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上海市浦发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 , 不禁潸然泪下。
B: 作为重要的诗学范畴,“意境”在古典文学中所占有的独特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C: 学校开运动会的前一天,初三学生箪食壶浆 , 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D: 他善于读书,常常能把书中的内容断章取义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2、请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A: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六月的高尔山景色怡人,游人如织,不绝如缕
B: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C: 一提到高尔山近几年的变化,城市发展促进中心的老马夸夸其谈 , 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
D: 八宝酒,顾名思义 , 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
3、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B: 有没有接触过活禽,成为我们判断被H7N9型禽流感传染的标准之一。
C: 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
D: 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B: 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C: 长沙市文明办、城管局、绿化委联合开展、策划的“我给星城添抹绿”大型爱心志愿活动,得到了市民很多的响应。
D: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期间,遵义美术馆对外开放,引来无数市民左顾右盼
B: 人们观看红色旅游圣地娄山关的实景演出《娄山关大捷》,吓得战战兢兢 , 浑身发抖。
C: 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D: 针对台海吋局,国台办发言人呼吁两岸同捐前嫌 ,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6、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鞭达 狼籍 一视同仁 引经据典
B: 迁徙 胆怯 精巧绝轮 沧海桑田
C: 馈赠 牟取 不容置疑 左右逢源
D: 憔悴 挑剔 相形见拙 莫衷一是
7、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天津市抗疫题材话剧《生死24小时》在全市展演以来反响热烈。②该剧以天津市成功妥善处置“歌诗达赛琳娜号”国际邮轮改编而成,讲述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发生在天津的安全健康“保卫战”。③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作品,不仅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传递出感人至深的情感,④还折射出深刻的思想性,呈现了振奋人心的中国精神。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8、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很重要。将“重要”改为“必要”。
B: 在世乒赛上,中国队曩括并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删掉“曩括并”或“并包揽”。
C: 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每个人都应作为江河卫士。将“作为”改为“成为”。
D: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将“解决问题”和“深入研究”调换位置。
9、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B: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C: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10、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萏hàn 匀chèn 踉踉跄跄liàng chàng 面面相
B: 杂rǒng 蓄chù 义愤填yīng 姗来迟shān
C: 唐tuí 旁wù 吹毛求cī 众目睽kuí
D: 归jiù 红fēi 上欺下méi 恃才放shì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手冻死亦足。

( 1 )对这首诗节选部分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
B: “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细密连绵的特点。
C: “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D: “长夜”既指诗人笔下凄风苦雨的秋夜,又暗指当时动荡艰难的时局。
( 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然所欲也.义,亦然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生,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肆:店铺。 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 ②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________

( 2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所欲有甚于者 生忧患
B: 即与化矣 春冬
C: 久不闻其臭 临溪
D: 我所欲也 与之化矣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 4 )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 5 )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

甲文的观点:

乙文的观点:

共同的论证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营造

高建群

①一只蜘蛛,靠一根细丝,从户外的白杨树上颤悠悠地吊下来。那丝是它边降落边吐的。降到与户外走廊的天花板平行的时候,蜘蛛便不动了,静静地待在那里。它在等待什么呢?等待风。一会儿,一阵风吹来,借助风势,蜘蛛便稳稳当当地落在走廊的天花板上。

②接下来的事情是开始在天花板上织网。它吐着丝,倒退着走,借助墙的一个拐角,吐出一个“十”字。而后,再将这个十字用一个圆圈起来。接着,又交叉两道,十字变成了“米”字。框架结构出来了,继而从圆心开始,蜘蛛倒退着,一圈一圈地织起来。最后,一个宛如诸葛孔明“八阵图”一样的蜘蛛网结好了。

