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临川区罗湖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B: “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C: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家长纷纷到市教育局反映:孩子作业多,完成任务很吃力,有时甚至要做到深夜,这种情况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
D: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六个方面的举措。
2、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我国的哪一个剧种?( )
A: 杂剧
B: 相声
C: 昆曲
D: 话剧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能结识几个诤友,人生之途就会少走弯路,多出成果,远离失误,走向成功。

②诤友即能够直言规劝,勇于当面指出缺点、错误,敢于为“头脑发热”的朋友“泼冷水”的人。

③齐威王引邹忌为诤友,李世民魏征为诤友,毛泽东也把敢于直陈得失的黄炎培、仇鳌等民主人士称为诤友。

④陈毅元帅有诗云:“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⑤诤友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们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坦诚相见,

对朋友的缺点、错误绝不粉饰,也于力陈其弊,促其改之。

A: ①⑤②③④
B: ②④③⑤①
C: ②③④⑤①
D: ①②④③⑤
4、

下面的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安徒生——丹麦——《丑小鸭》——童话
B: 鲁迅——《朝花夕拾》——散文集
C: 普希金——俄国诗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D: 莫泊桑——法国——《包法利夫人》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天骄 妄想 断章取意
B: 鲜妍 秘诀 自渐形秽
C: 漫游 制裁 李代桃僵
D: 羡幕 瞥见 附庸风雅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对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具有重要意义。
B: 为了利用核聚变这种效率极高、清洁无污染的能量产生方式服务我们的生产生活,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可控核聚变装置的研究.遗憾的是,目前距离可控核聚变装置实用化,尚有很长一段距离。
C: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的重要基础,中国的科研水平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科研环境。
D: 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发展难题,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年校庆,同学们都以敬佩的目光和崇敬的心情注视着那些大名鼎鼎的校友。
B: 大家都应该从这次国庆大假出现的交通安全事故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C: 小李现在还没到,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
D: 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8、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归来》热播后,观众对巩俐、陈道明两位演员栩栩如生的表演赞不绝口
B: 这一摞书,是我的第二个理想,想当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
C: 凡尔赛宫和富盖府第在构造和风格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
9、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是我国经典小说之一,是最成功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
B: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小说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C: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在荒岛上救出了一个土著黑人,因为那天是星期五,所以就给他取名为“星期五”。
D: 李清照,唐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 一,她的词大多收在《漱玉词》中。
10、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潜山爬山,___________________,山顶上,电视塔高高矗立,煞是雄伟。
A: 这里的景色真美!山脚下,温泉河静静流淌,碧波粼粼
B: 这里的景色真美!山脚下,静静流淌的温泉河,碧波粼粼
C: 那儿的景色真美!山脚下,温泉河静静流淌,碧波粼粼
D: 那儿的景色真美!山脚下,静静流淌的温泉河,碧波粼粼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1 )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①上片抒写由喝醉酒后而触发的怀旧之感、伤今之情、惜时之意。________

②下片抒写了消逝中的再现、重现中的变化,以及词人对这种现象的感受与思索。________

③“夕阳西下几时回”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和难忘情事的流连,以及对光阴流逝的惆怅。________

④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突出了独享歌筵之乐的得意之情。________

⑤此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伤感之情。________

( 2 )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请简要分析这两句诗,并说说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1 )解释下面句中词。

沿溯阻绝。 沿:________

多趣味。 良:________

③直视无。 碍:________

④窥谷忘。 反: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3 )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 4 )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10月1日,军威雄壮、气势如虹的国庆阅兵仪式上,“米秒不差”的空中仪仗队、浑然一体的整齐步伐、肉眼难察的车速误差……精准到毫厘的阅兵精度,令观者震撼。精度,是阅兵仪式的“名片”,何尝不是我们干事创业的要求。大国工匠吹影镂尘的技艺、航天员精益求精的掌控、搭载着300万年只有1秒误差的铷原子钟的北斗卫星,无不彰显着中国精度。

②精度从何而来?

