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河南省泌阳县泌水镇第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和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遗址、石刻、壁画、民俗活动等都是物质文化遗产。
B: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李清照就是后者的代表之一,但“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亦可看出她的豪放风格。
C: 《红星照耀中国》突出的重点内容有两个:一是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二是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第三世界命运的思考。
D: 法布尔对于昆虫的描述,出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文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鲁迅语)。
2、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民歌不仅来自屋檐下,更来自天地间。创办《中国民歌大会》,传承民歌经典,我们义不容辞
B: 冬奥会闭幕式上,融合了声光电技术的“中国八分钟”,流光溢彩,炫酷灵动,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C: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各国友人纷至沓来 , 畅叙“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的美好情谊。
D: 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即将来临,同学们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之中。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C: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下面三组句子中划线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②未稍降辞色
B: ①色愈恭,礼愈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C: ①是人多以书假余②中有足乐者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防止不再发生水漫洪溢而造成严重的灾害,丹江口水库开闸向下游泄洪区排水。
B: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受水区各城市的补充水源,正在发挥重要的战略性。
C: 7月4日,丹江口水库水位141.31米高程,通过向中线渠道充水,使得渠道充水近一米深。
D: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四省市的群众喝上了源自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水。
6、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奥秘 分水岭 高瞻远瞩 步步为赢
B: 颠簸 逻辑学 循规蹈距 千钧一发
C: 震憾 管弦乐 老生长谈 枕戈待旦
D: 裁缝 四合院 两全其美 食不果腹
7、

下列故事情节与人物不匹配的是( )

A: 晁盖浔阳楼题反诗
B: 武松醉打蒋门神
C: 吴用智取生辰纲
D: 花荣大闹清风寨
8、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shuò) 真缔 徘(huí) 广袤无垠
B: 执(niù) 蜿蜒 冽(lǐn) 孤苦伶丁
C: 翠(fěi) 犀利 首(qí) 暗然失色
D: 热(zhuó) 炫目 胆(qiè) 家徒四壁
9、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一场大雪过后,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 , 上山赏雪。
B: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C: 我最近老是失眠,总是半夜一两点就醒了,然后便翻来覆去地唾不着。
D: 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 , 开始向我求情。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文秀360天带领80余户群众脱离贫困,在平凡岗位上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句中几个加点的词都是动词。
B: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杏花雨”指春雨,“杨柳风”指春风。
C: “狭隘、卑鄙、凶狠、损人利己”都是贬义词。
D: 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通常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②百舌儿:鸟名。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 1 )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 2 )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子曰 子书
B: 而越人 与朋友交而不
C: 孙叔敖之 之者不如好之者
D: 知以利为利矣 尊君在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王 果 以 美 地 封 其 子 而 子 辞 请 寝 之 丘 故 至 今 不 失

( 3 )“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6日04版)

( 1 )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
( 2 )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 3 )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
根据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有一件事情使我感到迷惑。共产党人是怎样给他们的军队提供吃的、穿的和装备呢?像其他许多人一样,我原以为他们一定是完全靠劫掠来维持生活。我已经说过,我发现这种臆想是错误的,因为我看到,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着手建设他们自己的自给经济,单单是这件事实,就能够使他们守住一个根据地而不怕敌人的封锁。此外,对于中国无产阶级军队能够靠几乎不能相信的极少经费活下去,我也是没有认识的。

②红军声称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枪械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夺来的。如果说这是难以置信的话,我可以作证,我所看到的正规军基本上是用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和美国机关枪、步枪、自动步枪、毛瑟枪和山炮装备起来,这些武器都是大量地卖给南京政府的。

③我看见红军使用的唯一俄国制步枪,是一九一七年造的产品。我直接从几个前马鸿逵将军的士兵口中听到,这些步枪是从马的军队那里夺来的。而国民党手中的宁夏省残余部分的省主席马将军又是从冯玉祥将军那里把这些步枪接过手来的,冯将军在一九二四年统治过这个地区,曾从外蒙古得到一些武器。红军正规军不屑使用这些老式武器,我看见只有游击队的手中才有这种武器。

④我在苏区时,要想同俄国的武器来源发生任何接触,客观上是不可能的。红军为总数将近四十万的各种敌军所包围,而且敌人控制着每一条通向外蒙古、新疆或苏联的道路。别人老是指责他们从俄国那里得到武器,我想,要是有一些这样的武器居然从天而降,他们是乐意得到的。但是,只要看一看地图就十分明白,在人往北方和西方扩大更多的面积以前,莫斯科没法供应任何定货,姑且假定莫斯科有意这么做,但那是大可怀疑的。

⑤第二,共产党没有高薪的和贪污的官员和将军,这是事实,而在其他的中国军队中,这些人侵吞了大部分军费。在军队和苏区中厉行节约。实际上,军队给人民造成的唯一负担,是必须供给他们吃穿。

⑥实际上,我已经说过,西北苏区占地面积相当于英国,它的全部预算当时每月只有三十二万美元!这个惊人的数目中将近百分之六十是用来维持武装部队的。财政人民委员林祖涵老先生为此感到很抱歉,但是说“在革命获得巩固以前,这是不可避免的”。当时武装部队为数(不包括农民辅助部队)约四万人。这是在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以前的事情,此后红色区域大大扩大,西北的红军主力不久就接近九万人的总数了。

⑦统计数字就说到这里。但是要了解中国红军为什么能在这几年中维持下来,必须对他们的内在精神、士气斗志、训练方法有所了解。而且,也许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政治和军事领导要有所了解。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 1 )共产党人到底是怎样给他们的军队提供吃的、穿的和装备?请结合选文概括。
( 2 )第5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 3 )第七段说到“而且,也许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政治和军事领导要有所了解”紧接着介绍了彭德怀,结合书中内容,简述彭德怀形象,至少两点。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 的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除诗歌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