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江门市荷塘镇白藤初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C: 祇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D: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 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C: 通过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D: 随着国家信用体制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2017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在场的所有听从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 在钻石联赛龙金 站比赛中,刘翔以9秒87的惊人成绩获得冠军,又一次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C: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 , 一蹴而就。
D: 有网友认为,在石油资源日益短缺的21世纪,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先后攻打盛产石油的伊拉克、利比亚,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几千年的祭祀传统,牵动着中国人一种最隐秘而质朴的情感,一头系着对亲人的思念,一头连着对未来的祈福和期盼。
B: 在学校追逐教育效率的进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证明并履行自身职责,发挥调控和监督功能,要对非正当、无界限抢夺优质资源加以规范。
C: 2014年热播的《咱们结婚吧》,虽然是一部常见的被观众戏称为“电视购物剧”的都市情感剧,高圆圆却将它演绎得别具浪漫主义气息,成为当年最火的电视剧之一。
D: 据悉,目前只有部分省份使用高考课标卷,该“阵容”包括由海南、吉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份组成,且队伍日趋壮大,加入的省份数量呈上升趋势。
5、下列加横线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感(kǎi) 巢(kē) 憔(zùi) 散(chāi)
B: 一时(shà) 脸(jiá) 笑(nì) 菡(dàn)
C: 搓(niǎn) 刺(fěng) 难(kàn) 确(zuó)
D: 优(yǎ) 酿(yùn) 黄(yùn) 应(hé)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B: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C: 溪中随处可见好看的石头,有的像一头大象蜗居其中,无声无息;有的像一头睡狮静卧水面,温顺而惬意;还有的如同一块宝玉,温润光滑。
D: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几千年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它深刻的影响。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出自( )
A: 《论语》
B: 《孟子
C: 《战国策》
D: 《墨子
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选自《社戏》)
B: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选自《小石潭记》)
C: 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选自《壶口瀑布》)
D: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选自《安塞腰鼓》)
9、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所在。二者的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部分,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全过程。
B: 夸张可以是缩小的夸张,也就是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小、少、慢、短、弱等方面说。例如: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C: 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D: 《背影》一文作者通过许多细节描写来表现父亲对自己的爱,如父亲最后决定送自己之前的踌躇,与脚夫讲价,关照茶房,自己穿布棉袍却给儿子做紫毛大衣等。
10、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 , 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B: 文章生动地描写了麻雀的外形、神态和动作,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情感,读来楚楚动人
C: 西方人看中国人用筷子感到不可理喻
D: 从你出生就在影响你,与生俱来、无所不在,潜移默化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 1 )“高低”二字与诗中的哪个词语相照应?
( 2 )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 )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B: 以其境过(清澈)
C: 不可久(停留)
D: 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伐竹取 不足为外人
B: 乃记之而 停数日,乃
C: 潭中鱼百许头 高二黍许
D: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其中往来种作
( 3 )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简练,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感受春天

徐斌

①春天不过是太阳入射角度和地球轨道变化导致的气温升高过程,却在万物中引发出如此巨大的震撼。冰封的大河悄悄炸开了裂缝。阳光从此不再苍白,而是带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橙色,一次次照临世界。一棵小草悄悄伸出脑袋,伸一下懒腰;一直在地下冬眠的蛙,忽然感到内心的躁动,夜雨之后,它从泥土中弹跳而出,并情不自禁地“哇”的大叫一声;垂柳的枝条却有着小姑娘般的羞涩,那些鹅黄的叶芽米粒一般,密密麻麻布满柔枝,却不敢一下子绽放开来,像一个刚刚学步的孩子,一步步试探着往前走,唯恐走快了跌上一跤。随后,节令的鼓点却始终不肯停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一个个粉墨登场,像赴一个隆重的约会,生怕稍一疏忽,便错过了好时刻似的。

春天,我的老朋友,你就这样不请自来了吗?

③我不知道我的琴弦中有哪一根被触动了,竟然特别留心这季节的细微变化。惊蛰那天,我骑上单车,远远地抛开城镇,独自来到河边,坐在河岸上,我希望看到有一只甲鱼经过我的身旁,我更希望看到一个生灵缓缓地拱出地面,像一朵出水芙蓉一般缓慢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甚至将耳朵贴在地面上,倾听来自大地深处的声音,啊哈,都惊蛰了,冬眠的万物一定都在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从土壤里拱出来吧!

④春天的行走,信马由缰。我刚刚还穿行在麦田之间,不知不觉已经走到河岸。也好,在大面积麦田的绿意洗过我的眼睛之后,听听哗哗的流水声,也是一种享受。河坡上有蓝色的花朵悄然绽放,那些米粒大的花朵,盛放在一丛丛绿叶之上,嫩嫩的生命让人顿生爱意,在河谷总有一些花儿最早来报告春天的消息。还有一片巴掌大的油菜田,在万千蓓蕾之上,先放了点点的黄花,竟然有那么多的蜜蜂前来,忙忙碌碌地采撷着。它们是触角灵敏的记者,对这一突发的事件兴奋不已,蜂拥而来。它们一个个都挺着肚子,那是在吸吮了相当多的蜜汁之后才有的富态相,来来去去的蜜蜂在采撷了它们认为足够多的春的消息之后,又匆匆飞去,四处散播信息了。

