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与课文有关的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色花》——《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印度 B: 《济南的冬天》——《一些印象》——老舍——现代 C: 《天净沙·秋思》——《全元散曲》——马致远——元代 D: 《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英国 |
2、 |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 B: 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hí) D: 其真无马邪(yé) |
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介绍,“国宾导游”将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等。 B: 狄仁杰指着作恶多端的贪官污吏,大声喝道:“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今天是你们的死期到了!” C: 如今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央一再强调,能否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 D: 近段时间由于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纷纷宣布对南海部分岛礁拥有主权,致使我国维护南海领海、领土主权完整的行动越来越困难。 |
4、 | 选出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 A: 它的干通常丈把高,像人加工过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B: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 C: 才德有如宝石。 D: 每一种健全的思想是一颗植物种子的包壳。 |
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先生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B: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唐雎不辱使命》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出自该书。 C: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
6、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宋江是小说《水浒传》里的人物,人称“智多星”。 B: 《朝花夕拾》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一部散文集。 C: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
7、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棱(líng)镜 花苞(bāo) 吝(sè)啬 端(duān)庄 B: 池畦(wā) 睫(jié)毛 化妆(zhuāng) 掩饰(shì) C: 高邈(mào) 干涩(sè) 凄(qī)冷 莅(lì)临 D: 静谧(mì) 绿茵(yīn) 娇媚(mèi) 粗犷(guǎng) |
8、 | 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C: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D: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
9、 | 下列括号前的字音节、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宛(wān)转 雾(ǎi)霭 桶(qī)息 发髻(jī) B: 竦(sǒng)峙 酝酸(miàng) 贮(chǔ)藏 应和(hé) C: 莅(lì)临 黄晕(yǔn) 看(kīn)护 镶钳(xiāng) D: 彩棱(lǐng) 菜畦(guī) 匿(nì)笑 咄咄(duó)逼人 |
10、 | 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碧窈(yǎo) 剔透(tì) 腻味(nì)B: 翌日(yì) 静谧(mì) 上溯(shù) C: 延宕(dànɡ) 挑衅(xìn) 恣情(zì) D: 轶事(yì) 一绺(liǔ) 参差(cān) |
古诗文阅读 洛 桥 唐·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独上洛阳桥”中的“独”字有何妙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文言文阅读 有樵者,伐木山冈,力倦小憩,遥见一人持衣数袭,沿路弃之,不省其何故。谛视之其行甚速非人可及。貌亦惨淡不似人,疑为妖魅,登高树瞰之,人已不见。 由其弃衣之路。宛转至山坳,则一虎伏焉。知人为伥鬼①,衣所食者之遗也。急弃柴,自冈后遁。次日,闻某村某甲,于是地死于虎矣。路非人径所必经,知其以衣为饵,导之至是也,物莫灵于人,人恒以饵取物,今物乃以饵取人,岂人弗灵哉。利汨②其是,故智出物下耳。然是事一传,猎者因循衣所在得虎窟,合铣③群击,殪④其三焉,则虎又以智败矣。——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伥鬼:传说中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的鬼,这个鬼又帮助老虎去伤害别人。②汩:掩盖,埋没。③铳:古代硝足药发射弹丸的一种火器。④殪yì:杀死。 ( 1 )小华在“百度汉语”中查到汉字“以”的几种含义,请帮助他完成下列句子中“以”的解释(填写文字,不填数字)。 ①以刀劈狼首( ) ② 虎又以智败矣( ) ③静以修身( ) ( 2 )用“/“给下列文字断句。(限断两处)谛视之其行甚速非人可及。 ( 3 )文中的“伥鬼”来自成语故事“为虎作伥”,请结合“伥鬼”特点,揣测“为虎作伥”的比喻意义。“为虎作伥”:________ ( 4 )在课文《狼》的最后,作者发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样的议论;选文画横线句,作者同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这两篇文言文巾的议论性文字,你有怎样不同的启示呢? |
坑
余凯
①他下了摩托车,蹲下身子久久盯着柏油路面上的那个坑,底部残留着碎石子和前夜下的雨水,坑像被一口撕咬下来似的,他的心隐隐作痛,不觉皱缩着眉头,直到对面的村口传来“突突”的马达声,他才跨上摩托车,逃一般的飞驰而去。
②“怎么到现在才回来?指望你把花生种下,天天都这样。”妻扛着锄头从暮色里走了出来,一脸不高兴地问。
③他把摩托车上的电钻、工具包拿下,脸偏到一边去躲开妻的目光,自顾往家里走,丢下一句道:“不都到现在回,你以为打工想几点就几点?”
