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林冲——火烧草料场 B: 孙悟空——大闹天宫 C: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D: 刘姥姥——进大观园 |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学校学生会正在为筹划本次“文化节”活动忙得焦头烂额,而身为学生会主席的陈易却在为自己的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一畴莫展。B: 十年同窗的默契,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他们两个完成了这个光荣而坚巨的任务。 C: 爷爷和从美国归来探亲的老战友终于见面了,刚刚坐下,两个人就迫不及待地互诉衷情期间不免长嘘短叹一番。 D: 初晨的白雪过后,俯瞰田圃,好一派红装素裹的田园风光。 |
3、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你人气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B: 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的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C: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D: 教材向学生推荐了一些自主阅读的书籍,如《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创业史》等。 |
4、 | 下列各项对诗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诵读《次北固山下》的额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夜郎”古地名,与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是同一个地方。这里联想到夜郎国,用以表现友人被贬之远和诗人的关切之情。 C: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D: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学过的《爱莲说》《陋室铭》,历来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B: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青春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C: 有时说话就应照直说,别拐弯抹角。 D: 文章通过对海上日出这一奇观绘声绘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
6、 | 与“竹深村路远”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 A: 月照窗前竹 B: 白鹭忽飞来 C: 聊寄一枝春 D: 月出钓船稀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 B: 看到一家商店敞着门却无人照看,小偷英勇无畏地走了进去。 C: 观众们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掌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赞赏。 D: 广西的螺蛳粉是家喻户晓的特色小吃。 |
8、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是一个精彩片段,其中“三英”是指关羽、张飞、赵云。 B: 《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写的是行者武松救下豹子头林冲的故事。 C: 《红楼梦》中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林黛玉焚诗。 D: 《西游记》中孙悟空被二郎神抓上天后,放进太乙真人的八卦炉中炼了四十九天。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部发表文件要取消择校,加强学生的公平竞争。然而莫衷一是 , 迄今尚无定论。择校之风愈演愈烈,社会各界的反响也愈来愈大。B: 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一直坚强的人敞开的,意志坚强、执着冷静是成功者的不二法门。 C: 伟大的托尔斯泰留存了下来,并将流传千古,这就是为什么说,他没有离开,但是,那位善良的朋友,他的温情和耐心,无处不在的谦逊,却永远地离开了。 D: 一株茉莉也许没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但它永远会让你感到清新,感到优雅 , 父爱就是这样,犹如茉莉一样静静地开放。 |
10、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褶(zhě)皱 朔(sù)风 关隘(ài) 执袂(jué) B: 红桧(huì) 禅(chán)语 瑰(guì)丽 池沼(zǎo) C: 斟酌(zhuó) 老鸹(guā) 潋(liǎn)滟 摇曳(yiè) D: 怯懦(nuò) 愚氓(méng) 悖(bèi)论 龟(jūn)裂 |
阅读《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 )请在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中任选一联,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鲁国①五十里而封②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③,桓公许之。曹刿谓鲁庄公曰:“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庄公曰:“请从。” 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④,曰:“鲁国去境数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戳于君前。”管仲、鲍叔进,曹刿按剑当两陛⑤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 【注】①国:都城。②封:封土为界。③鲁请比关内侯以听:;鲁国请求像齐国封邑大臣一样服从齐国,即做齐国的附属国。比,比照。关,国家的关隘。④自承:把剑冲着自己。⑤陛:殿或坛的台阶。 B: 战则请从庄公曰:“请从。” C: 可以一战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 D: 必以分人身必安乐 ( 2 )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 ( 3 )从甲文可知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4 )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
海之思
梁衡
①没有见过海,真想不出她是什么样的。
