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衍太太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我”并没有听从,然而却出现了“我”偷家里东 西变卖的流言,“我”心里十分恼怒。 B: 祭灶那天晚上,祥子被曹先生的学生阮明威胁,不得已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给了他。祥子第二次买车的希望又破灭了。 C: 车迟国王兴道灭佛,为解救受苦受难的众佛徒,孙悟空和虎力、鹿力、羊力三大仙斗法大胜, 并使三大仙现出了原形,车迟国王悔悟,决定重尊佛教。 D: 阿罗纳克斯教授与尼摩船长等人在通过托雷斯海峡时,遭到了土著人的围攻,最后是船长把 潜艇的铁栏杆通了电,击退了土著人。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天,我和朋友去爬山,沿途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呀! B: 听了解说,现场不少小朋友恍然大悟 , 原来魔术利用的是人类的视错觉原理。 C: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人研究,不求甚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D: 摆在阳台上的月季开了一朵,花团锦簇 , 好看极了!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B: 海湾战争初期,通过设置大量假目标,最终使伊拉克部分飞机保留了下来。 C: 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D: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学校组织了以“感恩母爱”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约200余名同学参赛。 B: 各地要针对突出问题,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按时完成校外辅导机构治理整改任务。 C: “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D: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 |
5、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拨索 漫声 撒泄 歪身 B: 峡顶 弹出 咧开 闷雷 C: 翅膀 倘出 铃铛 天际 D: 倒垂 稠粥 绝璧 卸驮子 |
6、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渲染 通宵达旦 无精打彩 取义成仁 B: 簇新 拈轻怕重 不屑置辨 无缘无故 C: 掂量 毛骨悚然 望眼欲穿 如坐针毡 D: 盘桓 异想天开 血雨腥风 心旷神宜 |
7、 | 下面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东警方一举抓获制贩毒集团的首领,其余罪犯也在劫难逃。B: 喜迎元旦的联欢会上,同学们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享受着天伦之乐。 C: 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公然拍卖,大家义愤填膺。 D: 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 , 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
8、 | 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⑥③①⑤②④ C: ③⑥①⑤④② D: ⑥①③⑤②④ |
9、 | 下列划线成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位富有才华的青年钢琴家使其他音乐家相形见绌。B: 学习委员盛气凌人地讲解给同学作业。 C: 要知道,病从口入,手指甲可是藏污纳垢的好地方。 D: 我正襟危坐 , 仔细听他讲这个传说。 |
10、 | “寡人反取病焉”中“病”的意思是( )。 A: 生病B: 疾病 C: 窘迫,尴尬 D: 忌妒 |
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 )全诗叙述了________,描绘了边塞________。(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请展开想象,先描绘这“千古壮观”,再对这两句诗略作赏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①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②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③盖竹柏影也________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 2 )翻译下列语句。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3 )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值冬初,寒意森森,“解衣欲睡”,看到月光,便“欣然”起行。“欣然”二字,写透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寂寞抑郁之情。 B: “念”字写出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作者也许在想:在这贬居的寂寞中,又有谁能与我共同赏月、不至辜负如此良夜呢? C: 作者写月色,不着一“月”字,只通过巧妙设喻,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 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的意思是什么?从“闲人”一词你体会到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
野马嘴里有清泉
王宗仁
①跋涉在青藏高原上,你最希望看到蓝天上的太阳。阳光给雪山、冰河、草地铺上一层柔软的锦缎,让你找不着季节的地段,分不清阴山和阳坡,满眼的灿烂!可是有一个地方例外:走在沙漠里,你最怕的是悬挂在头顶的太阳。
②那天,我和作家王鹏随一支测绘队到柴达木盆地深处,去完成一次采访任务。盛夏的中午,天空无云,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铁锅,仿佛可以把人蒸熟,我们被烈日烤得脊背流油,喉咙冒烟,口渴得要命。一壶水倒进嘴里,根本不管用,谁都巴不得有一条河或一眼泉出现在面前,美美地喝他个饱。大多数人的水壶干得可以当锣敲了。同志们忍着干渴赶路,每隔一会儿,便有人举起水壶摇一摇,让大家听听壶底那一点点水稀里哗啦的响声,进行一番“精神安慰”。可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大家的嘴唇干得像撒了一层盐粉,上面裂开了一道道细缝,渗着血迹。
③哪里有水?水在哪里呢?