③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是责任心。轨道动力学专家李济生一生都在寻找测算卫星定轨精度的最佳方法。1970年“东方红一号”升空时,我国还没有测算轨道精度的方法。不知道定轨精度,就无法对卫星进行有效控制。一个强烈的愿望在李济生心里萌生:一定要提高中国的定轨精密!从2公里到500米、300米、100米、1米,到最后的厘米级,在这个愿望的支撑下,中国定轨精度在一步步提升。终于,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成功定点于距地球3.6万公里的赤道上空。正是对中国卫星测控事业的责任给了李济生不断攻克难关、追求精度的热情和动力。(甲)精度的追求,源于一份责任与担当。

④精度是严苛的要求和执着的追求。前苏联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就是因为地面检查的时候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导致进入轨道后出现一系列故障,酿成飞船坠毁宇航员惨死的悲剧。悔之晚矣!一丝一毫的疏忽都会成千古之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非凡的成就,一定缘于对丝毫的较真。当年,邓稼先带领团队操作手摇计算器,耗费数百公斤资料纸,只为原子弹指标的精确;给导弹铸造衣服的“大国工匠”毛腊生,39年做好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乙)“把重复的事情精致做”。精度之要,是毫厘之间的苛求,更是对极致一丝不苟的追求。

⑤精度的背后,是兢兢业业的奉献。蛟龙号能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大国工匠——钳工顾秋亮功不可没。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的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被称作“顾两丝”(两丝即0.02毫米)的顾秋亮。在试验和装配过程中,顾秋亮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双休日加班是常事。为了蛟龙号,他3个月里瘦了13公斤,家人最需要时也无法陪伴在身边。不断的捏捻搓摸,顾秋亮的手掌光滑得连指纹打卡都成问题。但正是这全力以赴的付出,成就了蛟龙号的中国精度。

⑥今天,从阅兵到各行各业,精度已经成为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与写照。精度从何而来? 。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追梦人,让我们以中国精度为标杆,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书写精彩华章。

( 1 )根据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在第⑥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最恰当的是( )
A: 精度是阅兵训练正规化、精准化的专业训练,是全体人员的分工合作、协同配合。
B: 来自你,来自我,来自他,来自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对精细品质的追求。
C: 以崇高的事业心、责任感为依托,以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去不懈追求,就会不断创造新的精度。
( 2 )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从阅兵仪式上的精度引出干事创业的精度,并用大国工匠等例子强调中国精度的高标准,引出下文对精度的论述。
B: 第③段论述的重点是: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
C: 第④段先提出观点“精度源于严格的要求和执着的追求”,接着举前苏联宇宙飞船因忽略小数点失事的反面例子和名言论述了疏忽的危害,然后举邓稼先等人的事例论述了严格要求与执着追求对精度的重要意义并加以总结。
( 3 )下面这则材料适合放在文中(甲)(乙)哪一处?为什么?

(材料)

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高凤林,是焊接火箭“心脏”的“中国第一人”。0.08毫米,这是火箭燃料输送管道壁的厚度,焊枪停留在上面的时间不能超过0.01秒。从焊接点的位置、角度、轻重,从姿势到呼吸,高凤林经过上万次最严格的训练,终于攻克了这个难关。