②眼前这哪里是海呢?只是水,水的天,水的地,水的色彩,水的造型。那如花灿烂的浪,时起时伏的波,星星点点的雨,湿湿软软的雾,一起塞满了这个蓝天覆盖下的穹庐。她们笑着、叫着,舔食着天上的云朵,吞没了岸边的沙滩,狂呼疾走,翻腾飞跃。极目望去,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如冲锋陷阵的大军;那由地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赶来到脚下时便成一道道齐齐的水墙,像一匹扬鬓跃蹄的野马,呼啸着扑上岸来,“啪”的一声,一头撞在那些嶙峋的礁石上,顷刻间便化作了点点水珠和星星飞沫。还不等这些水珠从礁石上退下,又是一排水墙,又是一声巨响,一阵赶着一阵,一声接着一声,无休无止,无穷无尽。倒是水雾里的那几只海鸥在悠闲地盘旋着,打着浪尖。海水咸咸的,海风凉凉的,我站在礁石上,任海风鼓满襟袖,任浪花打湿鞋袜。那清风碧波,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起涌过。我立即被冲洗得没有一丝愁绪,没有一星杂虑。而那隆隆的浪、滚滚的波,那浪波与礁石搏斗的音乐,又激荡起我浑身的热血。海啊,原来是这个样子。
③当我从海湾的那边返回时,是乘的船。风平浪静,皓月当空。海浪一层一层从远处轻盈地荡来,亲吻着美丽的礁石,抚摸着细软的沙滩,溅起了洁白的水花,给沙滩勾勒出一道白色的“裙边”,大海更加迷人。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我躺在铺位上,倾听那海风海浪的细语,身子轻轻地摇晃着,不由想起那唱着催眠曲的母亲,和她手里的摇篮。本来,地球上并没有生命,是大海这个母亲,她亿万年来哼着歌儿,不知疲倦地摇着,摇着,摇出了蜉游生物,摇出了鱼类,又摇出了两栖动物、脊椎动物,直到有猴、有猿、有人。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地从大海里走来。
④当我弃船登岸时,又转过身来,猛吸一口清凉的空气,海啊,你在我的心里。
( 1 )第②段和第③段描绘了两种不同情境的海,它们各自的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海浪一层一层从远处轻盈地荡来,亲吻着美丽的礁石,抚摸着细软的沙滩,溅起了洁白的水花,给沙滩勾勒出一道白色的“裙边”,大海更加迷人。
( 4 )品味文章最后一段,说说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当我弃船登岸时,又转过身来,猛吸一口清凉的空气,海啊,你在我的心里。
现代文阅读
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龙应台
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放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
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
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
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说:“我不认得这里,我要回家。”
身为医生的弟弟本来像个主治医师一样,背着两只手走在后面,就差身上没穿白袍,这时一大步跨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说话时,脸上不带表情,看不出任何情绪或情感,口气却习惯性地带着权威。三十年的职业训练使他在父亲临终的病床前都深藏不露。
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陪她在乡下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戚戚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的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向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脚大跨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戚戚低头走起碎步来。
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霎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
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
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比作旅人,构筑了一个虚无的意象,给读者以怅然若失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妈妈的迷惘,表达了作者对妈妈青春不在的惋惜和对时光匆匆的慨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比作旅人,构筑了一个虚无的意象,给读者以怅然若失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妈妈的迷惘,表达了作者对妈妈青春不在的惋惜和对时光匆匆的慨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比作旅人,构筑了一个虚无的意象,给读者以怅然若失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妈妈的迷惘,表达了作者对妈妈青春不在的惋惜和对时光匆匆的慨叹
火车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键,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一纵列座位伸向模糊的远处。她转过身来看往后方,列车的门紧紧关着,看不见门后头的深浅。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只有动荡不安的光,忽明忽灭、时强时弱,随着火车奔驰的速度像闪电一样射进来。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里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
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段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①“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里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②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 4 )文中妈妈为什么对她所待过的熟悉的地方感到陌生呢?她要回的家到底是哪里呢?( 5 )爸妈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 可是爸妈也经不住岁月的沧桑 他们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看着与我们渐得渐远的父母,我们又该如何做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①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作100字左右的点评。
②选择文中令你最感动的一处,写100字左右的感想。
要求(1)观点或感点明确,内容充实,语言流畅。(2)有中心,有内容,语言较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