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天津市南开光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见月(xī) 夏水陵(xiānɡ)
B: 沿阻绝(sù) 素(tuān)
C: 绝(yǎn) 飞(shù)
D: 重岩叠(zhànɡ) 引凄异(shǔ)
2、下列划线的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
A: 我……只在书垛给我留出的窄窄小径上慢慢地走来走去,以目光抚爱每册图书。
B: 我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在我们家里。
C: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D: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3、下列表述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红军剧社的主题是抗日和革命,大力提倡拉丁化来促进群众教育,演员几乎都是在当地招来的。
B: 飞夺泸定桥时,红军战士背着毛瑟枪和手榴弹,爬上沸腾的河流,抓住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
C: 斯诺动身去中国之前注射了凡是他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包括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疫苗。
D: 1936年斯诺来到中国进行采访,依次到西安、上海、保安等地,并搜集了关于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 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19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中国一代代领导人殚精竭虑 , 发愤图强,为了实现中国伟大的复兴梦而努力着。
B: 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C: 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反动军阀杀戮爱国青年的暴行。
D: 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6、阅读下面的通知,其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通知

各位文学社成员:

贵社开展的名著阅读小论文征稿活动已告一段落,收到不少拙作,现定于11月29日1430在会议室举办评比活动,请准时参加,期待光临。

晨星文学社

2019年11月25日

A: 贵社
B: 拙作
C: 参加
D: 光临
7、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轻捷 臃肿 一返既往 潜心惯注
B: 彷徨 惨白 慷慨淋漓 锋芒必露
C: 喧闹 书塾 家喻户晓 马革裹尸
D: 仰慕 衰微 鞠躬尽瘁 妇儒皆知
8、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对偶)
B: 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拟人)
C: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
D: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排比)
9、下面词语或短语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赴一个会(yán) 很规又顽皮(jǔ)
B: 有点(jiǒng) 深痛绝(è)
C: 稍微一阖眼(hé) 搭(shān)
D: 《海上述林》的校样(xiào) 在枕头上面睡了(zháo)
10、对《望岳》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 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了作者的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文学名著阅读。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六十三)
指点我罢
我的朋友!
我是横海的燕子
要寻觅隔水的窝巢
(选自冰心《繁星·春水》)

( 1 )简要分析两首诗的内涵。

( 2 )结合这两首诗,试分析《繁星·春水》的写作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1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淫慢则不能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性(________) ③意与日(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B: 此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正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 此文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对其一生的总结。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说“屏”

陈从周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 1 )根据第②段内容,下面给“屏”下的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放院子中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的屏风。
B: 安置在院子中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流动空间。
C: 能起分隔和挡风作用的绘有书画的流动空间。
D: 放在室内躲避来客,阻隔男女见面的帷幕。
( 2 )文中处引用古诗文,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段引用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
B: 段中引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句,说明古代女子长期待在闺中不能领略自然风光。
C: 段引用“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点出“屏”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D: 用了许多古诗文使文章内容丰满,富有诗情画意;使语言生动有趣,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色彩。
( 3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说“这是很有诗意的名词”,“诗意”一词,写出了作者对屏风的美好感觉与印象。
B: 段说“又是艺术点题”,“点题”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所起的衬托和装饰作用。
C: 造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看,屏风的种类很多,虽有雅俗之别,但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大同小异的。
D: 认为,现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的屏缺少诗意,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艺术品位。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账!”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野草》,有删改)

( 1 )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请简要概括。
( 2 )文中画线句能否改为“主人听到了喊声,走了出来”?联系上下文,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子。
( 3 )作家毕飞宇认为,闰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

【以下《故乡》的片段,供参考】

①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②“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 4 )本文中,鲁迅为何要将“那人”称为“傻子”?联系全文,阐述你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在世界上,总会有邻居,人与人、人与动物、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可能成为邻居。邻居家的人或事,因距离近定会引起你更多的关注,给你留下更深的印象;邻里之间有的还曾演绎出许多故事,结下深厚的情缘。中国文化中也有很多词句描述邻居间的关系,如“德不孤,必有邻”“远亲不如近邻”“以邻为伴”“以邻为壑”等。

请以“邻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体特征鲜明;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