④和我们一起进沙漠的蒙古族老人巴图,是个“老高原”,别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呢,没事一样,不紧不慢地说:“咱们找向导吧,它会把我们领到泉边去的。”
⑤“向导?谁啊?”我发问。
⑥“它终年在沙漠里生活,能不知道哪里有水吗?”
⑦“可是他到底是谁呀?您认识吗?”
④巴图大爷捻了捻胡子,又松开手,说:“是野马。”
⑨我们一听泄气了。野马,我当然见过,它不比一般的马大多少,但奔跑起来飞快,像一辆小汽车。
⑩“野马能当向导么?”
⑩“怎么不能?!”巴图大爷认真地说,“野马离开水能活吗?哪里有野马,那里必定有水。”停了停他又说:“碰不上野马,能见到野牦牛、野驴或藏羚羊也行呀。它们都能给我们帮忙。野马嘴里有清泉!”
⑥说得有理。于是,我们十多个人散开去找“向导”。沙丘连绵起伏,热气在晃晃悠悠地升腾着,漠风在不停地扑面而来,我们跑了不少地方,连一片草叶也没有,哪里会有野生动物?
⑩“性急的人总是翻不过雪山的。耐着性子吧,雪莲花是属于爱花的人!”喜欢唱民歌的巴图大爷像在念歌词。
⑩大家轮流抿了一口水壶底的那点水,一边在沙海里勘测,一边继续寻找着野马。
⑩终于,我们看见前面的洼地有一群黑影在晃动。大家像看到了希望,加快步伐走去。看清了:腿细,尾短,粗脖子,鬃毛特别长……啊,是野马!它们正扎着头喝水哩。像一幅油画,一幅又一幅,丰沛在干渴的沙漠上。大家似乎听见了吱噜的喝水声,多么诱人的声音呀!还有一只叫不上名字的鸟站在一匹马的背上,它好自在!
⑩野马发现了我们,长嘶一声,一尥蹄子,没影儿了。那只鸟飞向了天空。
⑪我们立即去追。可是,每个人疲劳加干渴,腿脚没有一点劲了。“同志们追呀,要得到前面的清泉水,只能靠我们自己!”巴图大爷傲然像一位将军,下了命令。说也怪,我们浑身忽地长出一股力气,跑步追了上去。野马没有追上,却在它们刚才停留的地方发现一池清凌凌的水。池子很小,只有洗脸盆那么大。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真想不到,茫茫沙漠里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有水,有草,有花。水池边上留着各种形状的蹄印,显然那些野生动物常来这里喝水。
⑫我们的心儿早就润吱吱了。我却有点舍不得张开口喝这水了,便用手指蘸了一滴水,滴溜溜转亮晶晶的一滴水。它将以强大的抗干渴的力量进入我们的体内,变成汪洋大海征服征途上一切干渴!巴图老人嘹亮地喊了一声:“开始!”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1
⑬喝足水以后,我们在一起合计了一下,给这个泉起了个名字:望柳池。
⑭我们都希望不久的将来,这儿柳树成荫,乌语花香。之后,我们又把轻便的帐篷撑起来,这儿就成了测绘队的大本营﹣﹣供水站。
⑮可喜的是,没有多日,当我们告别“望柳池”继续往沙漠深处跋涉后,在别处一群野马的带领下,又找到一眼泉水,大家爱给它起名叫“珍珠水”,它成了我们的第二个水站。
⑯有野马这样的好向导,我们在戈壁滩工作就不愁没水喝了!
(选自2016年第2期《小小说选刊》)
( 1 )概括选文主要内容。①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
②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
( 4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
( 5 )“野马嘴里有清泉。”假如你身处生活的“沙漠”,没有“野马”作向导,你将怎样寻找“清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阅读的愉悦
李国文
①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②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③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④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⑤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有读得兴起,拍案叫绝的愉悦;也有读得没劲,大倒胃口的不愉悦。有广告做得极红火,评论捧得极热烈,拿在手中,看在眼里,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愉悦;也有不见报章介绍,也无名家推荐,随意买来,便中翻阅,倒能提高修养,裨益身心的愉悦。因此,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越多,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越高,从精神食粮中摄取的营养就更丰富,获得的愉悦也更广泛。
⑥鲁迅说:“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由此可见,求知求生,是同样的道理。春华秋实,你付出的多,你收获的也多,只要读书,就有收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
作文一题目:那一次,我流泪了
作文二题目:忘不了,那 的时刻(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快乐、幸福等)
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