欺负 摔倒
2、

《骆驼祥子》中祥子脸上的疤是怎样来的?( )

A: 小时被驴咬的
B: 虎妞咬的
C: 侦探打的
D: 磕破的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上下五千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
B: 琴棋书画,博大精深,玄妙无穷。它在纵横线条中凝聚哲思,于黑白方圆中演绎热情。
C: 虽然好天气让百姓的菜篮子轻松了,却让不少蔬菜批发商、商户和菜农发了愁。
D: 《儒林外史》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主要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4、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女(wō) 寂(mò) 莽(máng)
B: 澈(dèng) 掘起(jué) 和(cān)
C: 气(kài) 光(yōu) 不(kān)
D: 落(jiàn) 挥(sǎ) 泥(tán)
5、下列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各路神仙把美猴王塞进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四十九天后美猴王炼就了火眼金睛,冲将出来。
B: 《父亲的病》(选自《朝花夕拾》)一文,回忆了作者儿时给父亲求医治病的种种荒诞情景,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C: 《水浒传》最伟大的贡献是塑造了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吴用、谦逊深沉的宋江、粗鲁豪放的李逵、粗中有细的鲁达。
D: 宋江做了梁山泊山寨之主后,把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后来又在聚义厅前树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绣字红旗。
6、

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顶是 ( )

位于百色市田东县境内的棋盘滩,因石块被水流纵横切割得整齐有序酷似棋盘而得名,_____,石块就像浮在水面。______河水冬暖夏凉,清澈见底,______在纵横交错的石块生漫步,会感到心旷神怡______。

①仿佛进入奇妙无穷的人间仙境 ②棋盘内潺潺流水常年不断

③水底的绿藻和游鱼清晰可见 ④行人踏石而过,河水不沾湿鞋底

A: ②④③①
B: ③④①②
C: ④②③①
D: ②①④③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你不得不承认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 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C: 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D: 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8、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的一生,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风景
B: 小王同学在学校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 , 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C: 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 , 谁也没法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
D: 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创卫”高潮,经过外璃粉刷、护栏改造、路面平整等系列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需要清点现有防护物资,做好物品使用计划()规划房间各类区域,设置污染区、清洁区、生活区;了解当地医院现状……”一位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说()能想到的一定做到,能做到的一定做好,这是对武汉人民负责,是对援鄂工作负责()


A: , ,“ 。”
B: , :“ ”。
C: ; ,“ 。”
D: ; :“ ”。
10、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一位导游对随地吐痰的游客说:“真没教养,你不知道‘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吗?”
B: 会议开始前,主持人说:“为了今天会议的顺利进行,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C: 老师到陈鹏家家访,陈鹏见到老师便说:“老师,欢迎光临!您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阿!”
D: 提起张老师,老李对小张说:“令尊当年和我是同事,他做人堂堂正正,我很敬重他。”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桅子花。

( 1 )诗的一、二两句运用哪种手法?突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 2 )结合诗句分析本首诗与《游山西村》内容上有何相同之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后闻虞诩有将帅之略,以为武都太守。(诩)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伤杀。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贼由是败散。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注释]①羌,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②不虞,指出乎意料的事。③陈,同“阵”,列阵。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杂然相________《愚公移山》

②上自军________《周亚夫军细柳》

到郡________

④贸衣服________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赛助》

②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

( 3 )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虞诩的“将帅之略”?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永恒之莲——长生草

①长生草是多肉植物中的一种,在分类学上属于景天科,长生草属。它曾是被忽视的草根阶层,给人一种摆不上台面的印象。但是,现在它的魅力越来越大,形象越发高大上,已然成为美化环境的生力军。

②长生草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长生草原本生活在欧洲中南部的高山上,那里到处是贫瘠的碎石,山高风大。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它的叶片肥厚多汁,储存了宝贵的水和营养,叶片轮生,每株8到18枚,排列紧密。整个植株的形态与盛开的花相似。它的花是粉色系,呈星形。它通常侧芽繁殖,有的也通过叶心分裂繁殖。欧州人见到这种花朵一样的植物冬天也不凋落,而且繁殖得越来越多,认为它可以永生,于是取名长生草。

③长生草的进化历史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那时欧洲百姓开始把长生草从野外带回家园用它美化环境。他们将长生草从石缝中拔下来,粗暴地扔到屋顶上。顽强的长生草就把根扎在瓦片间,长出一座空中花园。后来园艺家也关注到了这种神奇的植物,通过近百年的杂交培育,目前已形成400多个园艺品种。除蓝色以外,彩虹中的其他颜色都能在长生草中见到,长生草的家族可谓异彩纷呈。中国早就引进了长生草,但仅限于极少的几个品种。近两年,更多的多肉玩家赴欧洲考察,拍回长生草的各种照片,于是长生草圈粉无数,各种新鲜的园艺品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走进寻常百姓家。

④那么,如何养好长生草呢?

⑤长生草在野外是生长在石缝中的,所以它的根需要透气。栽培时最好用泥炭、椰土、珍珠岩、烧剩的蜂窝煤碎渣等充分混合的土,这样的土透气透水。南方潮湿,大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北方干燥,则小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

⑥长生草的家乡没有大树遮阳,它只能全天暴露在阳光下,又饱受阵阵寒风。家庭栽培时,春秋冬这三个季节最好把花盆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保证长时间日照。在这样的环境中,长生草会展现出最美的颜色。夏季高温高湿,对长生草是个考验,这个季节要避免它晒到直射的阳光,但又不能太暗,需要明亮的散射光。还要少浇水,因为空气湿润,土壤很热,过多的水会把植物闷死。可在凉爽的夜间稍微浇点儿水。如果长生草是超级大群生长的,就很难在特别潮湿的环境里生长,那么最好忍痛分株,否则容易腐烂。

⑦长生草容易染上“根粉蚧”(一种吸食根部汁液的白色小虫),可以用蚧必治、速扑杀、呋喃丹等药物灌根,但这几种属于高毒性农药,最好不要轻易使用。最安全的方法是把整盆土倒掉,清洗根部后,将它植入新土中。

⑧造景时可以将长生草群植在一起,形成“百花齐放”的壮观美景;也可以利用长生草侧芽繁殖的特点,打造长生草“瀑布”;还可以把它种在墙缝里、砖块间,欣赏它原生的味道。

⑨长生草,是欧洲的老明星,中国的小新贵。永恒之莲,魅力无限。

(选自《博物》,有删改)

( 1 )文章第②段划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列数字 作比较
B: 列数字 举例子
C: 作比较 下定义
D: 下定义 引资料
( 2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长生草。
C: 选文第⑨段加点词“小新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D: 本文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探究长生草。
( 3 )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长生草的叶片肥厚多汁,储存了宝贵的水和营养,是其恶劣的生存环境所致。
B: 长生草的进化历史有一百多年,近两年开始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
C: 夏季高温高湿,对长生草是个考验,所以要多浇水。
D: 打造长生草“瀑布”,可以利用长生草侧芽繁殖的特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真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形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IN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筒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它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筒,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画一番,那举止与神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旋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株竹子,一株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根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个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落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子。"--3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竞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⑪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 2 )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 3 )依据文章第⑨段的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 4 )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 5 )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2)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