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迫不及待 流言蜚语 芸芸众生 仗义直言 B: 幅员辽阔 一泄千里 明察秋毫 应接不暇 C: 集思广益 真知灼见 不省人事 闲情逸致 D: 融会贯通 金榜提名 以逸待劳 山清水秀 |
2、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经过大家精心地组织和策划,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B: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 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叹的奇迹来。 D: 芦山地震,灾区99%的农房受损的原因是缺乏建筑施工技术和防震意识造成的。 |
3、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母师长无时无刻都在关心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B: 阳春三月,游览园林固有情趣;可穿行在古城的大街小巷,目不窥园 , 亦别有风味。 C: 一到活动课,操场上就人声鼎沸,气冲斗牛 , 显示出青春的活力。 D: 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 , 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
4、 | 选出对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 )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 诗的首联运用记叙,首句中的“客路”为作者亲眼所见,“青山”一词点题,“行舟绿水前”交代了诗人的立足点。 B: 颔联写船上所见之景。其中的“潮平”“风正”二词分别与“两岸阀”“帆悬”构成因果关系,逻辑紧密。 C: 颈联既写最又点明时令,且表现出具有符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 尾联遥应首联,运用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了诗人的故乡所在,同时更表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
5、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D: 七夕节 |
6、 |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B: 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C: “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D: 可是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已经不稀罕了。 |
7、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抵抗日军侵略的战斗中,他不幸被俘,并被残忍地杀戮了。 B: 说话若毫无顾忌,情谊再深,也会使人心生芥蒂。 C: 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 , 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D: 疲倦是一种淡淡的腐蚀剂,当它无色无嗅地积聚着,潜移默化地浸泡着我们的神经,意志的酥软就发生了。 |
8、 | 下面情境下,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夏天某日,初二学生小明给同班好友小亮打电话,约小亮周末一起去江边游玩。想到父母说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出于安全考虑小亮不想去,同时也想劝小明不要去。小亮对小明说:。 B: 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你脑子没病的话你就别去,反正我不去。 C: 周末去江边?你是不是不想活了。你去不去我管不着,我可不敢陪你去。 D: 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我俩年纪小,又没有家长陪伴,就都不要去了。 |
9、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标致 芦荟 不逊 诘责 B: 繁衍 茁壮 疲惫 工课 C: 私塾 严厉 淡泊 狗吠 D: 杂沓 嗜好 筑巢 咳嗽 |
10、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掠过(lüè) 屏息(píng) 翘首(qiáo) B: 瞬间(shùn) 敦煌(huáng) 延续(yán) C: 悄然(qiǎo) 凌空(líng) 酷似(kù) D: 衬着(chèn) 慷慨(kǎi) 敛声(liǎn)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粱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1 )诗中的“天山”代指________。( 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描写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 “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 “胡未灭”三句抒写词人的悲愤与痛苦;“谁料”二字更包含了无限感慨。 D: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②连月不开(________) ③后天下之乐而乐(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 B: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C: 选文第3、4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览物而喜”和“览物而悲”的情感。 D: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虽处逆境仍不计个人得失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 |
做大学问真学问
王子墨
①知识分子要具备恢宏格局与长远志向,在旧学与新知中寻找答案,做大学问、真学问,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②司马迁曾经说过,他写《史记》的志向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把司马迁的志向转译一下,亦即是做大学问、真学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成了无数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期许与自勉。
③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历史的评价标准却贯穿古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秉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学术风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这是对中国传承数千年之久学术传统的再一次重申,为广大知识分子指明了立志求学的方向。
④知识分子,当有所“求”。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学术探索,也当紧贴于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中寻求学术研究的立足点。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学术成果,必须从实践中来,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知识分子,也必须对国情有深邃细密的考量,对历史有拨云见日的洞察,对专业有韦编三绝的钻研,才能拿出与实践相吻合、具有厚重分量、切中时代脉搏的学术成果,才能成就学问的大与真。
⑤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术界存在不少乱象,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正如有人所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清除乱象,需要知识分子以学者风骨自我勉励,在如乱花过眼的种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校准人生价值的度量衡,把对物质享受的关注,转移到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知识分子专注于学术正道的上下求索,而非在利禄之途上奔竞游走,是做出真正的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学术历经千载而斯文不坠的关键所在。
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争当时代弄潮儿。
(选自《光明日报》)
( 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0字以内)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舞蹈的建筑
刘心武
①“建筑是凝固音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舞蹈与建筑之间嵌入一个“凝固”的限制词,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也是可以的。
②在中外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古典时代人们的思路不像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手段与施工技术没有如今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如今有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庞大的米粮库,非唯心随心所欲地大显身手,因此,舞蹈性思维进入了某些建筑设计师大脑,一些“舞蹈的建筑”也便应运而生。
③最先把舞蹈元素糅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开风气之先,把天棚设计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生动活泼,奇诡醒目,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新的设计不断花样翻新,韩国为世界杯足球赛新建的比赛场,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这种揉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④人们不禁会问,如果不仅仅是糅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有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美国建筑师欧•盖里就为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几乎完全由“扭动的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不仅天棚,所有的使用空间,包括走廊,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纠缠在一起。
⑤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完全“舞蹈化”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而且是小流派而存在。这一流派的设计,要化为大地上的实际存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因素的机缘凑集。
⑥特别看重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中国传统艺术里,跟舞蹈最相通的是书法里的狂草,舞剑器与挥毫墨绝对是异曲同工。他们在借鉴舞蹈时也借鉴书法,这构成一种创新优势,是特别可贵的。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相关探索目前只是停留在设计图纸阶段。中国什么时候能出现“舞蹈的建筑”?不着急,早晚会出现的吧。
(选自《百年美文》有改动)
( 1 )阅读文章,概括“舞蹈的建筑”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 2 )文章第③段画线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3 )文章第④、第⑤两段顺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4 )文章第⑥段划线词“一直”能否去掉,为什么?假如你可以选择,你会选择和哪位古人一起旅行呢?在旅行中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