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差使(chāi) 呜咽(yàn) 拭干(shì) 晶莹(yíng)B: 蹒跚(pán) 踉跄(niàng) 奔丧(sāng) 惺忪(sōng) C: 迂腐( yū ) 踌躇( chú ) 焕发(huàn) 帖(tiě)子 D: 嶙峋(lín ) 赋闲( fù ) 祈祷( qí ) 匀称(chèn) |
2、 | 下列短语结构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 A: 舒活筋骨 扫得干净 歌咏春天 磨炼意志B: 高尚情操 长江源头 一粒种子 灵魂深处 C: 性格和蔼 灯火辉煌 白云飘飘 积累经验 D: 狂风暴雨 光明正大 仔细观察 手舞足蹈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 , 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重庆呈现一种独特的美。B: 遇到烦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 C: 来到兵马俑博物馆,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惟妙惟肖 , 古代匠人们的工艺实在令人震撼。 D: 泰州老行当展馆里的游人摩肩接踵 , 大家饶有兴味地观赏着那些承载着儿时记忆的物品。 |
4、 | 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髭(zì) 尴尬(gà) 粗劣(liè) 两颊(jiá) B: 侏儒(zhū) 蒙昧(mèi) 甲胄(wèi) 纠缠(jiū) C: 广袤(mào) 无垠(gēn) 掩饰(shì) 鬈发(quán) D: 敦实(dūn) 颔首(hàn) 乡绅(shēn) 长髯(rán) |
5、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 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C: 《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文学家梁启超创作的一篇演讲稿。全文先提出问题,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接着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乐业之重要。最后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D: 《商山早行》作者温庭筠,全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
6、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要对青少年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民族精神?什么是优秀经典? B: 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络虚拟社区,那么,你可能“病”了! C: 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 D: 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 |
7、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禁锢(gù) 蓦然(mù) 拈轻怕重(niān) 众目睽睽(kuí) B: 热忱(chén) 哺乳(bǔ) 怪诞不经(dàn) 咄咄逼人(duō) C: 攲斜(qī) 嗔怪(chēn) 混为一谈(hŭn) 莽莽榛榛(zhēn) D: 坍塌(tān) 模样(mó) 踉踉跄跄(liàng) 骇人听闻(hài) |
8、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接到请柬比较晚,感到小李家时,大家已经等了我好久了,我成了不速之客。 B: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 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C: 我们希望日本政府妥善处理教科书问题,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D: 课间操时,同学们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鳞次栉比 , 蔚为壮观。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义务教育法》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B: 这本《昆虫记》的失主竟然是我们历史老师“俾斯麦”丢失的。 C: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规模。 D: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得感人肺腑,所以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
10、 | 选出下列课外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是北宋的史学家司马光。 B: 《望岳》的作者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杜甫字子美,有诗诗圣之称。 C: 祥子是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里的主人公。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这个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 D: 《简.爱》的主人公简·爱的父亲是个穷牧师,当她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染病双双去世。简·爱被送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中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和恐惧,使她大病了一场。 |
阅读晏殊的《采桑子》完成题目。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略无阙处 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 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 虽乘奔御风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 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不以疾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4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 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 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出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 5 )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丰子恺
①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5000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处,难得有分别的日子。我看着你呱呱坠地、牙牙学语,看你由吃奶改为吃饭,由匍匐学成跨步。你的变化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我全然不知不觉,以为你始终是我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我们这家庭里的一种点缀,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生活的慰安者。然而近年来,你态度行为的变化,渐渐证明其不然。你已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长成了一个少女,快将变为成人了。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我觉得悲喜交集。
②记得去春有一天,我拉了你的手在路上走。落花的风把一阵柳絮吹在你的头发上、脸孔上和嘴唇上,使你好像冒了雪,生了白胡须。我笑着搂住了你的肩,用手帕为你拂拭。
③你也笑着,仰起了头依在我的身旁。这在我们原是极寻常的事:以前每天你吃过饭,是我为你洗脸的。然而路上的人向我们注视,对我们窃笑,其意思仿佛在说:“这样大的姑娘,还在路上让父亲搂住了拭脸孔!”我忽然看见你的身体似乎高大了,完全发育了,已由中性似的孩子变成十足的女性了。我忽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坚、很厚的无形的墙。你在我的怀抱中长起来,在我的提携中大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一刹那间,我心中感到深痛的悲哀。我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而定要长大,怪怨人类何必有男女之分。然而怪怨之后立刻破悲为笑,恍悟这不是当然的事、可喜的事吗?
