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东海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天的青年,更能认识创新之于国家的意义。”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认识意义”。
B: “振兴中华”“声名狼藉”“衣冠楚楚”是同一结构的短语。
C: “今天下午你是打球,还是游泳?”这个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
D: “每个人勇于开拓创新,‘中国制造’就能更上层楼。”这是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农民工小秦从寒风中钱款吹散一地的无助到钱款纷至沓来,让我们看到警方的用心、人们的良心、社会的爱心,这一切汇聚成可贵的正能量。
B: “侃”是特有的北方人的休闲方式,也是他们谈生意的重要方式,就像广东人的喝早茶,许多生意往往是在“侃”中完成的。
C: 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资源和体育场馆,不但没有出现资金亏空,而且还创造了可观的利润。
D: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城南旧事》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成长中的少女形象。
C: 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品味到戏曲悠长的韵味。
D: 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左右。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广州市南沙湿地公园,环境 ,风景怡人,不失为一个放松身心、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②《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内容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③南沙,作为年轻的广州新区,善于从其他老区身上学习宝贵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做到了

A: 优雅 抑扬顿挫 取长补短
B: 优雅 抑扬顿挫 扬长避短
C: 幽雅 跌宕起伏 取长补短
D: 幽雅 跌宕起伏 扬长避短
6、

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与“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一词感情色彩相同的是( )

A: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B: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C: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 ,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
D: 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道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
7、

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争妍斗艳 积伶积俐 左顾右盼 无可言喻
B: 忧哉游哉 无济于事 束手无策 精疲力竭
C: 寡不敌众 三眼一板 不胜其烦 萍水相逢
D: 光怪陆离 小心翼翼 局促不安 苦思冥想
8、给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1 )死者数矣( )
A: (jǐ)
B: (jī)
( 2 )几死者矣( )
A: (shuò)
B: (shǔ)
C: (shù)
( 3 )其租入( )
A: (dǎng)
B: (dàng)
( 4 )若役( )
A: (gēng)
B: (gèng)
9、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②“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③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④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⑤“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A: ②④⑤③①
B: ②④①⑤③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②⑤①④
10、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丧(bēn) 唐(tuí) 解(pāo) 悄幽邃(chuàng)
B: 扁(zhā) 色(jué) 味(xìng) 心满意(chèn)
C: 蛮(hèng) 遒(jìng) 地(xué) 滋暗长(qián)
D: 形(hú) 陌(qiān) 空(lóu) 首低眉(hàn)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送友人

薛 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①水国:水乡。 ②离梦:离人的梦。

( 1 )诗歌首句中“夜有霜”与下句中“________”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凄冷。
( 2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中“杳”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乳母诗序(节选)

(清)郑燮

乳母费氏,先祖母蔡太孺人之伺婢也。燮四岁失母,育于费氏。时值岁饥,费自食于外,服劳于内。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间有鱼飧瓜果,必先食(sì)燮,然后夫妻子母可得食也。

数年,费益不支,其夫谋去。乳母不敢言,然常带泪痕。日取太孺人旧衣溅洗补缀,汲水盈缸满瓮,又买薪数十束积烛下,不数日竟去矣。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视其灶犹温,有饭一盏、莱一盂藏釜内,即常所饲燮者也。燮痛哭,竟亦不能食矣。

【注释】①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②鱼飧:有鱼的饭食。

( 1 )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

(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于费氏________

有鱼飧瓜果________

③其夫谋 ________

④竟亦不能食矣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

( 4 )“我”痛哭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 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 》2016年5月16日第5版)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段首句一致)。
( 3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 4 )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5 )请你在第⑤段省略号处,再补充一个事例。
阅读

橘子

(日本)芥川龙之介

①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昏暗的站台上,也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急,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

②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

③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

④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⑤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暮色苍茫之中,只有两旁山脊上的枯草清晰可辨,此刻直逼到窗前,可见火车就要开到隧道口了。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生着气,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噎一声落了下来。一股浓黑的空气,好像把煤烟融化了似的,忽然间变成令人窒息的烟屑,从方形的窗洞滚滚地涌进车厢。我简直来不及用手绢蒙住脸,本来就在闹嗓子,这时喷了一脸的烟,咳嗽得连气儿都喘不上来了。姑娘却对我毫不介意,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

⑥一会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桔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⑦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橘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郑重地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 1 )简要梳理小说中“我”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等开车时,“我”百无聊赖。——①________,________。——看报纸打发时间时,“我”心灰意冷。——②________,________。——看到姑娘扔橘子后,“我”变得喜悦振奋。

( 2 )小说的第③段和第⑦段都描写了姑娘的外貌,联系上下文谈谈它们的作用。
( 3 )品读第④段划线句子,联系上下文,你读出当时“我”怎样的思想情感?

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

( 4 )小说结尾,“我”为什么能“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这个结尾之于我们,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还有一支春天的歌

汪国真

有片草地我们都走过/有朵小花我们都记着/有个愿望我们都曾有过/有段往事我们都珍藏着

有过追求 有过失落/有过平坦 有过挫折/我们有过许多许多/还有一支春天的歌

其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支春天的歌。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以“那一支春天的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