③蜘蛛之所以选定走廊的天花板居家,是因为天花板上有一盖灯的缘故,是因为这盏灯时时招来一些飞虫。没有飞虫触网的时候,蜘姝静静地蜷曲在网的中央,像个死物。有飞虫撞网了,或是一只蛾子,一只苍蝇,一只小咬。它们沾在网上以后,越挣扎便越会被网缠得紧,宛如人在海中遢到渔网一样。因了它们的挣扎,网迅速地抖动起来,网中央假寐着的蜘蛛,立即惊醒,然后八脚并用,像《红楼梦》中贾琏骑的大走骡一样,顺着抖动最厉害的那根线飞快赶来。

④赶到跟前,蜘蛛并不立即下手,它先要在旁边像个阴谋家或者战略家一样思忖一阵。它是在量力而行。如果这猎获物很小,它便怀着蔑视,走上去轻描淡写地将它吃掉;如果这猎物和它的体积一样大,或者比它还大,它则冷酷地静观上半天甚至一天,直到猎物不再挣扎了,它才走上前去,用触觉试探一下;如果议探后猎物还动,它则继续等待,直到最后猎物死去,成为它的一顿美餐。

⑤在整个秋天,似乎沾在蜘蛛网上的飞族们无一得以脱逃。只有一次是一个例外。那是一个从田野上飞来的很大的青虫,青虫两肋间有刚刚生出的浅绿色的翅膀。青虫在网上挣扎了一阵,最后终于将网撞破,愤怒地飞走了。一旁静观的蜘蛛这时才走过来,面无表情地开始补它的洞。那青虫有一只蚕那么大。

⑥有一天在蜘蛛网上,沾着一些白色的小团,有玉米粒大的,有黄豆颗大的,有绿豆颗大的。这是它为冬天贮藏的食物。那些吃不完的食物,它便吐出丝将它包起来。蜘蛛是如何知道有冬天的?这只蜘蛛它经历过吗?无从知道。

⑦当它吃饱的时候,肚皮贼圆贼亮,体积像指甲盖那么大;而当它饿扁肚皮、蜷作一团的时候,又像一颗黄豆。

⑧大破坏发生在秋末。邻家的小男孩用一根竹竿,竹竿上再绑一把扫把,嚼着歌儿从天花板上一路扫荡过去。蜘蛛网当然也在被扫荡之列。惊骇的蜘蛛这时又借助它吐丝飞翔的本领,在扫把横扫而过时飞翔去了天外。大扫除结束之后,蜘蛛又回来了。倾家荡产的蜘蛛,这时候蜷曲在当初结网的地方,那么悲惨,那么可怜,那么卑微。

⑨它有思想吗?不知道!不过它当时好像在思考。它不明白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它那小小的心计,它省吃俭用的冬贮,此刻在更大的力面前显得多么可笑

⑩天已经凉了,那只蜘蛛,接着又开始织它的网,开始它又一次的生活。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9年3期,有删改)

( 1 )本文主要写了蜘蛛所做的哪三件事?
( 2 )蜘蛛选择天花板织网的原因有哪两个?
( 3 )第⑨段“此刻在更大的力面前显得多么可笑”中“更大的力”指的是什么?
( 4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5 )蜘蛛织网带个你哪些有关人生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三点启示。

阅读下列文章,按要求答题。

会唱歌的火炉

迟子建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大兴安岭度过的。那里一进入九月,大地上的绿色植物就枯萎了,雪花会袅袅飘向山林河流,漫长的冬天缓缓地拉开了帷幕。 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直到次年的五月,春天姗姗来临时,火炉才能熄灭。

火炉是要吞吃柴火的,所以,一到寒假,我们就得跟着大人上山拉柴火。

拉柴火的工具主要有两种:手推车和爬犁。手推车是橡皮轮子的,体积大,既能走土路装载又多,所以大多数人家都使用它。爬犁呢,它是靠滑雪板行进的,所以只有在雪路上它才能畅快地走,一遇土路,它的腿脚就不灵便了,而且它装载小,走得慢,所以用它的人很零星。