④记得去年有一天,我为了必要的事,将离家远行。在以前,每逢我要出门,你们一定不高兴,要阻住我,或者约我早归。在更早的以前,我出门须得瞒过你们。你弟弟后来寻我不着,须得哭几场。我回来了,倘预知时期,你们常到门口或半路上来迎候。我所描的那幅《爸爸还不来》,便是以你和你的弟弟等我归家为题材的。因为在过去的十来年中,我以你们为生活的慰安者,天天晚上和你们谈故事、做游戏、吃东西,使你们都感到家庭生活的温暖少不了一个爸爸,所以不肯放我离家。去年的一天,我要出门了,你的弟妹们照旧为我惜别,约我早归,我以为你也如此,正在约你何时回家和买些什么东西来,不意你却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说你有种种玩意可以骗住弟妹们的阻止和盼待。原来,你已在我和你母亲的谈话中闻知了我此行有早去迟归的必要,决意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了。我此行感觉轻快,但又感觉悲哀。因为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
⑤以上原都是过去的事,但是常常切在我的心头,使我不能忘却。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我觉得你此行的意义比出嫁更重大。古人送女儿出嫁诗云:“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你出黄金时代的“义往”,实比出嫁更“难复留”,我对此安得不“结中肠”?所以现在追述我的所感,写这篇文章来送你。你此后的去处,就是我这册画集里所描写的世间。我对于你此行很不放心。因为这好比把你从慈爱的父母身旁遣嫁到恶姑的家里去,正如前诗中说的“事姑贻我忧”。事姑取什么样的态度,我难于代你决定。但希望你努力自爱,勿贻我忧而已。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丰子恺散文精选》一书,有删改。本文写于1934年)
( 1 )面对阿宝将走出黄金时代,作者流露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2 )试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3 )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4 )读完本文,你有何感受?请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简要谈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骑自行车翻山越河
①三十年前,我父母用开菜园换来的钱,买了第一辆永久牌黑色二八式自行车。父亲很快就学会了骑车,总挂两只菜篮子在后座两边去赶集。
②我们常顺着大路练习骑车。田野中间的大路用沙土夯成,两边向路中央爬出绊根草,夏天的暴雨,会在路边上咬出大小坑,但在坑与坑之间,会有一条曲折如蛇的“路中路”,打足气的轮胎啃啮路面,沙沙响,像小牛吮奶,蚕吃叶,蛇蜕皮。更妙的,是在田野间猪小肠一般的小路上骑行,小路油光水滑,没有水凼,可以顺风骑得飞快,南风吹在麦巷里,吹在湿汗淋淋的背脊与头发上。青蛙蚱蜢固然是吓得慌不择路,狗之前总是不很耐烦地跑在我们前头,现在看着自行车上的小主人,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③父亲觉得我可以上路与他一起去卖菜了。那一年我们在菜园里种了很多土豆,如果不及时卖掉,它们就会毫不客气地长出紫芽。我和父亲闻鸡起床,将土豆挂在车后座上,父亲用的是从邻居大伯那里借来的飞鸽自行车。两袋土豆加起来一百多斤,并不比人轻。土豆两角钱一斤,驮到涂家河集卖完,可赚二十元钱,这在当时并不是小数字,所以我带着它们骑行在小澴(huán)河堤的杉树林巷里的时候,觉得一颗一颗土豆,比天上的星辰还要金贵。星光照夜路,并不够用,打手电筒骑车,也不可能。父亲熟门熟路,他知道十里八乡的每一道沟,每一道坎。我在后面紧紧跟着,可我毕竟是一个骑车卖菜的生手啊!终于有一次,我骑车冲出堤面,一头栽到了漆黑的杉树林里。如果不是一棵好心的杉树果断将我拦住,我会飞跌进星光下的小澴河,趁势将两袋土豆洗得干干净净吧。电光石火间,车卡在树干丛中,我的身体由龙头前面翻滚下来,落在地面。杉树的针叶将脸面与手臂刮得生疼。父亲将车慢慢地往地上一摊,反身跑下堤,慢慢地将我由地上拉起来,一边捏遍我的身子,一边问我疼不疼。看见我没事,他拍了拍我身上的尘土,扶起车子又出发了。
