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近来,小明同学喜爱上了写作,他写了一篇著作等身的文章发表在《江南晚报》上。 B: 每年络绎不绝的外国游客来这里参观购物,他们在这里的消费占牛津街全部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C: 朝鲜不顾世界各方的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D: 那是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老奶奶一直默默的把它记在心里。 |
2、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B: 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 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 , 半年之内偷了三辆车。 D: 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 , 很有特点 |
3、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zhě zhòu)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已相互分离。 B: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jī)绊,容不得闭塞(sè)。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C: 还在襁褓(qiáng bǎo)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 D: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yū)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gǔgǔ)如泉。 |
4、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狼籍 蔓延 玲珑 高低屈曲 B: 堆叠 檐漏 简朴 自出心材 C: 明艳 宽敞 布置 因地治宜 D: 鉴赏 工细 雷同 惟妙惟肖 |
5、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 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如用“尊君”“令堂”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慈”称自己的父亲。 C: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尚书》《孟子》合称为“四书”。 D: 《无常》记述了“我”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台上所见到的“无常”形象,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
6、 | 下列诗句符合原文的是( ) B: 海日生残夜,江月入旧年。 C: 乱花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末马蹄。 D: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7、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所谓“绚烂之撅趋于平淡”,就是这种境界。 ②作文知道割爱,才是进入第三阶段的征象。 ③芟除枝蔓之后,才能显着整洁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 ④不成熟的思想,不稳妥的意见,不切题的材料,不扼要的描写,不恰当的词字,统统要大刀阔斧的加以削删。 ⑤须知敞帚究竟不值珍视。 A: ②④③①⑤ B: ②⑤④③① C: ④③⑤②① D: ④⑤①③② |
8、 |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这里,自然与人的创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 自然的美、伦理的美综合为美的极致。 B: 毕业典礼后,大家郑重其事地向班主任张老师深深地鞠躬道别。 C: 狂热的球迷们歇斯底里地在场外为自己喜爱的队员呐喊加油。 D: 班长把同学们希望到野外秋游的想法报告给班主任,这种“为民请命”的精神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赏。 |
9、 | 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删去“由于”、“的原因”) B: 我国即将更新覆盖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覆盖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和各种形式外语学习成果,使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评“车同轨,量同衡”。(删掉“使”) C: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将“担负”改为“承担”) D: 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删去“能否”) |
10、 | 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赵老师找小华到办公室谈话,小华说:“找我什么事?有话快说,我还得写作业呢!” B: 明明晨练时遇见一位舞剑的白发老人,问道:“爷爷,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C: 令爱这次获作文竞赛全国大奖,多亏你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你。 D: 这次数学考满分,多亏了您辅导。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您在家恭候。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过分水岭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 1 )有人认为,温诗“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简要赏析。( 2 )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请简要分析。 |
阅读《黔之驴》,回答问题。 ①以为且噬己也________ ②稍近益狎________ ③稍出近之,慭慭然________ ④蔽林间窥之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②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黔 无 驴 有 好 事 者 船 载 以 入 ( 4 )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①________ ② ________ ( 5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阅读《冬天的芭蕾》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冬天的芭蕾
韩静霆
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宫殿里了。
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这儿,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历历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望着活灵活现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有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风的消息。描绘冰灯的美丽,语言显得多么乏力。“雪骨冰姿”似乎是可以入诗的,在这里不过是句大实话。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把冰灯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谁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玲珑塔?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再说画它更是不易讨好。你只能用背景曲反衬冰灯,它本身是无色的透明体。可是,当月儿初上,冰灯就是凝固的月光了。白天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光彩。
赶到天暖了,冰融了,窄瘦的松花江结束了凝固的冬眠,变丰满了,粼粼的波涛载着桃花瓣儿流向远方了,冰灯又如何呢?它曾经是从松花江来的,它是江水的精魂,可它融化之后,无声地滋润了泥土,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
遗憾吗?
花树有春华秋实,硕果里藏着开花的回忆;人有青年暮年,白发时也能回顾曾经有过的黄金年华。冰灯却似乎只有青春,它来到世界上就美丽非凡。仿佛它鼓足了劲儿,漂漂亮亮装点一下冬天就情愿化为乌有了似的,半点痕迹也不留。
可是冰灯的姿影,却能在人们的心里找到。
所以我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
生命原来也同寓言一样呢,不能用长短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长寿的庸人,活着时已经在别人心里死掉;“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样的人却在人们的怀念中获得永生。哦,说到人生,似乎扯远了。那么,朋友,你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后,并不能留住那乐声呀,但它永久地强化着你的灵魂;你看罢芭蕾舞剧《天鹅湖》,无法阻止帷幕下落,可它依然在陶冶你的情操;你见过月夜悄然迸放的昙花吧?它拼着生命的全部孕蓄,仅作一次短暂的辉煌表演,可你忘得掉吗?
啊,冰灯,冰灯!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
是的,是温润的春天了,可我还是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它给我的昭示是悠远的,假如能让我的生命全都换作青春,而寿命不得不缩减,我愿意。
(选自《花魂》,有改动)
同学们,两个多月前,你迈进了中学的大门,从此你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学生。在这段中学时光中,也许你遇见了一位影响了你的老师,一个引为知己的朋友,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一本充满魅力的书,一处经常流连的风景……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