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 A: 李白 B: 王维 C: 杜甫 D: .李贺 |
2、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的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A: 唐代诗人:刘桢、王绩、崔颢、王之涣 B: 古文里表示第一人称:吾、若、我、予、余 C: 句中所涉及的地点环境为“长江”“清流见底”“烟波江上使人愁”“长河落日圆”、“江入大荒流” D: 带夸张手法: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千钧一发、入木三分 |
3、 | 下列对古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中桃林美景洁净幽寂,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静美,为下文桃花源的出现做了充分铺垫。 B: 《卖炭翁》一诗记述了一个宦官及其爪牙强夺百姓财物的故事,并用议论抒情的语句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C: 《马说》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寄托了作者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 D: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展现了杜甫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 |
4、 |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茶道从茶出发,及于世间一切,日本的建筑、美食、文化、器物,莫不受其影响,日本文化借由茶道发展,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②茶道不仅仅是“道”,它还是审美,是情趣,是生命体悟的过程。③这是顿悟的美感。④文学巨匠川端康成在所宿旅馆醒来,看着桌上插的海棠花正艳丽地盛开,大吃一惊:在我沉睡的时候,海棠未眠,竟然寂寞地开着。⑤茶道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日本人的文化。 A: “器物”是名词,“竟然”是副词,“及于世间一切”“艳丽地盛开”是偏正短语。 B: “日本文化借由茶道发展,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这个句子中,“茶道”作宾语。 C: “茶道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日木人的文化”一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D: 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⑤④③①。 |
5、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 ) A: 侧(cè)隐 杳(yǎo)无消息B: 负荷(hé) 中流砥(dǐ)柱 C: 吞噬(shì) 言简意赅(ɡāi) D: 聘(pìnɡ)请 如火如茶(tú)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处分chǔ 提防dī 卡壳kǎ 氛围fēnB: 脊梁jǐ 嫉妒jí 迸溅bèng 锃亮zèng C: 漂白piǎo 荫庇yīn 阻遏è 洞穴xué D: 褶皱zhě 黝黑yǒu 倔强jué 脂粉奁lá |
7、 |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穴居了四年的蝉,只有短暂的生命在阳光下________。茫茫黑夜中,它们________地等待,从来不知清晨________的光芒,亦不知暮色如约而至的守诺。它们不知春夏秋冬演绎颜色的变幻,不知风花雪月诉说世间的传说。它们只是等候,而后________。 A: 开放 静静 幽微 重生 B: 绽放 静静 熹微 复生 C: 绽放 寂寞 熹微 重生 D: 开放 寂寞 幽微 复生 |
8、 |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风筝》《孔乙己》《故乡》等鲁迅的作品。B: 《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庄子》则蕴含了深刻的道家思想。 C: 《犟龟》《白鹅》《骆驼寻宝记》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童话作品。 D: 《茶馆(第一幕)》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
9、 | 下列关于《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群体,描写的则是这个群体中典型的、独特的个体。 B: 全书是由一个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前后衔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C: 《儒林外史》的语言是一种比较纯熟的白话文,语言准确有力,简洁洗练,生动传神而富于形象性。 D: 《儒林外史》善于将讽刺对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结合起来,使这部书不仅成为一部儒林丑史,而且成为一部儒林痛史。 |
10、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看日出,徒步登山队队员趁着夜色早早爬上泰山山顶。他们登峰造极的精神真让人钦佩。 B: 五星花园四周的建筑鳞次栉比 , 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尽显城市别样风情。 C: 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 , 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D: 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 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 1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________”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 )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B: 君可出我。 远出海门 C: 乃语路人云 此中人语云 D: 火至免焚 数至八层 ( 2 )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身洒生左右草上 计日以还 B: 生醒,方见之 物外之趣 C: 系之而去 结友而别 D: 堕于空井中 所欲有甚于生者 ( 3 )用“/”断句,只划两处。 狗 乃 引 颈 视 井 生 知 其 意 乃 许 焉。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 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 5 )根据选文回答。 ①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神奇的狗?请概括回答。 ②文中哪一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的“甚爱怜之”?(用原句回答)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醉人的春夜 吴金良
“再遇到人,一定开口。”陈静想着,抬眼望了望胡同里昏黄的路灯。夜深了,到处是一片片黑黝黝的怪影。“唉!这倒霉的自行车!”她从心底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喟叹。
身后传来一串自行车铃声,陈静只来得及“哎”了一声,骑车的小伙子已经一掠而过。
咦!骑车的小伙子又回来了。陈静心里却紧张起来:“这么晚了,他……”
“您刚才喊我?”小伙子跳下车。“啊,没。”
矜持和自卫的心理占了上风,她语无伦次了。
“是车子坏了吧?”一双似笑非笑的细长眼睛望着她。
陈静稍稍镇静了一下:“链子卡在大套里了。”她讷讷着,低着头,心里升起一线希望的光。“那,我也爱莫能助了,没工具,谁也拆不开大链盒呀。”陈静心里又是一片黑暗。
“你家远吧?”