④“咦!你长脾气了!”妻在身后盯着他说,他的后背冷飕飕的。
⑤“酒也不喝了,变了你!”吃晚饭的时候,妻把一口饭塞到嘴里,怀疑地盯着桌上的一瓶啤酒,还是忍不住说。头顶上是一只晕黄的白炽灯,他把自己的脸藏在碗里,__a__道:“饭都堵不住嘴吗?吃饭。”
⑥“肯定有问题!”妻断言道,像一个义正言辞的法官。
⑦他哆嗦了一下,把饭碗往桌上一顿,额头上出现了细密的汗珠,__b__道:“烦不烦?吃个饭也不安神,你到底想怎样?”
⑧如果妻再逼问,他恐怕就会完全交代了,可是妻没有,客厅里传来碗筷碰触的拾掇声,他把自己隐匿在了卧室的黑影里,一动不动,大气也不敢出一下。
⑨昨晚,他帮一个住户安装好最后的一盏电灯后,天已经黑了。住户热情地邀他喝一杯,他也只喝了一杯啤酒,就往回赶。他的家在农村,距离城里有十多公里路,每天他都这样骑着摩托车往返于城里和农村。天上下着小雨,当路过有坑的那条路时,他心里清楚,刻意避让着,但还是碾了进去,车轮一偏,自己就被摔了出去,也带倒了路旁的一个黑影,黑影倒在地上“哎哟!哎哟!”呻吟着,他魂都散了,跌跌撞撞地爬起来,扶起车子,就一路急驶而去。
⑩卧室的灯突然被点亮,像一只蚊虫叮在眼皮上,他咬牙一动不敢动,担心眼睛轻微地眨动,秘密就会炸开,被暴露在灯光下,又喷泉般涌了出来。
⑪第二天清早,他红肿着眼骑车出门了,在小店门口买了营养品,骑到了那个坑的路口,他没有再笔直往城里的方向骑,拐向了村口的路。一家小超市坐落在村路上,一个老太太正端着一碗稀饭坐在门前喝着,他径直走了进去,掏钱买了一包烟,问:“老板,前天这前面的省道上是不是发生了一起事故?”店主摇摇头说:“没听讲啊!”“前天晚上,八点多。”他提示道。店主就朝外叫道:“李婶,你听没听说前天晚上前面发生了一起事故?”
⑫李婶进来说:“什么?——哦!好像张木匠前天夜里被人撞了一下,那人跑了——”“张木匠人呢?严不严重?”他_____________问。“那我就不知道了,老头子昨天才被儿子接走了,好像到武汉儿子那去了——”
⑬他眼神垂到脚面上,半天抬起说:“你有没有他的联系方式?——我是水电工,他要我昨天过来修电路的,拜托——”害怕他们怀疑,又补充。店主犹疑地还是瞄了他一眼,拿出手机,翻看着报了一组号码。
⑭他走了出来,面前是一大片广阔绿油油的田地,有暖风拂动,他拨通了张木匠的电话:“喂!您好!你是张木匠吗?”一个苍老的声音说:“你是谁?”
⑮“我是——”他试探地说。
⑯突然电话里就传出一个年轻人的声音:“是谁?爸,陌生号码,骗子,挂了!”
⑰电话就响起了一连串“嘟嘟”声,像是水煮沸,他被热水煎熬着,脸寡白着。他痛恨自己,鼓起勇气再拨通电话,一连串说:“我就是前天晚上撞了你的人——”
⑱“什么?没事,只是破了一点皮。”对方哈哈一笑。“嗯!”就像是一块石头掉进水里,他喃喃道。
⑲他买了水泥,骑着车带了黄沙,停在了坑旁,拌好,就填在了坑里,等坑被磨平,他才直起腰,撕裂的伤口也被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将下面短语填入文中a、b、c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涨红着脸 ②瓮声瓮气 ③梗着脖子
A: ①②③(材料一)
书虫的美味大餐
魏子剑
当你翻开长久未曾动过的书时,可能会发现里面有书虫。书虫学名为衣鱼虫。它的身形扁长,一般只有1厘米左右,身体表面覆盖着一层灰色鳞片。
衣鱼虫喜欢黑暗无光的环境,它白天隐蔽在书堆、书页、书的缝隙里,晚上才出来活动,而且一旦受
到亮光刺激,就会迅速逃离,躲进暗处。那么,它生活在书页里都吃些什么呢?
