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江苏省响水县一化工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其场面十分惨烈,目前死亡人数已上升至64人。 B: 预计到2022年,我国的博物馆总量将超过八千座以上。 C: 在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 D: 新版《三打白骨精》以其华丽的3D制作技巧、虚实结合的特效手法,国内影视从业者们引发深思。 |
2、 |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诫子书》是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作者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B: 明代小说家吴敬梓所作的《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之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C: 《萧红墓畔口占》是我国现代诗人、翻译家戴望舒即兴创作的一首情思隽永的短诗。 D: 雨果是19世纪法国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
3、 | 下面关于名著阅读、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五部分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有这完整的五部分。 B: 《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司马迁, 创作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C: 法布尔用实验室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写成了堪称昆虫的史诗《昆虫记》。 D: 《红星照耀中国》是斯诺本人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的杰作,对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
4、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B: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C: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 《黄河颂》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间接抒情,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
5、 | 画横线词语的感情色彩在句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年轻人笑了:“我说有人嘛,还能骗您”。他狡黠地眨了眨细长的眼睛。B: 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C: 因为工作本身的兴趣,有时使一个人至于疯狂。 D: 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花开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
6、 | 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不匹配的一项是( ) A: 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 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 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
7、 | 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 为了表示对您的衷心感谢,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 B: 王强同学从班主任杨老师手里接过获奖证书,然后说道:“感谢您的厚爱。” C: 王校长说:“李教授,明天我校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请您斗胆赐教。” D: 虽然你尽的是绵薄之力,但是我知道这些钱是你的全部积蓄,谢谢你。 |
8、 | 下列各句中,朗读时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C: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D: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
9、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他寄情山水,写出了传诵千古的文章《醉翁亭记》。文中展现了琅琊山美景,并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B: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C: 古人用地名称人,苏轼又称苏东坡;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少府;也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惺惺相惜的诗友白居易。 D: 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自己想要实现宏大理想的信念和追求。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新区——河北雄安,此举立刻吸引了海内外炒房团纷至沓来。B: 不少学者认为,《襄阳好风日》地方教材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C: 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严阵以待 , 迎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的到来。 D: 全市上下众志成城 , 誓把襄阳建设成全国文明城市。 |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两小题。 题木兰院二首(其一)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唐)崔护 ( 2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
阅读理解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冽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经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节选自《蝴蝶泉》) (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字。游人俱从此月 俱:________ 过五月乃已 乃:________ 自 树 巅 倒 悬 而 下 及 于 泉 面 缤 纷 络 绎 五 色 焕 然 ( 4 )从文中看,蝴蝶泉吸引游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刘贤冰
①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部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痛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②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我可以给家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我的思念,又怎能通过一根电话线真正抵达村庄的内心呢?
③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
④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它所有的企图,就是让我忘掉村庄。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这只能增加我对村庄更加深切的思念。
⑤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旁的树木花草,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掩埋,将村庄彻底地阻断......
⑥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我坚信,我找到了村庄!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庄的名字: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徒......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吗?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⑦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街巷,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名字......村庄消失了,村庄的名字顽强地生存下来了。或者说,当村庄消失的时候,它把名字传给了城市。如此说来,城市不过是一个谎言。它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它却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⑧当我回到家,急切地打开城市地图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整座城市,我们引以为豪的繁华都市,它实际是由一个个小村庄连接而成的。地图上,那些村庄的名字,星罗棋布,赫然在目;那些名字,灵动鲜活,栩栩如生,即使历经千年,也不可能被钢筋混凝土彻底掩埋。
⑨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无时无刻不在祭奠着被它掩埋在地下的村庄。
(甲)冬天
汪曾祺
①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槅(gé)子。槅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②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洗帐子要捡一个晴朗的好天,当天就晒干。夏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③不过也还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升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
④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棉衣在铜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⑤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一般取暖,只是铜炉子,脚炉和手炉。脚炉是黄铜的,有多眼的盖。里面烧的是粗糠。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脚炉暖人。脚不冷则周身不冷。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制的。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窿,大都是镂空的松竹梅花图案。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墼(煤炭研为细末,略加蜜,筑成饼状),以纸煤头引着。一个炭墼能经一天。
⑥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咸菜汤。乌青菜塌棵,平贴地面,江南谓之“塌苦菜”,此菜味微苦。我的祖母在后园辟小片地,种乌青菜,经霜,菜叶边缘作紫红色,味道苦中泛甜。乌青菜与“蟹油”同煮,滋味难比。“蟹油”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猪油“炼”成的,放在大海碗里,凝成蟹冻,久贮不坏,可吃一冬。豆腐冻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蜂窝状。化开,切小块,与鲜肉、咸肉、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无不佳。冻豆腐宜放辣椒、青蒜。我们那里过去没有北方的大白菜,只有“青菜”。大白菜是从山东运来的,美其名曰“黄芽菜”,很贵。“青菜”似油菜而大,高二尺,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家家都吃的菜。咸菜即是用青菜腌的。阴天下雪,喝咸菜汤。
⑦冬天的游戏:踢毽子,抓子儿,下“逍遥”。“逍遥”是在一张正方的白纸上,木版印出螺旋的双道,两道之间印出八仙、马、兔子、鲤鱼、虾……;每样都是两个,错落排列,不依次序。玩的时候各执铜钱或象棋子为子儿,掷骰子,如果骰子是五点,自“起马”处数起,向前走五步,是兔子,则可向内圈寻找另一个兔子,以子儿押在上面。下一轮开始,自里圈兔子处数起,如是六点,进六步,也许是铁拐李,就寻另一个铁拐李,把子儿押在那个铁拐李上。如果数至里圈的什么图上,则到外圈去找,退回来。点数够了,子儿能进终点(终点是一座宫殿式的房子),就算赢了。次后进入的为“二家”、
“三家”。“逍遥”两个人玩也可以,三个四个人玩也可以。
⑧早起一睁眼,窗户纸上亮晃晃的,下雪了!雪天,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天竺果。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腊梅开得很长,天竺果尤为耐久,插在胆瓶里,可经半个月。
⑨舂粉子。有一家邻居,有一架碓。这架碓平常不大有人用,只在冬天由附近的一二十家轮流借用。碓屋很小,除了一架碓,只有一些筛子、箩。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粉子舂好了,可以蒸糕,做“年烧饼”(糯米粉为蒂,包豆沙白糖,作为饼,在锅里烙熟),搓圆子(即汤团)。舂粉子,就快过年了。
(乙)白马湖之冬
夏丐尊
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②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面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是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积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拔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时尚的树木一株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③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的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④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⑤白马湖之冬,可谓快意人生!
( 1 )甲乙两文作者分别写了与冬天相关的哪些内容?请简要加以概述。
文章 |
《冬天》:何事? |
《白马湖之冬》何景? |
主要内容 |
上槅子;________;________;冬天的菜肴;冬天做的游戏;________;舂粉子。 |
描写白马湖冬日________的特点 |
①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
②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
( 4 )甲乙两文作者都是描写冬天,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场景说一说。要求:①选择题目(2)的补题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