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中山市横栏镇港源四沙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脑(suí) 菜(qí)谷(bǐ) 收(liǎn)
B: 确(zuó) 狼(bèi)然(wǎnɡ) 蝉(tuì)
C: 缠(luò) 淡(cǎn)甲(kuī) 开(zhàn)
D: 惭(kuì) 争(zhí)搓(niǎn) 徘(huí)
2、下列词语中全对的一项是( )
A: 骇人听闻 灵机一动 翻来覆去 人迹罕致
B: 沾轻怕重 刨根问底 哄堂大笑 咄咄逼人
C: 大相径庭 不可救药 截然不同 畏罪潜逃
D: 各得其所 喜出忘外 众目睽睽 神采奕奕
3、小明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对此,下列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明发微信给老师:“我考上大学了,感谢恩师多年的栽培。”
B: 小明父亲发短信向亲朋报喜:“犬子顺利考上大学,多谢大家关心!”
C: 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李叔叔说:“叔叔,您的到来使我家蓬荜生辉。”
D: 好朋友王勇对小明说:“恭喜你,改天我一定莅临你家当面祝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 新冠疫情仍在蔓延,我们必须做好疫苗研发保障,加强新冠疫苗研发进程。
C: 济枣高铁主要承担省内沿线城际客流,同时也会缓解京沪高铁的省际客流压力。
D: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5、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空气中的水汽要凝结是很困难的。只要加进一些灰尘、烟粒之类吸湿性微粒,水汽就会立刻凝结。这些微粒会把水汽吸附在自己表面,形成水滴的胚胎,故称它为“凝结核”。

A: 空气中的水汽要凝结是很困难的
B: 灰尘、烟粒之类是吸湿性微粒
C: 微粒把水汽吸附在自己表面,形成水滴的胚胎
D: 灰尘、烟粒之类的吸湿性微粒,称之为“凝结核”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的高低与其词汇量成正比,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根本上取决于词汇量的大小。
B: 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研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肠胃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C: 尼泊尔产生8.1级强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国位于全球著名的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上。
D: 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B: “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C: 我们才十三、四岁,正是读书的好时候。
D: 春天来了,校园内玉兰花、桃花、梨花……争相开放。
8、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这种美远远超过兰天和太阳、土地和长满小麦的田野。
B: 一个人不能擅自创造连他自己本人也没有见过的东西。
C: 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志的人,你才是幸福的?
D: 几百万年青的十四岁的少女怀着一颗跳动的心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
9、

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

A: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纪传体通史
B: 余光中-台湾诗人-《多愁》-新诗
C: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小说-若瑟夫
D: 魏明伦-《变脸》-川剧-水上漂
10、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吴敬梓—《范进中举》—明代
B: 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当代
C: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
D: 张岱—《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完成小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1 )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 2 )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 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 ② 侔(móu):等同。③ 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 1 )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尝有疑 狱:案件
B: 臣,民也 鄙:浅陋
C: 不知狱 当:应当
D: 未有也 殆:恐怕
( 2 )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臣家有二白璧 ② 侧而视

径相如也 ④ 然价一者千金

A: ① ② 用法相同,③ ④ 用法不同
B: ① ② 用法相同,③ ④ 用法相同
C: ① ② 用法不同,③ ④ 用法不同
D: ① ② 用法不同,③ ④ 用法相同
(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 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 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 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上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 作者姐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米粽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的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开始打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割麦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有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了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⑨哎,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日子,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选自《今晚报》,有删除)

( 1 )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2 )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里那几件往事?
( 3 )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

( 4 )读完全文说说你对文章第⑩段划线句“让人止不住要落泪”这句话的理解。
( 5 )请结合全文的语句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即使是从没到过扬州的人,他们的脑子里总会有一些关于扬州的唐诗宋词或八怪名句,这样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对扬州先入为主的心驰神往。而一提到扬州,能立刻令人想起的恐怕非瘦西湖莫属了。
无论是不是诗人,等到您荡漾于瘦西湖水面之上,等到您亲自置身于长堤春柳、二十四桥烟雨之中,等到您陶醉于琼花盛开游人欢笑之时,您就仿佛是在阅读一轴缓缓展开的水墨山水长卷
在那瘦西湖边的长堤春柳之上,粉红的桃花一枝连一枝地开放,枝枝蓬蓬地一束连着一束,一片姹紫嫣红,把蓝空也映衬得粉莹莹、红晕晕的。此时此刻,画入人眼,人在画中。游客忽而登岸游息于台阁园林,忽而下船饱览这画外美景,脚步固然悠闲,眼睛却分外繁忙。“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两三个小时在飘飘欲仙的幻觉中度过。
扬州自古就有“月亮城”的美称。而观月最好的地方莫过于瘦西湖之中了。中秋之夜,当您在五亭桥观赏洞下秋水的月亮,在二十四桥吟诵古人咏月的篇章,你必会像诗人一样发出一声感叹:“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其实,皓皓明月,无私地普照九州,怎么会独宠扬州?那是因为在瘦西湖,多碧水,多杨柳,多芳树,多园林。水波清澄,柳烟迷蒙,芳林璀璨,楼阁精巧,如此典雅清丽的环境,自然是美月寻到最合适的舞台,将她的天资丽质一泻无余。而一旦离开衬托“映日荷花”的“接天莲叶”,二分明月也会黯然失色的
在我看来瘦西湖就像是一幅艺术盆景画,又仿佛是一座城市山林。她是大自然的展览馆。瘦西湖,她不像避暑山庄皇家宫殿那样宏伟,也不像寺庙道观宗教名山那样出世,更没有北京的故宫长城那样游客如织的拥挤。瘦西湖的山水,虽非天造地设,但在这里,您可以尽情地游乐赏玩。
曾几何时,在梦里,一人独坐二十四桥边,仰望明月,猜想那月宫中美丽的嫦娥是否也在与我共享美景。

( 1 )请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线词语“先入为主”的含义。

( 2 )联系全文,请回答文章中划线句子“您就仿佛是在阅读一轴缓缓展开的水墨山水长卷”,“水墨山水长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每点不超过4字)

( 3 )“而一旦离开衬托‘映日荷花’的‘接天莲叶’,二分明月也会黯然失色的”一句中“映日荷花”“接天莲叶”分别指什么?

( 4 )请参考本文,为扬州瘦西湖拟两条旅游宣传语。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为题(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