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归咎 潮讯 蜡梅花 据理臆断 B: 和煦 肌腱 啮齿类 光大门楣 C: 赋闲 悲伧 口头禅 器宇轩昂 D: 琐事 瓦砾 莫衷一事 囊萤映雪 |
2、 | 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②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③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④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们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⑤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⑥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A: ③⑥①⑤④②B: ③④②⑤⑥① C: ②⑥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①⑤⑥ |
3、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B: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C: 《冰心诗四首》中的《纸船》,作者选用纸船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回报。 D: 《卖白菜》是莫言忆旧系列作品中的一篇小说,作者借助母亲坚强、自尊、朴实、诚实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做人行事的看法:再穷也不能失去自尊,再穷也不能丢掉诚实。 |
4、 |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人一盏灯笼。”“好!”“多美的景色呀!”都是非主谓句。B: '红色记忆''非常坚强''振兴老区''医圣遗风'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相同。 C: '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把中国农村生活的现实写得非常到位'一句中的'非常到位'作补语。 D: '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情景出现在眼前'。 |
5、 | 下列名著中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卢俊义——浔阳楼题反诗(《水浒传》) B: 虎妞——协助刘四爷管理车厂(《骆驼祥子》) C: 阿廖沙——因染布遭毒打(《童年》) D: 诸葛亮——三气周公瑾(《三国演义》) |
6、 | 下列各句朗读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7、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以其空灵、含蓄、淡远的美文跨越几个时代。B: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C: 晚上,屋里静悄悄的,只听见父子俩的翻书声和窗外三、四只蟋蟀的鸣叫声。 D: 山中人少树多,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 |
8、 | 下面诗句意思区别最大的一句是( ) A: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B: 为什么不扬起你们的脸让我亲一亲 C: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D: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
9、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 , 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称赞。 B: 春天的公园,阳光明媚,草长莺飞 , 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美景。 C: 在海军建军70周年阅兵式上,人民海军挥戈闯大洋,砺剑海天间,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D: 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和科技是相辅相成的。 |
10、 | 下列说法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细柳营》节选自《史记》,作者是司马迁,是战国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B: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C: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是孔子关于自己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等多项内容。 D: 墨子,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树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 1 )作者艾青,原名________,现代著名________,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_》。他的诗作运用________化的________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2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________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________。 ( 3 )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的形象。 B: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 C: 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D: “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 E: 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 ( 4 )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 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C: “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 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老军校 宝元元年,党项围延安七日,邻于危者数矣。范侍御雍为帅,忧形于色。有老军校出,自言曰:"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其势有近于今日者。虏人不善攻,卒不能拔,今日万万无虞。某可以保任,若有不可,某甘斩首。"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赏拔,言知兵善料敌者首称之。或谓之曰:"汝敢肆妄言,万一不验,须伏法。"校笑曰:"若未之思也若城果陷谁暇杀我耶聊欲安众心耳。" --------(节选自《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二)) (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邻于危者数矣(多次) B: 卒不能拔(士兵) C: 虏人不善攻(擅长) D: 或谓之曰(有人) ( 2 )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若未之思也若城果陷谁暇杀我耶聊欲安众心耳 ( 3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文中的老军校是个怎样的人。 |
红叶
①秋天的挂号信是故乡的一枚红叶托来的。那叶子虽然失去了夏日的翠绿与鲜活,但千丝万缕如云如织的红晕,仍然显示着生命饱经沧桑而不衰竭的光泽。仔细阅读,总能品出满心满目的沉重。
②坐在城市的秋天里,遥祭天边属于红叶的怀想,许多人许多事便在红得烂漫的季节踏歌而来。一缕亮丽而亢奋的情愫,不因岁月的冷雨寒风,历史皱纹一般地印出那些曾经拥有的风景。
③那一年,霜早早地落了,童心里飘漾的一湾亮绿,立时被腾起的深色写意所笼罩。伴着满树乞求阳光感激阳光的叶子,我站在无言又无奈的母亲面前,我能说些和做些什么呢?蜂飞蝶舞、扬鞭吆喝的温馨与雄浑,是与眼前的悲怆画面不相协调的。母亲喜欢红叶,常常把红叶一生的辉煌与美丽归结为朴素的“好看”二字。这样的定义虽很肤浅,但原始的美能说明红叶作为一种生命过程所独有的轰轰烈烈的平凡与伟大。正如春风的笑,是为绿遍山野;夏雨的狂,是为挥洒豪气;秋月的眼,是为收获鼓劲;冬雪的吻,是为大地铺上一层不掩饰的晶莹一样,让一组神韵在特定的氛围内展示风情。这种风情有可能过程是短暂的,只要留住搏击的顽强与执著,是能够找到属于生命的隽永的。
④然而起风了,灰蒙蒙的天空,一片苍凉。路边的树叶,已经失却了青春的娇艳,痛苦地作着最后的告别;病床上的母亲,泪眼朦胧。看着刚刚绽芽的我,她真的不愿像那一片屈于命运的红叶啊!但是,病魔吞噬生命是与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的。母亲仿佛很安详,连最后的遗言,也是让我去拣几片红叶。我跑在童年的秋天里,为母亲拣回了一大把红叶。母亲数着这些红叶,如同数着我可以用月计算的年龄,终于,她的笑永远地印在了那把红叶之上。
⑤红叶度过了一个辉煌的时刻,而我的感觉也突然回归到被爱怜所簇拥的晨光里。那是一个夜晚,在严寒即将为大地更换主题时,你踩着松软的泥土走了……而我则踩着落叶向你扑去。
⑥我并不企盼一切都会永恒。红叶告别季节,这是自然的法则,就像再坚硬的岩石也注定要风化为泥土一样。造物主在造出万物时,就给了它一个不可超越的毁灭命运。我仍在爱着,就像叶子热恋土地一样,在狂风中不管旋得多高,最终还要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因为,它从枝头走下来,已经有一个归宿在向它招手。我的归宿藏在母亲亲手为我设计的坐标里。
⑦让世界所有的叶子都飞舞吧,那是一颗颗袒露真诚的心哪!
