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南昌县黄马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是( )

A: 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上,来自国内外的参演艺术家们玲珑剔透的服饰、优美动人的舞姿,赢得了观众的阵阵赞叹。
B: 五彩缤纷的云海霞光变幻无穷,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
C: 日前,我市通榆河大市区段沿线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河岸的养鸭场已销声匿迹
D: 9月19日,阿里巴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十年前与马云分道扬镳的高盛悔恨不已。
2、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干枯,没有水。)
B: 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 , 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比喻追究底细。)
C: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不长毛发的地方。)
D: 我假装随便溜达 , 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散步,闲走。)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取缔 亵渎 口头禅 箪食壶浆 妄自菲薄
B: 搏弈 狡黠 高利贷 断章取义 心无旁鹜
C: 惬意 陨落 城皇庙 恪尽职守 恼羞成怒
D: 侥幸 襁褓 震慑力 流言斐语 分庭抗礼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消息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其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它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B: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我们学过的《中国石拱挢》属事理说明文。
C: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D: 茅盾的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第一次参加知识竞赛就锋芒毕露 , 竟然轻易地夺得了桂冠。
B: 西湖胜景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气冲斗牛的,是白堤和苏堤。
C: 我劝告他不要赌博,可他不以为然 , 不改恶习。
D: 这个孩子天生胆小,在大庭广众的场合更不敢说话了。
6、下列选项中形似字组词错误的一项( )
A: 渡:渡江 度:度日
B: 歼:歼灭 纤:搬纤
C: 溃:溃退 遗:遗忘
D: 塞:要塞 赛:比赛
7、

下列句子中投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了解,千岛菜花风景区旅游高峰的提前到来,是因为今年的菜花提前绽放的原因。
B: 我市近两成国土是湿地,能否合理利用好这一资源,必将有利于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C: 教育都门只有多创造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就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D: 泰州举全市之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原则,大力推进中国医药城的建设。
8、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fēi)红 教(huì) 解(pāo) 深(wù)痛绝
B: 鲜(yú) (shì)息 (nì)名 恹恹(yān)欲睡
C: 丘(hè) (pín)临 (xiān)维 惟妙惟(xiāo)
D: 喧(xiāo) 遒(jìng) (jī)形 无动于(zhōng)
9、下列语段中,标有序号的句子与中心不相符的一项是( )

最近,韦应物《简卢陟》中“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这两句诗被作家杜子健在微博上改成“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他希望网友帮忙续作。在短短几天内收到了上万网友的作品,其中佳句频现,大家认为不少续写古朴典雅。①如“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的风雅和豪情;②“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今天你一杯,明天我一杯”的通俗与滑稽;③“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倾之与桃花,匀注淡胭脂”的浪漫和绮丽……④雅致的诗句中迸发出无穷的魅力,可见大家对国学文化的热爱并没有减少。


A: ①句
B: ②句
C: ③句
D: ④句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刹那,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
B: 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C: “嗯,”那女人摸了摸毛毯说:“这毯子真不错。”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阅读

对酒行

(唐)李白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选自《李白诗全集》)

(注释)①松子:即赤松子,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②金华:即金华山,赤松子得道处。③安期:即安期生,人称千岁翁,传说他得太丹之道、三元之法,后驾鹤仙游。④羽:道家以仙去为羽化。

( 1 )诗人运用夸张手法来表达人生感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2 )有人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评价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之如仇敌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注】①求益:求得长进。 ②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鸱枭(chī xiāo):两中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 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B: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C: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
D: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________