阅读《走不出阿妈的目光》,完成后面问题。
走不出阿妈的目光
李光彪
①我走了。走出了那个在地图上无法找到的小山村,可我仍无法走出那段挂满温馨情结的童年。
②从我记事起,山村的第一声鸡啼是阿妈舂米的棒槌引叫的;山村的黎明是阿妈推磨的扁担摇醒的;山村的挑水路是阿妈的第一挑水泼湿的……
③当我的嘴角还挂着一串梦呓时,阿妈走来了,朝我轻轻地呼唤几声,便用她那麻粟柴般的手,把我抱到热烘烘的火塘边,给我从头到脚穿上,又一把一把帮我洗脸。然后,把火塘里烤得喷香的饭团,或是洋芋、红薯扒出来,用菜叶包好,塞进书包,挎在我的肩上,又扶扶我头上的帽子,拉拉我的衣角,絮絮叨叨地对我说:“到学堂里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写字,莫跟人家闹,啊……”这时,我看见阿妈的目光像两井吮不干的乳泉,很深、很深……
④当明月铺满院子,满天星斗眨着眼睛时,阿妈回来了。背上不是背一捆柴草,就是背一只竹篮;肩上不是挑一对桶,就是扛一把锄头;围腰带上不是别一把镰刀,就是别一把小菜锄;围腰布里经常兜着我爱吃的野果,手袖裤管里时不时卷着我喜欢的蚱蜢、水母鸡。一进门,就忙着去喂那些打瞌睡的鸡和拱栅门的猪。三扒两咽吃完饭,又忙着拣洗第二天吃的菜,剁第二天的猪食。直到我做完作业,瞌睡时,阿妈才放下手里的活计,倒水帮我洗脚,抱我上床,在我的脸上边亲边说:“乖乖,听妈的话,明天给你捏个大饭团……”这时,我看见阿妈的目光像两盏灯,把我的眼前照得很亮、很亮……
⑤有一天,当我从村头老爷爷家的院墙上偷回三个石榴,塞给阿妈时,阿妈脸一垮,一巴掌打掉了我手里的石榴,用吆鸡棍一步一棍打着我走向村头的老爷爷道歉。回到家里,阿妈见到我脚杆上青一股、红一股的棍痕时,又心疼地哭了。并不停地教训我:“人穷三代、良心莫坏,从小脚手要干净,啊……”这时,我看见阿妈的目光像两条鞭子,抽得我很疼、很疼……
⑥当我一天天在阿妈的呵护下长大,开始离家住校读初中,每个星期回来背柴米时,阿妈总会用那双麻粟柴般的手给我洗涤衣服,在那盏猫眼睛一样的煤油灯下,缝补到深更半夜。第二天就早早地帮我装好油米柴菜,然后往肩上一挎,把我送出村子很远,才让我背上柴米篮,又絮絮叨叨对我说:“世上有三苦,读书赶马做豆腐,到学堂好好念书,莫像阿妈睁眼瞎,啊……”这时,我看见阿妈的目光像两根线,把我的心拴得很牢、很牢……
⑦那年,当我要到州城读中专时,阿妈还是像以前那样,用盐煎些蚕豆、豌豆,炒些葵花子、瓜子,备些炒面、腌菜、鸡蛋,大瓶小袋,鼓鼓囊囊塞得一大包,絮絮叨叨地对我说:“到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好好读书,写字,莫跟人家闹,啊……”这时,我看见阿妈的目光像两把火,烧得我的心很烫,很烫……
⑧当工作几年后的我,把一个城里的姑娘领回家里时,阿妈高兴得杀了家里那只蛋头最长的母鸡。临走时,仍絮絮叨叨地对我说:“你们兄弟姊妹几个,都是从我这双奶头上抹下来的。现在就你还没成葫芦没成瓢的,妈心头挂着呢。以后,你结婚请客用的猪鸡,妈会喂给你呢……”这时,我看见阿妈的目光像两条洒满阳光的路,很宽、很宽……
⑨如今,我走过幼稚,走过无知,走出火塘,走出山外,可我仍走不出阿妈那目不识丁的目光……

( 1 )阿妈不同的目光蕴含着不同的意味。阅读文章⑥—⑧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阿妈的目光蕴含的意味
像两根线
像两把火
③[来是希望

( 2 )结合第⑤段内容,谈谈我为什么觉得“阿妈的目光像两条鞭子,抽得我很疼、很疼”。

( 3 )阿妈虽目不识丁,却使 “我走过幼稚,走过无知……”,阿妈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不超过150个字)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听风听雨,如何能听见生命的灵性?听争论听吵闹,如何能听见世事的真相?听歌曲听琴音,如何能听见期待或迷惘?听蝉鸣听鸟语,如何能听见心灵的悸动?听鼓励听鞭策,如何能听见人情的冷暖?听,需要耳朵;听见,需要头脑与灵魂。
请以“我听见了,那最美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中不可透露真实的人名与班级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