⑧天上的红叶一片片/思念到天边/思念到永远……
⑨把思想从往事中拽回,虔诚地注视今天的红叶,红叶便是活着的历史。是的,一切都未曾老去,也绝不会老去,只要大自然的秋风刮来,那飞溅的流苏,那童年的云雨星光,那饱蘸生命之美的红叶,便突破时空的界限,染红我遥远而清晰的梦境。
( 1 )说说第①、②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阅读能力考查,完成1-4题。
我需要你做我的眼睛
佚名
①那天,我站在老邻居露丝的房间里,茫然地看着东一堆西一堆的报纸,在心中问自己:“我怎么到这里来了?”
②“我需要你做我的眼睛。”露丝说道,“我正在找一个笔记本,封面是个茶壶。”
③我紧张地笑了笑:“你还记得上一次看见它的时候是在哪里吗?”
④“哦,不记得了。但它应该就在这里,在这些报纸当中。”她说道。
⑤这就是我目前的生活:帮助一个视力糟糕的89岁的老太太寻找一本沾满灰尘的旧笔记本。
⑥上个月,我失去工作后,搬回了家。我感到疲惫、沮丧,什么都无法激起我的兴趣。我一直很喜欢手工制作,但现在一点劲头也没有。妈妈让我去帮助别人,但我能为别人做什么?向别人传授失败的技巧吗?当露丝打电话到我家来,问我是否能抽出一分钟时间去帮她一个忙,妈妈几乎是把我推出了家门:“你会做得很好的。”
⑦但我在一大堆报纸中找了很久也找不到那个笔记本。我沮丧地说:“我想我找不到它。”
⑧“别丧气,亲爱的。待会儿它会自个儿跳出来的。”她说道,“它们总是这样。”
⑨她的乐观感染了我。也许在楼上?我想。随后,在楼上一个卧室的角落里,我找到了那个笔记本。
⑩“太棒了!”她欢叫道,“下周到老年人活动中心作茶壶收藏报告的时候我就可以用上它了。”我惊讶地看着她。她都快90岁了,但是她好像比我还忙。
⑪从此,我每周都去看望露丝几次。刚开始,我承认,我是在应付妈妈。但露丝那里总有一些让我感兴趣的东西:一本书、一个茶杯,或者一件挂在墙上的饰品。
⑫一天,我到露丝家时,看见她正眯着眼看一张信纸。“我又需要你的眼睛了。”她说道,“你可以给我⑬“当然可以。”我说。我在她身边坐下来。
⑭“亲爱的露丝,”我开始读道,“我们什么时候再去考古挖掘……”
⑮我惊讶地看着她。“你是一位考古学家?”
⑯“不。”露丝笑道,“只是爱好。”
⑰读完信,露丝说道:“谢谢你。现在我最好给她回信。”
⑱从此,几乎每天我都要去给她读信,听我读完信后她就马上回信。我还知道了,她收集了许多漂亮的茶壶,去过许多国家旅行,去过不少地方探险,结交有数以百计的朋友,养育了三个孩子,开了一个服装店。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只在我的梦中出现过。
⑲秋天过去,冬天到来。一天,她的儿子打电话给我,问我楚否愿意晚上到医院去陪护摔伤的露丝。当然,他们会付酬给我。想到露丝一个人躺在医院里,我怎能拒绝?
⑳那个寒冷的冬夜,我来到了露丝的病房。她看起来是这么瘦小,这么无助。看到我,她挤出了一丝笑容。“我一直盼望着你来。”她说,“今天来了一封信,你可以给我读读吗?”
㉑我坐在床边,迅速给她读完了信。
㉒她犹豫地看着我。“你可以帮我写一封回信吗?”她说。
㉓那一刻我几乎要流泪了。露丝需要我。这个曾经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老人,现在确实需要我。我已经知道自己从今天开始应该去做什么。
㉔和其他人联系。这是露丝一直在做的。她因为伤痛而躺在这里,但她仍然想伸出手去联系她的世界。
㉕露丝离开医院后,我的陪护就结束了。然而,我不再把去看望露丝当作一项任务。几乎每天我都在想能为她做什么。但现在这些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已经重新开始进行我的手工制作,与朋友联系。
㉖我给露丝做了一份礼物——一件刺绣。
㉗当礼物呈现在露丝面前时,她的双眼泛起了泪光。“谢谢你。”她激动地说,“真是太漂亮了!在我收集的物品中,这绝对是一件珍品。
㉘“你让我感到自己又年轻了起来,”她看着我,“你有这么多的精力和丰富生活,我希望我也能像你一样。”
㉙我惊讶地看着她。她说的是我吗?
㉚但当我们的目光相遇时,我意识到,露丝看到的已经是一个全新的我。只是我自己现在才发觉。坦率地说,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新的人生了。
(文段有删改)
( 1 )这是一篇①________ 。(文学体裁),采用第② ________ 人称,主要运用了③________ ④________ 这两种人物描写方法,叙写了“我”的一段人生经历。( 2 )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出“我”为露丝做的另外三件事。每周都去看望露丝________ 帮露丝写回信________ ________ 帮露丝读信
( 3 )段⑥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 )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人们有两种观点:第一指“我”是露丝的“眼睛”,第二指露丝是“我”的“眼腈”,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二种观点的理解。请以“属于我的小幸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人名,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