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 4 )(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甲)文强调“________”是学习的前提,(乙)文则告诉我们“________”是学习的目的。(用原文中的字词填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石缝间绽放的生命
①夏天时,在大墙根下,从一块巨石下面便钻出一根嫩苗来。我发现它时,它刚刚横着伸展出来,分辨不出是一株什么植物。过了几日再去看,它已然粗壮了不少,并一个转折向上,叶片也抽出了不少,茎上一层细细的茸毛。我终于认出了它,它存在于我的少年记忆中,没想到在此时此地再度重逢。
②面对这样一株小小的秧苗,想起田野里无边的葱郁,很奇怪地,并没有心生孤独的感伤。似乎人们都在赞颂着陡崖之上的青松,同样从岩间生长而出,却似乎一个是顽强,一个是挣扎。想来,对于那棵小小的植株,那块石头亦如山般沉重,那些斜风细雨之于它,更不下于风刀霜剑。而它却很难惹人注目,甚至会遭攀折。或许我们这些平凡的人,背负的压力也如巨石,却依然笑着生活,是顽强还是挣扎?
③记起儿时,将一只小甲虫压在石块下,就在南园墙根下的遮风避雨处。我很是残忍地将它的半个身子压住,使之挣脱不出,又不能将它压伤压死。待玩够后,就任它在石下,离开后就忘了此事。过了许多天,忽然想起,便去墙下看。小甲虫依然活着,在那里挣扎着,真不知它是怎样活下来的,吃什么维持生命。我将小石块移开,骤然获得自由的它似乎很是惊愕,在原地爬了几圈,最后围着石块爬了一会儿,才钻入墙角的缝隙里去。此时回想起来,真不知它当时看到那石块会想些什么,如果它有思想的话。可是当有朝一日,我们身上的压力忽然消失,会不会有一种失落感,会不会对那些曾经的压力生起一种特别的情绪?
④又过了一些日子,再路过大墙下,那株植物已经相当高大,任是谁都能认出它是一株向日葵了。它已将近一人高,顶上开出了一个小小的花盘。身躯除了底部有个极曲折的弯度,再向上都是笔直的。它隐藏在绿树之后墙影之中,不知不觉地将一朵花儿绽放。那一朵金黄的花就像一只巨眼,直接看到了我心中种种尘封的美好。真不知当初是谁无意间丢落在这里一粒葵花籽,便诞生了这样一个让我感动的生命。我知道,并不是所有岩石下的种子都能生根发芽,都能冲破那厚重的阻隔欣然生长,可是,只要它生长出来了,就值得我去为它动容。
⑤一如人们所说的,生即幸运,活即机遇。只要能生而活,只要不是单纯地为生而活,那么这个世界,便永远值得我们去热爱。就像那个一路磕磕绊绊走来的朋友,她受伤,她沉默,她拼搏,她微笑,她说她不是挣扎不是麻木不是忍耐,而是生活,自然地生活,快乐地生活。压力是什么,不是一种负荷,而是一种生活;学会了生活,再窄的缝隙也可以是天空,任生命恣意生长。
⑥只是说起来如此容易,若是万事临身,又是那样难以洒脱。或许真的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可是有时又的确很需要这样的自我安慰。秋天的时候,当我再次见到那株向日葵,已经粗如手臂,那花盘已经大如盆口,结满了整齐的葵花籽。这一刻,我很是舒了口气,心上仿佛放下了一份负荷。是啊,何必纠结于过程中的心绪如何,何必纠结于是顽强还是挣扎,只要有了自己的收获,一切就都有意义。
⑦快离开的时候,我又看了一眼向日葵下面的那块巨石,却立刻停下了脚步。向日葵就从石头下面横钻而出,由当初极细弱到现在的粗壮,历经了整整一个季节的时间。而让我震惊的,却是那一块巨石,向日葵生出的那一端,竟然已经离地而起,足有一拳的距离!很难想象,最初的那一茎纤柔,最终竟能将巨石抬起。
⑧于是心里完全释然,已经不需要再去谈什么理论了。不管是怎样的生长、怎样的生活,重压之下,扭曲的是身躯,而不是方向。所以,在石缝间,在重压下,绽放的,更是一种执着,一种热爱。

( 1 )夏秋两季,作者先后四次见到这棵向日葵,它的状况分别是怎样的?

( 2 )当看到向日葵从巨石下生长出来和结满果实时,作者分别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述。

( 3 )文章第③段插叙作者对小甲虫的回忆和第⑤段插叙了一个朋友的经历,请分析这两处插叙的作用。

( 4 )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想来,对于那棵小小的植株,那块石头亦如山般沉重,那些斜风细雨之于它,更不下于风刀霜剑。
②那一朵金黄的花就像一只巨眼,直接看到了我心中种种尘封的美好。

( 5 )作者认为,应把压力当作一种生活。这有什么深刻含义?