空车上山,父亲抽着烟跟在我们身后。冬日的阳光映照到雪地上,格外的刺眼,我常常被晃得睁不开眼睛。父亲生性乐观,很风趣,他常在雪路上唱歌、打口哨,他的歌声有时会把树上的鸟给惊飞了。我们拉的柴火,基本上是那些风刮倒的树木,它们已经半干了,没有利用价值,最适宜做烧柴。那些生长着的鲜树,比如落叶松、白桦、樟子松是绝对不能砍伐的,可伐的树,我记得有枝桠纵横的柞树和青色的水冬瓜树。父亲是个爱树的人,他从来不伐鲜树,所以我们家拉烧柴是镇上最本分的人家。为了这,我们就比别人家拉烧柴要费劲些,回来得也会晚。因为风倒木是有限的,它们被积雪覆盖着,很难被发现。

我最乐意做的,就是在深山里寻找风倒木。往往是寻着找着,听见啄木鸟“笃笃”地在吃树缝中的虫子,我就会停下来看啄木鸟;而要是看见了一只白兔奔跑而过,我又会停下来看它留下的足迹。由于玩的心思占了上风,所以我找到风倒木的机会并不多。往往在我游山逛景的时候,父亲的喊声会传来,他吆喝我过去,说是找到了柴火,我就循着锯声走过去。父亲用锯把风倒木锯成几截,粗的由他扛出去,细的由我和姐姐扛出去。把倒木扛到放置手推车的路上,总要有一段距离。有的时候我扛累了,支持不住了,就一耸肩把风倒木丢在地上,对父亲大声抗议:“我扛不动!”那语气带着几分委屈。姐姐呢,即便那风倒木把她压得抬不起头来,走得直摇晃,她也咬牙坚持着把它运到路面上。所以成年以后,她常抱怨说,她之所以个子矮,完全是因为小的时候扛木头给压的。言下之意,我比她长得高,是由于愉懒的缘故。为此,有时我会觉得愧疚。

冬天的时候,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是司空见惯的。在山里呆得时间久了,我和弟弟都觉得手脚发凉。父亲就会划拉一堆枝桠,为我们笼一堆火。洁白的雪地上,跳跃着一簇橘黄色的火焰,那画面格外的美。我和弟弟就凑上去烤火。因为有了这团火,我和弟弟开始用棉花包裹着几个土豆藏到怀里,带到山里来,待父亲点起火后,我们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当火熄灭后,土豆也熟了,我们就站在寒风中吃热腾腾、香喷喷的土豆。

现在想来,我十分感激父亲,他让我在少年时期能与大自然有那么亲密的接触,让冬日的那种苍茫和壮美注入了我幼小的心田,滋润着我。每当我从山里回来,听着柴火在火炉中“噼啪劈啪”地燃烧,都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我觉得柴火燃烧的的声音就是歌声,火炉它会唱歌。火炉在漫长的冬季中就是一个有着金嗓子的歌手,它天天歌唱,不知疲倦。它的歌声使我懂得生活的艰辛和朴素,懂得劳动的快乐,懂得温暖的获得是有代价的。所以,我成年以后回忆少年时代的生活,火炉的影子就会悄然浮现。

摘自《文苑》2011年第3期(有删节)

( 1 )“我们家拉烧柴是镇上最本分的人家”一句中“本分”是什么意思?从我们家拉烧柴的“本分”做法中可以看出父亲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 2 )文中“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句意蕴丰富,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

( 3 )不倦歌唱的火炉陪伴“我们”度过漫长的冬季,但拉柴却充满了艰辛。请谈谈艰辛的具体表现。(至少答出三方面)

( 4 )劳动是艰辛的,“我”却从中感受到了快乐。从“我”在寻找风倒木时表现出来的“贪玩”中可以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 5 )作者把取暖的火炉比喻成“有着金嗓子的歌手”,蕴含了什么样的深意?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就在不远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