④第二年我考上了城里的中学。父亲给我买了一件新衬衣,还将自行车送给我,不是舍不得买新车,他是觉得旧车没人偷。星期六的晚上,下了课,我常常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着澴河大堤回家。笔直的河堤,堤下是垂柳、水杉与白杨,黄昏渐阑,澴河清碧如带,世界开阔明净。二十里路,一个多小时,汗流浃背回到家,吃母亲留好的夜饭,在破旧的木床上小睡几个钟头,天不亮,又起床骑车回去赶周日早上的功课。十四五岁少年的精力,大闹天宫都够用,不是吗?
⑤有一次,我骑出城。归心如箭,自然也是车行如箭,听任蚊蚋阵阵扑打在脸上。离城已远,脚下失力,咯噔一响,我心说不好,果然是链条断掉了。如果是现在,我更愿意推着自行车,在月色朦胧的秋夜,走在杨柳风里,一步一步地走回故乡,是的,我愿意。可是三十年前,恨不得长出翅膀的我……我沮丧地推着车,失瑰落魄,汗水流入眼里,稻芒一般刺疼。堤外各个枫杨掩映的村庄,晚炊的烟气已经消散,油灯一盏盏灭掉。天上,月亮一会爬进云里,一会又漏出惨淡的光辉,大地模糊一片。我鼓足勇气将车推下堤坡,敲开了一户还留着灯的人家。我印象中,那个取来钉锤、老虎钳与扳手,蹲在堂屋外面帮我接链条的大叔,长脸膛,短头发。我举着他家的柴油灯,照着他敲敲打打。其实我自己也会,他坚持要帮我接。接好链条后我道谢,急急忙忙往家赶,还是晚了,母亲已经打着手电筒等在村口。
⑥我到远方的城市读书工作结婚后,乘公汽,坐地铁,自己开车,整日奔走;忙孩子,忙事业,忙生活,马不停蹄。故乡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三十年前的光阴也沉睡在脑海深处。只是在周末,我会骑着儿子的那辆公爵自行车去沙湖公园逛逛。那时候就会想起那一辆黑色永久车,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想起我养过的牛、猪、鸡,它们现在在哪里?我曾凭借着它们生活在家乡。
⑦翻山越河的少年时代,我特别不能忘记澴河堤下的那盏油灯。海子诗里讲,“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我就是被油灯祝福过的那个陌生人?妻子是我的高中同学,婚后我曾随她回她老家,那天我惊讶地发现,澴河堤下有个枫杨掩映的村庄,赫然就是许多年前的惶惶秋夜,我决心下堤修车的那个村子……
(选自2016年5月8日《文汇报》,作者舒飞廉,有删改)
( 1 )围绕以前骑自行车,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 )第②段对“青蛙蚱蜢”和“狗”的描写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3 )结合第③段内容简,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 4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你对第⑥段中画线句的理解。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在我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
请以“我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内容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