现代文阅读

山一样的屋顶

(李宣华)

①一场冰雹把山村老家的屋顶瓦片砸坏了不少。母亲心急火燎地打来电话:“快,制止你爸,他要去屋顶修漏了!”

②老家木屋是两层的木瓦房,屋顶的外形很普通,与别人家的并没有两样,中间高两头低,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山。在我心里,老屋的屋顶永远都像壮年时的父亲那样结实。我清晰地记得,建屋那年我只有九岁,屋顶木构落架,敏捷胆大的我,跟随矫健的父亲,从长长的木梯爬到屋顶帮工打下手。眨眼间,三十多个年头过去了,木屋如同过了保修期的车辆,需要更多的精心呵护。就在去年春,一根屋顶瓦梁凹陷,孱弱的父亲不顾母亲劝阻,执意爬上楼顶修补。父亲颤颤巍巍修补的那一个多小时,是母亲如今想起来依旧后怕的度秒如年的煎熬期。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待父亲修补完屋顶下了梯子,一向自诩身体比父亲好的母亲,忽然间身体一软,晕厥了过去。

③电话里我就感觉到了母亲潮湿的眼泪在往心里滴。我要父亲接电话,执拗的父亲在屋顶上不肯下来接电话。老家离城太远了,开快车也得两三个小时。村里的年轻人为生计都到外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些“留守老人”,所幸我大多留有电话。于是,一个接一个地耐心打电话,恨不得每个大叔大伯大婶都能立马放下手中活儿往我家赶。虽然各自都有同样的雹灾遭遇,但他们还是如我所愿,热心地到我家,劝解我那急性子的父亲。直至,我和我带的工人师傅赶回了村子里。

④对此,父亲根本不领情,还喋喋不休地嗔怪母亲给大家添乱。在他看来,屋顶是自己家的,就该由他这个一家之主自己来修补。生性脾气好的母亲,一边一个劲地给父亲赔笑,一边细声细气地还嘴:“还以为年轻,都不记得自己岁数,不记得自己生病才好了多长时间了。”我趁势劝慰两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住。哪知,就这事,两个人又和先前一样,把心齐到了一起:“不成,木屋没人看管霉得快,我们不在家,以后你们回来都没个站脚的地方。”

⑤我知道父亲对这栋木瓦房的感情。两次被奶奶送到异乡做他人儿子的父亲,一心回村,白手起家,在住了几十年茅草房后,盖起这幢认为可以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随后几年,他又放眼长长远远,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房子周边盖了三个木谷仓,平整出三块晒谷坪。一切的一切皆因为他在考虑,日后我们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会再像他当年和母亲结婚时那样,眼前空空,要什么没什么。

⑥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坐在废墟中。说得多在理啊,爱在屋顶,爱如屋顶。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就像山一样的屋顶,不会在父亲的面前动摇、崩塌。只是,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护。唯此,才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如坐废墟的苦楚。

(选自《智慧与思维》2018年第2期,有删改)

( 1 )文章以修屋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空白处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

制止修屋——①________——执拗修屋——②________——回忆盖屋——③________

( 2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子。
( 3 )第⑤段文字能否去掉?说说你的理由。
( 4 )第⑥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就像山一样的屋顶,不会在父亲的面前动摇、崩塌。

( 5 )本文的标题“山一样的屋顶”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在人们的眼里,时间总是向前流逝,时光倒流只是美好的梦想。

但是,一切皆有可能。假如,假如有那么一天,时光真的可以倒流,人们可以重新回到过往的日子和生活,重温已经消失了的温馨,或者弥补曾经留下的遗憾;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出发,逆时间河流而上,游览心仪已久的景物和风光,结交原本只在书本中认识的人物,并亲身经历原本并不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妙的梦想就这样神奇地变成了现实!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回到你曾经经历的何时何地?你最希望经历怎样原本不属于你的生活?你最想看到什么样的已经消失了的景物?你对因为时光倒流而彻底改变了的世界有着怎样的情感?又会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请根据你的认识、经历或想象,以“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内容自选,立意自定,请你打开思路,选择熟识的人、事、物、景、情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介绍说明等等,请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作文。

(3)文中不得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4)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5)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