衣鱼虫当然主要是吃纸,用来装订图书的浆糊、棉线,也会成为他啮食的对象。实际上,衣鱼虫嗜好充满淀粉质或多糖的食物,棉花、亚麻布、丝织品和人造纤维也是它的食材,饥饿时甚至连皮革制品也吃,所以它也常出没于衣柜,蛀食衣物,因此得名——衣鱼虫。
纸张真的有那么好吃吗?纸里面是有水分的,只不过成品纸的含水率极低,但衣鱼虫本身非常耐旱,所以无需担心它会渴死。古代造纸技术水平不高,书籍更容易受潮或遭虫蛀,古人因此有晒书的传统。其实,书籍即便没有受潮,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用到大量的水。现代造纸因纸张种类不同,所以需水量有很大差异。仅就白纸系列来说,消耗的水量也不同,如书写纸、拷贝纸、复印纸等,而1吨纸耗水20立方米左右就是很高的了。
纸里面也有淀粉。纸的生产工艺中有一个重要环节是“施胶和填料”,“料”包括很多东西,淀粉是 其中很关键的原料之一,这也是衣鱼虫特别喜欢吃纸的原因。淀粉在造纸中用作胶料,还可以使纸张光滑、易印、更耐磨和耐油脂,并且具有一定的干燥强度。现代造纸技术会加入淀粉酶,厂方能够根据用量的多少控制纸浆黏度。
书籍里面的纸张含水,可以作为食物,有营养,还能避光,难怪衣鱼虫喜欢待在书里面。假如衣鱼虫把一本书都蛀空吃光,它会饿死吗?不会的。衣鱼虫即使挨饿数个月,身体机能也不会受到任何损害。
(选自《知识窗》,2020年第1期,有删改)
(材料二)
且做书虫 冯剑芳
在微博上看到 19 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艺术家卡尔•施皮茨韦格的一幅作品:一间昏暗的藏书室里,四壁都是直达天花板塞满书的书架。一位衣着寒酸、白发苍苍的老先生,略伸脖子,探出头来,眼睛紧盯着左手摊开的书,隆起的鼻尖似乎就要贴在书页上。右手的书还没来得及合上,却因为深感失宠而故意向下倾斜,双腿间夹着的厚厚的书册更是醋意大发,悄悄地加大重量。老人不得不膝盖略弯,上身略向前倾,
似乎早已忘记自己站在一人多高的梯凳上。明亮的阳光透过天花板照在老人和他面前的书上。
这样一幅静默安详的画,法国学者译名为《啃书的老鼠》。这个短语在法语中是贬义,那些整天埋头读书的人,那些强迫自己大量阅览的博学者,就被比作“啃书的老鼠”。但是,怎么能用“啃书的老鼠”来比喻那些博学多识之人呢?我私下觉得,不如称作“书虫”亲切可爱。 书虫者,驰骋于古今中外之间,纵横于万千气象之外。
它匍匐在板桥郑燮阶前的竹叶上随晚风摇曳,“满身凉露一天星”;随落花落在王安石的衣襟上,“缓寻芳草得归迟”;栖息在西湖苏堤的梅树上,“不为繁华易素心”;在董其昌的《兰》里,“习习香从纸上来”。
书虫跟着朱生豪“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书虫要在鲁米的诗歌里化成向死而生的飞蛾,因为“一团生的火焰,好过 一千个死的灵魂”。
做个书虫真好!
(选自《知识窗》,2020年第6期,有删改)
(材料三)
吃书与用书 陶行知
有些人叫做蛀书虫。他们把书当作糖吃。吃糖是没有人反对,但是整天地吃糖,不就变成一个糖菩萨了吗?我们不能否认,中国是吃书的人多,用书的人少。现在要换一换方向才行。
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一样,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书里有真知识和假知识。读它一辈子不能分辨它的真假;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就显了出来,真的便用得出去,假的便用不出去。
农人要用书,工人要用书,商人要用书,兵士要用书,教师要用书,三百六十行,行行要用书。行行都成了用书的人,真知识才愈益普及,愈易被发现。好,我们把我们所要用的书找出来用吧。
用书如用刀,
不快就要磨。
呆磨不切菜,
怎能见婆婆。
(节选自《陶行知名篇精选》,教育科学出版社)
( 1 )阅读材料一,概括说说书虫有哪些习性。右手的书还没来得及合上,却因为深感失宠而故意向下倾斜,双腿间夹着的厚厚的书册更是醋意大发,悄悄地加大重量。
( 3 )以上三则材料中“书虫(蛀书虫)”分别指什么?作者对它们的态度有何不同?要求: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