⑤随手掐了一片青叶,放进嘴巴咀嚼,这些汁液饱满的叶片顿时在我的口腔中扩散出清新的绿意。已有三三两两的妇女带着孩子在河谷寻找野菜,她们倒占尽春机,已经不满足于听春声,赏春色,而是要亲口品尝黄花地丁、面条菜的春天味道了。

⑥上天给了我们春天,让我们的心灵在冰冻之后复苏。

(选自《青年文摘》)

( 1 )第①段中,作者不厌其烦地逐一描写大河、阳光、小草、蛙、垂柳的情态,有什么作用?
( 2 )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3 )文章语言优美生动,请参照示例,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品味。

例句:一棵小草悄悄伸出脑袋,伸一下懒腰。

品味: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初春小草刚刚萌发,钻出地面时的情态。

( 4 )“上天给了我们春天,让我们的心灵在冰冻之后复苏。”你能用一句话把你在春天里的心灵感受表达出来吗?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情在高处
①大约七米的距离。
②我紧握着枪托,手心里渗出了一把汗。小心地深呼吸一口山间潮湿的空气,努力把狂跳的心稳定下来,又取下眼镜仔细擦了擦。已发了誓,不击中它今生就不再摸猎枪。那是个骄傲的家伙。尖曲的喙,强硬的躯,乌黑而莹绿的羽,脖边还围着一圈浅褐色的纹锦,就像古希腊勇士的桂冠。他昂首站立在那岩石上,扇起的翅膀嵌在白浆蒙的天空上面,于是属于鹰族的野悍的与霸气就展露无遗了。我看不到它的眼,它正盯着自己爪下的猎物。一定是个年轻的家伙——岩鹰!
③我突然感到有股热血在胸里面沸腾起来。它正全神贯注地撕扯爪下的猎物——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那是一只雏鸡。
④它突然昂起头高叫了一声,隐没了的太阳一下子从阴翳的云层里挣脱了出来!山岩上风在猎猎地吹,清亮的鸣声回荡在山峦与苍穹之间,这才是真正的鹰之唳!那被霞光镀了的剪影,不啻为一座真正的力与美浑然天成的伟大雕像。我心里忽地一动,枪在中途停住了。它居然对爪下的美味只撕不吞!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它已把一切都完成了,天是如此地蓝,风又变得如此地清。它蓦然欣喜地高叫了两声,拍拍翅膀,消失在岩边。
⑤我一下从震撼中清醒过来,心里一阵难耐的懊悔。但那问号依然盘旋脑际:这冷酷与嗜杀成性的鹰竟会弃猎物而去?
⑥我刚要失望地起身,突然从天空传来一声熟悉的鹰鸣。急忙伏下,心又狂跳了起来,紧盯着岩边声音传来的地方。是它!只不过还携了另一只鹰来,我以为是它的爱侣,但仔细观察之后,发觉自己错了,那是只苍老的岩鹰。很老了,它的羽毛在阳光下灰蒙蒙的,且落了不少;好像还受了重伤,一只翅膀耷拉着,脚无力地卷成一个“7”形。它的脖子转动很困难,也许根本就不能转动!年轻的鹰把它轻轻放在向阳的岩石上,然后叼起猎物,一块块地喂它。
⑦我静静地看着,托枪的手悄然地垂了下来。年轻的鹰在笨拙地喂着,显然它只习惯大力地撕扯暴吞,做这种温柔的动作还笨拙得可笑。它的大喙不时错过老鹰的嘴,有时还忘了松开。但老鹰自始至终都在安详地接受着,那半阖的眼中,流露出的也全是爱和满足。
⑧天很蓝,风很清,我的眼睛开始潮湿。
⑨年轻的鹰每喂完一口都忍不住发出一声欢叫。有好几次,老鹰把嘴闭上了,不肯再张开,只用慈爱的目光望着它。但它都轻轻啄开了老鹰的嘴,那分明还带着少年的任性和撒娇!是的,它明白母亲(抑或父亲)的心,尽管它也确实饿了,有好几次叼在嘴里的肉差点被本能地吞下去;尽管再找到如此鲜美的野味已很不容易,但它宁愿去喝涧里的水充饥也不肯吃一块给母亲(或父亲)的食物!
⑩我的泪开始大股大股地往外涌,我不敢站起身,生怕惊动了那深情的两代鹰,我只有用泪水模糊了的眼,定定地望着那正紧紧依偎着晒太阳的两只鹰。不看那美丽的流云,也不听那柔歌似的松涛。 没有照相机,但我的心已摄下了这一生所能见到的最美丽的一幕。那一年,正是我因一双皮鞋跟父母闹翻的第一次出走。下山后,我马上还了朋友的猎枪,搭当天的末班车回家了。

( 1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 2 )在狩猎过程中,作者对鹰的情感、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几次变化试加以概括。
紧握枪托,内心沸腾 —— ——

( 3 )联系上下文分析文章第四段中划线的句子的作用。

( 4 )第⑦、⑨节,作者细致描述了雏鹰和老鹰两代之间感人之深的场面,试选一处细节加以赏析。

( 5 )读了“雏鹰反哺”的故事你有何感想和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曾提出“蓄电池理论”,指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因此,学习也应该从一种被动要求转变为一种生活方式。人需要在实践中得到磨砺与提升,在学深悟透中走向成长与成熟。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