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被后人称为“正宗”、“集大成”的词人是( ) A: 秦观 B: 李清照 C: 姜夔 D: 周邦彦 |
2、 | 下列词语中的“书”与“大书特书”中的“书”词义相近的一项是( ) A: 藏书万卷 B: 一封家书 C: 挥毫疾书 D: 楷书行书 |
3、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阳光体育活动计划”,目标就是“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B: “唱得真好!”一个声音响起,“谢谢,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C: 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D: 老师最终还是没有告诉我们应该站在哪儿?什么时候到那儿?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老师对每一个同学都一视同仁。 B: 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C: 战鼓响起,硝烟弥漫,战士们冲向山下敌营,气势锐不可当。 D: 他的设计别出心裁 , 与众不同,所以大家一致赞同用他的设计方案。 |
5、 |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人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①④③② C: ②③①④ D: ②①③④ |
6、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使我市城市环境有了很大改变。 B: C919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大飞机走向成功的一小步,更是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步。 C: 如今,我国科学家已经吹响向以人工智能20为标志的前沿挺进。 D: 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组共进驻了16个省份。大约近2/3省份的督察意见涉及水源保护问题。 |
7、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芳草鲜美(xiān) 此中人语云(yǔ) 为嵁为岩(kān) B: 无人问津(jūn) 关关雎鸠(jiū) 卷石底(juǎn) C: 为宫室(wéi) 八分有奇(qí) 可爱者甚蕃(fán) D: 俶尔远逝(chù) 窈窕淑女(tiǎo) 参差荇菜(xìng) |
8、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置疑 声张 泰然自若 C: 置疑 伸张 悠然自得 D: 质疑 伸张 悠然自得 |
9、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B: 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 C: 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 D: 中国早已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
10、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是我国元末明初时期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的山河;下片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 C: 鲁迅在小说《故乡》中通过塑造闰土这一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者的形象,寄予了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著名文学家。小说透过“我”的眼光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 |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 1 )盛唐诗歌的写景艺术勘称一绝。请你结合颔联说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2 )结合全诗,说说诗中作者所抒发的两种感情。两点说明。 ( 3 )有名家品读本诗的讽喻高超:“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请你结合后两联诗句作分析。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阅十余岁: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尔辈不能究物理: ④如是再啮: (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众服为确论。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寺僧凭借经验,忽而在原地打捞,忽而去下游寻找,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B: 讲学家脱离实际,空谈物理,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代 表的是“据理臆断”的态度。 C: 老河兵却从石性、沙性和水流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判断应该到上游去寻找石兽。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D: 文章启示我们: 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 4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吸取了先秦散文的优点,晚年所写的一部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的志怪小说。其中《河中石兽》正体现出了纪氏语言平易简淡,内容波澜起伏,立意高远的特点。试结合文章内容任选二个特点加以分析。 |
把生命放在征途
陈凌
①或是“怕长胖”,或是“为健康”,或是要“练肌肉”,身边不少朋友都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详细的健身计划。不过,从结果来看,却往往是刚开始热火朝天,越到后面越没啥动力,到最后只能草草结尾。真正能按计划坚持练下来的,并没有几个。不只是健身,工作、生活中,类似的前紧后松、前热后冷的现象,并不少见。
②为什么没能坚持下来?一说起原因,几个回答很具代表性,“工作太忙,没时间”“生活太累,没精力”“雾霾太多,没条件”。事实真是如此么?这些回答,不外乎是说,外部不可抗因素太多,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仔细想想,工作再忙,一周总能挤出个把小时去锻炼吧?生活压力大,跑跑步、出出汗,不正是舒缓压力的有效方式么?这样看来,所谓的原因,其实不过是不想坚持的托词。
