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文中方框处依次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 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B: ,;,。—— C: ,。,。: D: ,;,。: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抚养老人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B: 自电视剧《宫》《步步惊心》等播出以来,国内宫斗戏风靡一时。 C: 猎杀捕食动物的行为,是和“保护动物”的呼吁背道而驰的。 D: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 , 人们表达感情的方式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更加多样。 |
3、 | 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对偶,突出了木兰的忧虑) B: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设问,突出了识别的困难) C: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写出了木兰的急切准备,渲染了气氛的紧张,同时又显得井然有序) D: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对偶,突出战事紧急) |
4、 | 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 A: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东晋 B: 《陋室铭》 刘禹锡 唐代 C: 《爱莲说》 周敦颐 北宋 D: 《望岳》 杜甫 宋朝 |
5、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生活的撞憬。这两个主题也是我们阅读莫言小说,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钥匙。B: 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还不知道韩国歌手‘鸡叔”的《江南Style》),那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你们村里至今没通网络,第二种则是你是从古代穿越来的。 C: 从无到有,中国航母“辽宁舰”出现在东方的海平面上。 D: 在《泰囧》的票房一路飙升下,使其他的贺岁片显得黯然失色。 |
6、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B: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豪放不羁,写诗慷慨淋漓 , 那些凡夫俗子岂能和他相比? C: 你读他的文章必找出他的言外之意 , 才能懂得深透。 D: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 |
7、 | 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1: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情境2: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 A: 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B: 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C: 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D: 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杭州市专门成立了两会通信保障服务工作组,提前筹备完善的保障服务和应急处理方案,确保两会顺利进行。B: 此次参加湘湖小学“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在诗词积累和诗词创作方面造诣很高,在师生中有着极高的人气。 C: 春雨过后,只见水气从各个方向铺天盖地弥漫开来,远近山村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游客们看了无不肃然起敬。 D: 诸暨五泄风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尤以第五瀑最为壮观,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 |
9、 | 下列选项中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B: “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C: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 作为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我很荣幸能莅临这个颁奖舞台。 |
10、 | 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宫城县佐藤先生舍己救人的义举,让获救的中国研修生耿耿于怀 , 一生难忘。B: 湖光岩的湖光山色,在濛濛细雨中,隐隐约约,美如仙境,引人入胜。 C: 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D: 网球选手李娜从小就有自命不凡的理想,这激励着她不断突破自己,成为亚洲网坛的骄傲。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这首词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写到了“白发”,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分别借“白发”所抒发的情感。 |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越人溺鼠 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①,恣鼠啮,不顾。鼠呼群类入焉,必饱食而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速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 【注释】①盎(àng):腹大口小的盆子。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①恣鼠啮,不顾________ ________ ②鼠呼群类人焉,必饱食而反________ ①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 ②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 ②你从老鼠的遭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十四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抖,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老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旋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
(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地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外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预备着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的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 1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括号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拉据战——________——与鱼周旋——________——捕鱼成功
( 2 )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的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一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
( 1 )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①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②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 4 )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很少有绝对笔直的道路,也少有完全一帆风顺的事情;世事多变,人事多磨。转一个弯,或许会费点周折,或许也有些风景……
请以“转了一个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