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多姿多彩 心旷神殆 转弯抹角 锋芒必露B: 明辨是非 穿流不息 迫不及待 阴谋鬼计 C: 周道如砥 遮天蔽日 鳞次栉比 张皇失措 D: 变换莫测 流连忘返 幅员辽阔 谈笑风声 |
2、 | 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②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 ③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A: 务(致力) 鄙(边远的地方) 范(模范)B: 务(务必) 鄙(低劣) 范(衡量、检验) C: 务(追求) 鄙(看不起) 范(模范) D: 务(致力) 鄙(看不起) 范(衡量、检验) |
3、 | 下面句中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临行时我_______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②日子像雪白的面粉,毫无变化的_______过去。 ③家是游子梦魂_______的永远的岸。 ④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_______。 A: 珍重 流泻 萦绕 赞誉B: 郑重 流逝 缠绕 赞颂 C: 珍重 流逝 缠绕 赞誉 D: 郑重 流泻 萦绕 赞颂 |
4、 | 《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 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 先生不重视自己 C: 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 学医太难 |
5、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B: 《桃花源记》借虚构的故事寄托社会理想,《五柳先生传》用传记的形式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这两篇文章都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C: 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而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中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来体现。 D: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家是贫中之贫,真可以说是贫无立锥之地。B: 年少的季羡林寄人篱下 , 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无法实现。 C: 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也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D: 刚才吓唬她的大个子现在呆若木鸡。 |
7、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蓝梦谷太美丽了,”她兴奋地说,“我还会再来!” B: 我按照中学课本里的内容,在科普报刊上寻找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分类剪贴了数学呀、物理呀、化学呀、生物呀等几大本。 C: 怎么可能不来?谁决定的?你吗?没搞错吧? D: “创卫工作”让黔东南州各县城悄然蜕变:社区环境舒适清爽,地面干净整洁,马路上流动摊贩不见了,商铺店面靓丽一新。 |
8、 | 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低头族”之所以感到忙碌,是因为大量网络信息占用了他们的时间造成的。 B: 感恩活动进社区,掀起了邻里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C: 谁也不能否认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 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
9、 | 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B: 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 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 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D: 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
10、 | 选出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B: 南广河迈着轻盈的步子,向长江走来。 C: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
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题目。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B: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 C: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D: 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③迨:等到。④倍:“倍”通“背”。 咏 其 文 思 其 义 所 得 多 矣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 3 )读了这则故事,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不少于两条) |
阅读《浅谈细读》,完成小题。
浅谈细读
杨葵
①一般来说,每个人的阅读都是速读和细读并存。从书的角度而言,有的完全经不起细读,比如很多畅销小说、随笔合集,粗翻翻还行,细读会发现“太水”了;而又有一些书,速读完全读不出好,简直是暴殄(tiǎn)天物。阅读的收效,与阅读速度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这样说,读得细一点,我们才能读出书中特有的意趣。
②去年,买了一本新翻译的《方丈记•徒然草》,这本小书据说在日本家喻户晓,大致相当于中国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书做得很漂亮,拿到手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读得索然寡味,毫无被打动之感。这两天北京连日阴雨,窝在家里无意间挑了这本《方丈记•徒然草》细读,不想这一读完全不一样,突然就字字入心,欲罢不能。两次阅读感受如此不同,主要在于阅读速度。
③书读得太快,像旅人只顾赶路,无暇驻足欣赏沿途美景,而书中字里行间往往美景密布,无数细节动人心魄。比如《方丈记•徒然草》书中这样的段落﹣﹣“清早眺望往来冈屋的船只,感到自身如那船后白波,恰盗得满沙弥风情。傍晚桂风鸣叶,心驰浔阳江,效源都督琵琶行。”如速读,就是一堆华丽句子堆砌,必须细读才会读出其中的蕴意。白居易长诗《琵琶行》里写到“枫”,而日语里“枫”字发音同“桂”,所以文中会说“桂风鸣叶,心驰浔阳江”……如此丰盈至美,不细读如何领略?
④在今天这样以更高更快更强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作家写作面临的现实之一是,你费九牛二虎之力推敲文字,使其更精炼,但是读者没有那份耐心,他们反而会喜欢那些“水货”,因为那些废字废句,正好适合了一目十行的粗心。
⑤“速读”和“水货”就像一对黑白双煞,“速读”流行,“水货”才有市场,“水货”反过来又助长“速读”的流行。问题是,我们干吗要读得那么快?
(选自《青年文摘》2014年第4期,有删改)
( 1 )请写出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 2 )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文中“水货”的意思。( 3 )第②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4 )同样是讲“读书”的道理,下面材料能否作为本文论据?请说明理由。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①目前,FAST(中国贵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依然处于试观测调试阶段,昨天,记者在启用仪式上获悉,FAST在9月17日成功接收到了一组来自遥远宇宙的高质量可疑脉冲星信号。这是一颗位于1351光年以外的一颗脉冲星,也就是说,这大约是1351年以前发出的。
②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钱磊告诉记者,这是FAST进行试验性观测以来,接收到的质量最好的一组电磁波信号。从获取的频率相位图中,科研人员计算出这颗脉冲星与地球的距离。这次脉冲星数据来自J1921+2153这颗星,距离地球1351光年以外。
③脉冲星在1967年被女科学家贝尔首次发现。钱磊解释说,“就可以想象成是海边的一个灯塔。它里面的灯是旋转的,这样你就会时而看到它的光,时而又看不到,实际上脉冲星也称为宇宙中的灯塔。”
④到目前为止,人们也只是发现了2500余颗脉冲星,其中大部分是由澳大利亚64米口径的帕克斯望远镜找到的。有研究认为,如果使用FAST来寻找脉冲星,我们将能发现6500颗新的脉冲星,这将是已发现脉冲星总量的2.6倍。
⑤贵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刚刚试运行就收到了一个可疑宇宙信号,分析结果指出这个信号源位于1300多光年之外的宇宙深空,要知道这个距离仍然处于银河系中。银河系的直径有10万光年,距离地球1300多光年的位置还真的不远。
(摘自2016年9月27日《人民日报》)
( 1 )根据以上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说明的我国科学技术新成就。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