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河源市源城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文学文体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

A: 《春望》《春夜喜雨》《望岳》都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C: 《石壕吏》《爱莲说》《陋室铭》都是同一朝代作家的作品。
D: 新闻的结构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2、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培根曾这样谈论读书的妙处:其怡情也,________;其傅彩也,________;其长才也,________。他也提醒人们: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到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①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②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③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3、请阅读下列一则通知,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通知中应明确通知对象,本则通知中没有交代通知对象,应在正文的上行顶格写。
B: 通知发布者和发布时间的位置应互换。
C: 应在首行居中写通知的标题。
D: 本则通知的正文格式正确,不需要修改。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寒(jìng)擦(shì)徨(páng)叹观止(wéi)
B: 媚(wǔ)暗(huì)山(lù)词夺理(qiáng)
C: 蜒(wān)诬(miè)锁(jiā)相相成(fǔ)
D: 颠(bǒ)绕(liáo)日(lì)怒不可(è)
5、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基因引发严重精神病解释了精神分裂症,忧郁症及各种癖好为什么经常会成为家族疾病,以及双胞胎患同类精神病比例偏高。(句末加“的原因”)
B: 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建起了一个我国科学观测研究中心。(将“我国”调到“建立”前)
C: 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不仅严格履行自身职能。而且把能否帮助当地居民发展生产视为己任。(删去“能否”)
D: 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删去“厚厚的”)
6、下列对作家作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C: 鲁迅的小说《故乡》写“我”与中年闰土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这里的“厚障壁”是指精神上的隔膜。
D: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美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小说通过叙述“我”的一家人对于勒叔叔态度的不断变化来反映那个时代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7、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过去,何大学问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
B: 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蜡 , 叫人读了兴趣索然,那就不如无诗。
C: 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忘乎所以 , 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
D: 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 , 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
8、下列各组划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追/迷迷离 细/迫/人所难
B: 新/为人知 职/然/夜
C: 帚/肆无忌/狼 邻/
D: 取/根深媚/动/相以沫
9、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语序是( )

怨天尤人不仅是一种懦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并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幸运儿,必然要经历各种痛苦和挑战,而战胜一切困难的人首先必须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前提就是反省自身。

①不但掩盖了自己不能面对的现实

②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③还留下了将来可能重蹈覆辙的隐患

④而不客观地责怪他人还会衍生出新的矛盾

A: ②①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④①③②
D: ②④①③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书信不仅传递感情,更传承文化,同时也真实地记录时代的变迁。
B: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内江市的“创卫工作”走上规范化、常态化。
C: 全场观众的目光与欢呼声都集中到正在舞台中央忘我舞蹈的杨丽萍身上。
D: “整本书进课堂”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 2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问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②临溪而 , 溪深而鱼肥。

( 2 )把下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3 )文中“太守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至少写出两个方面)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追寻历史意义,走出“泛娱乐化”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

①一段时间以来,各种“抗日神剧”“宫廷戏说”“名著改编”,总会引来很多质疑之声。那些不顾史实乃至常识的粗制滥造,那些既无意思更无意义的胡编乱造,让人反感,却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爆炸、观点多元、文化多样的今天,应该怎么用好历史资源、做好历史传播,真正让历史对时代说话、向公众发言?

②脱下沉重、刻板、僵硬的外衣,换上轻盈、生动、鲜活的步伐,历史的“轻松”背后是社会进步、思想解放的表现。然而,以戏说代替正说,以调侃代替中立,以消费历史代替认识历史,以娱乐历史代替思考历史,可能就跌进了“泛娱乐化”的陷阱——历史变成了市场上的快消品、屏幕里的调味品,变成了抖一个个包袱、造一个个笑料。

③“在娱乐化的潮流中,人们主张对事物和人物不作评价,尤其是不作道德价值上的判断。并不是认为这很困难,而是认为毫无必要。”“泛娱乐化”背后,其实是对历史的一种“去价值化”。一切都可以被恶搞、一切都可以被消费,饭局中就难免出现诋毁先烈的唱段,电视里就难免出现奇言怪行的英雄。在这样的历史观看来,无所谓真相、无所谓真理,是非成败、高尚卑劣都不过尔尔,真可谓“节操碎了一地”。

④当历史仅归于娱乐之时,也就是历史被虚无主义绑架之时,这直接瓦解着社会的价值底座、人们的精神信仰。正如学者的告诫,如果“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最后必然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看看那些起哄让秦桧岳飞面前“站”起来的,那些围观邱少云“特殊生理结构”的,那些瞎传“村民出卖狼牙山五壮士”的,那些连抗战都可以无所顾忌消费戏谑的……娱乐化一旦过度膨胀,其必然的结果就是审美取向感官化,价值取向虚无化,政治取向戏谑

⑤其实,很多名篇名著,都是从历史中汲取灵感。远有《三国演义》演绎历史沉思天下大势,近有《故事新编》以古喻今反思社会现象,这些名篇以通俗的方式、大众的视角讲“历史故事”,让公众在“悦读”“悦览”中有所悟、有所得,同样有利于传播历史。因此,无论怎样的“历史讲述”,都需要抱有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守住一条基本的底线,那就是不能罔顾常识、颠倒黑白,更不能消解价值、解构意义。尊重历史而不是调侃历史,敬畏历史而不是消费历史,才是“再创造”时需有的历史观。

⑥事实上,那些无聊无趣的作品,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有网站调查显示,76.97%的人认为革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应坚持“严肃化,坚决基于实事还原历史真实一面”。这是对那些 “手撕鬼子” “石头打飞机”的“抗战神剧”的有力棒喝,更是拒绝历史“泛娱乐化”的民意体现。

⑦“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端正我们的历史观,以真诚敬畏对待历史,走出“泛娱乐化”,这样,我们才能担负起历史使命,走向更远的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08月14日,有改动)

( 1 )请说说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
( 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是“泛娱乐化”。
( 3 )说说第⑥段划线语句的作用。

有网站调查显示,76.97%的人认为革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应坚持“严肃化,坚决基于实事还原历史真实一面”。

( 4 )简述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阅读《自尊》一文,回答问题。

自尊

①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几位大师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②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儿子钱永刚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③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居住的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绝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

④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们目中无人,装模作样,虚伪失真,故作姿态,这种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

⑤与这些人相反,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他们被剥夺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傅雷先生在“文革”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和对周围人尊重的最后方式。

⑥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你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

(选自《钱江晚报》有删改)

( 1 )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 3 )第⑤段中傅雷先生的事例,能不能与第②段钱学森和第③段陈寅恪的事例颠倒顺序?请说明理由。

( 4 )读完本文,请结合自己的一次经历,谈谈你对“自尊”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小小的梦,并为它努力,为它奋斗。走在追梦的路上,或彷徨,或悲伤,但总会朝着那个既定的目标,屡败,屡战,体验着酸甜苦辣,收获着幸福快乐。

请以“追梦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