③“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这里面的道理就在于,很多事情没有做成,并不是因为目标难以达成,而是我们不想去做、没有去做。《孟子》里有一个“不能”和“不为”之辩。“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前紧后松、前热后冷的情况之所以存在,并非由于“不能”,而在于“不为”。就像毛泽东同志当年所批评的那样,有的人“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如此,别说完成目标了,就是有所进步,恐怕都并非易事。
④一句话说得好,“大多数人想改造这个世界,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一些人之所以会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之所以会在“为”与“不为”之间打转,说到底,还是意志不够坚定。有人曾问一位企业家成功的秘诀,他回答道,关键是要提升自己的承压能力,“别人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我是到了黄河心也不死,因为造一座桥就过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因为搭个梯子就过去。”人一旦有了坚定的意志,就有了开垦人生荒原的铧犁,驰而不息、勇往直前,自不是难事。相反,犹犹豫豫,总想偷个懒、缓口气、歇歇脚,前程荒废不说,就算别人想拉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
⑤人生处处有起点,比起畏葸不前,再晚的出发都不算晚。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外语学习班,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工作人员以为他是来给孩子报名,一问才知道,他是给自己报名。工作人员稍有不解,问他几岁,老人回答是六十八。这么高的年纪,学完课程,至少要两年,“可两年后您都七十了!”老人却不以为意,笑着反问道:“你以为我如果不学,两年后就是六十六了吗?”这一问,问到了紧要处。事实上,人生从来没有什么太晚,所谓的太晚,不过是个人意志摇摆,或自弃于晚不达,或早成而不努力,结果蹉跎岁月,消磨时光。问题是,你可以犹豫拖延,时间却不会。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挥洒了汗水,剩下的,不妨就交给时间吧。
⑥曾读到一首名为《船》的诗,诗中写道:“只要我还有一根完整的龙骨,绝不驶进避风的港湾;把生命放在征途上,让勇敢来决定道路的宽窄、长短。”我想,这才是一个想拥抱独属于自己未来的人应有的模样。
( 1 )选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①就算别人想拉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
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3 )选文运用了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方法,请分别举例说明。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
周志国
睡在稻草上。小憩的庄稼人。贪玩的孩子。阳光洒在温软金黄的草堆上。花儿一样的梦。
我睡在稻草上,是睡在用稻草铺垫的木床上。
从农村出来后的每年春节,我是雷打不动要回老家去的。回到乡下,回到父母的身边。有一年冬天,大雪齐了膝盖,我就是连滚带爬回去的。人回去,心也回去。
父母家里就两位老人,至今没有舍得添一件时尚的家什,没有音乐,没有电视。除了吃饭,我们就从早到晚围着嗞嗞燃烧的木柴火塘,嗑母亲炒的南瓜籽说话,常常要说到夜深了才想起该去睡觉。
这么多年,我只要回去,都和父亲抵足而眠。今年春节回家的第一个晚上,我们说到家里的公鸡都叫了头遍。临睡了,母亲说被子床单什么的,都是新洗了的,还用米汤水浆了。父亲抢过话头,特别补充说,垫絮下面的稻草全部换了新的,是他从草垛里选那壮实金黄的稻草,把袍叶撸干净了,再用菜刀切齐整,一把一把,一层一层铺在床板上,平实,厚实,松软,睡在上面,不比席梦思差。
我的脑海里,迅速出现了父亲做这一切时的情景:视线在草把里探寻,双手在草垛里翻找,拉出来,一只手捏着草尖处,另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张成梳子样顺着草身一次次往下撸,袍叶撸干净了,手上就剩下了金黄的草梗。看看撸得差不多了,就顿齐了用刀切,然后抱到床边细细地铺好。稻草铺好了,再铺上棉絮,铺上床单。看看自己精心忙活打理一新的床铺,只等自己的儿子回来。老人家的幸福像蜜汁样从心底里往周身流淌。
脱去臃肿的外衣,钻到被窝里躺下去,一股熟悉的稻草的气息顿时向我袭来。稻草的味道,稻谷的味道,泥土的味道,甚至父亲的味道整个包裹了我。我没有说话,我调动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嗅觉器官一起感受,一起回味,一起品尝,重温自己生在稻草铺上,睡在稻草铺上的那些过去了的岁月和生活。
我也种过水稻。收获金黄的稻谷,也收获金黄的稻草。季节熟了,把多数的稻谷卖给粮站,把够吃的稻子留给自己。想象着金黄的稻谷加工成雪白的大米去养育天下的生命。也有骄傲,也有自豪。稻谷都安排好了,成堆的稻草则留下来陪着我们过一年里剩余的日子。它的用处很多,切碎了洒上清淡的盐水用它做牛的饲料,晒干了用它来生火做饭,理净了用它来垫床铺,过去它还是庄户人家盖屋面的唯一材料。
自打搬进城里,我们的生活就彻底告别了稻草。垫床的是席梦思,烧饭的是煤电气。我们把稻草扔在了乡下,把与稻草有关的一切都扔在了逐渐淡去的记忆里。甚至好多的日子,我们在梦里都不见了它的踪影。曾记得,第一次睡上席梦思,那一份当了神仙的感觉是何等的美妙。孩子们在床上玩起了弹跳的游戏,我们则在历数稻草铺的简陋与粗糙。谁也不知道,第二天起来,我们都喊腰疼。如今想来,那是不习惯的缘故,并不是席梦思的错。我们尽管对稻草铺还存有一丝留恋,但终究是不会再到乡下去拖车草来垫床铺了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席梦思的软和,忘记了那些与稻草滚在一起的日子。
户外有风,屋后的竹林在沙沙摇响。远处有几声狗吠起落。这个静谧温馨的晚上,我睡在稻草上,睡在父亲身边,我感到异常的踏实与香甜。我做了一个梦:田野里翠绿的禾苗翻起金黄的稻浪,从金黄的稻堆里淌出了白米的河流……在阳光照耀的田野里,我躺在芬芳的稻草上,幸福地睡着了……(本文有删节)
( 1 )文章围绕“稻草床”展开情节,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________→父亲铺稻草床,幸福像蜜汁样流淌→________→告别淡忘了稻草床,习惯席梦思→________。
( 2 )选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①连滚带爬:________
②抵足而眠:________
( 4 )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自选角度,给第九段划线句子作简要点评。2020的一场疫情;亦或是一次比赛,一场旅行;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成长的回忆;师长友人的陪伴,少年的拼搏进取……人生总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事物和时光,让我们从中咀嚼出酸甜苦辣,感受真挚的情谊,发现生活的哲理。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