“我家?”她没了主意,下意识地推着车子往前走了几步。
“这样吧,胡同口外左边,有个车铺,这回可能还有人,你去看看吧!"小伙子在她身后跨上车子,边说边飞快地骑跑了。
“这号人!”陈静差点哭了。十一点了,哪家的车铺这时候还有人?她心里咒那小伙子:“骗人!叫你今晚做个噩梦。”
不信归不信,出了胡同口,陈静忍不住真朝左手方向看了一眼。便道上,果然有间小屋还亮着灯。她踌躇地站住了。小屋里走出一位二十来岁的姑娘,冲着陈静喊:“同志,来吧!”
“哎呀,真是车铺!”陈静觉得周围一下子亮了起来,沮丧、恐惧,一股脑儿没了。
这是间临街筒子房,通里屋的门关着,外面这间只有一桌一床和一辆自行车。一个年轻人正蹲在桌边翻看什么。“请进,就是地方小了点。”年轻人站起身,手里拿着把改锥。
陈静一愣:“是你?”
“是我。”年轻人笑了,“我说有人嘛,还能骗你?”他狡黠地眨了眨细长的眼睛。
“我哥送我嫂子上夜班,回来就急火火地把我叫起来,说有要事,原来是……”跟在陈静后面的姑娘说话像是放机枪。“还是有个体户好。”陈静心里想着,感激地冲着那姑娘笑了笑:“太麻烦你们了。”
“没什么,我哥怕您不敢来,才让我起来招呼您,其实您也是胆子太小。我就不怕。”说得陈静怪难为情的。
会者不难,车很快修好了。“多少钱?”陈静打心里希望这小伙子多收她点儿钱。
“钱?”小伙子一愣,旋即笑了:“给五块钱吧。”一只大手,满是油污,伸到陈静面前。
“五块?敲诈!”陈静心里一惊,却又无可奈何地掏出钱包。
“哥——”快嘴的姑娘拉长了声音叫着,“这么晚了,你还开玩笑!”她娇嗔地把那只油污的手打下去,转头对着陈静:“同志,您别多心,他就这样,跟谁都瞎逗。我们又不是开业修车的,哪儿有帮帮忙就要钱的?”姑娘有点不好意思了,脸上泛着红潮。
“好了,不开玩笑了。”小伙子搓了搓手,咧开嘴笑着,露出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
一路上,微风吹着陈静的长发,拂到脸上,怪痒痒的,又很舒服。她觉得今天晚上的路灯格外地亮,亮得耀眼;空气中,也仿佛有种醇美的甜味。
呵,这醉人的春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雨夜的灯光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梁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⑪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⑫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⑬“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⑭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⑮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⑯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段落 | ①——③ | ④——⑥ | ⑦——⑮ | ⑯ |
主要内容 | A________ | “我”与父亲摸黑赶路 | B________ | “我”感念打马灯男人的帮助。 |
“位置”在《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中有这样的解释:①(人或物体)所在的地方。②(人或事物)在社会关系中或人们心目中所占的地位。③职位。关于“位置”,你有过怎样的经历或思考?
请以“位置”为题,或自拟包含“位置”一词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