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混淆 威摄 孤漏寡闻 山崩地裂B: 消毁 揣摹 浮想联篇 味同嚼蜡 C: 呵责 拖踏 不容置疑 百费待兴 D: 炫耀 挑衅 黯然失色 顶礼膜拜 |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延安》的作者是当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贺敬之,这首诗采用山西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使用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山西风情。 B: 《马说》是唐代韩愈的一篇杂文,“说”是“谈谈”的意思,是一种议论文体裁。全文用了借物抒情的方式,对统治阶级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抨击。 C: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出自《庄子》的成语有鹏程万里、越俎代庖、游刃有余和井底之蛙等。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自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关雎》就属于“风”,而《蒹葭》属于“雅”。 |
3、 | 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狗·猫·鼠》中,鲁迅先生追忆童年时救下的一只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B: 《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忆述儿时阅读的感受,赞美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 C: 被鲁迅称为“神魔小说”、林庚称为“童心之作”的是吴承恩的《西游记》。 D: 《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为父亲请医生治病的情景,揭示了一些庸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
4、 | 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 无垠 皑皑 亘古 鞠躬尽瘁 B: 笼罩 忏悔 婉转 迥乎不同 C: 拖沓 矜持 默契 忍俊不禁 D: 负荷 告罄 典藉 鲜为人知 |
5、 | 下图是一张“请柬”。下列关于“请柬”中的措辞,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贤兄”是敬辞 B: “家父”是谦辞 C: “寒舍”是敬辞 D: “愚弟”是谦辞 |
6、 | 对下面文段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A: 既克 既:已经B: 一鼓作气 鼓:击鼓 C: 再而衰 再:两次 D: 望其旗靡 靡:倒下 |
7、 | 下列作家、作品,体裁等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吴敬梓——清代——《儒林外史》——讽刺小说B: 席慕蓉——台湾作家——《贝壳》——散文 C: 契诃夫——《变色龙》——小说——小弗郎士 D: 郭沫若——《雷电颂》——历史剧——屈原 |
8、 | 对《 饮酒(其五)》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 B: “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C: “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 D: 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色,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B: 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暖、响晴的季节。 C: 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感人的千手观音。 D: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而且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
10、 | 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 A: 《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而简洁地描绘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B: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C: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六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D: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采用了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手法,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相关问题。 B: 都是山水田园诗,且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 都歌咏了隐逸的情趣,有一种悠闲适意的情调。 D: 都表达出诗人希望早日脱离尘世、遁入空门的思想。 |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下面的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1 )解释加点词语。①泉香而酒洌 (________)②宴酣之乐(________) ( 2 )赏析《醉翁亭记》这段文字的语言的特点。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恰与够
①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教黄帝。黄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仓颉击节赞叹:对,就是这个——够!
②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什么情况下够了?什么程度才叫够了?很难有个量化。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了许多山名,后来一句“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正好,就够了。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
③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意儿”,坏了。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后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
④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杨修、祢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造出来,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对物质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
⑤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要犯事。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高速向前,如果不慎思,很难遽然而惊:可够了啊?
⑥范蠡功成身退,并留一书信给大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何不去?”文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始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将军,是不是太过了?”王翦大笑道,皇帝见我求田问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王翦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寝。
⑦什么时候是够?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恰是“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是前提是“心”要知足。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人生的理解,所以“恰”字造得好,也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 1 )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
( 2 )试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④段的作用。( 3 )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舍我一些花籽
张丽钧
①初秋真好。走在公园里,花还在热闹地开着呢,却有花籽成熟了。我喜欢哪种花,就径直去采摘那植株上的花籽,不用担心采错。
②牵牛花我喜欢蓝色的。多年前在超市里买过一包牵牛花种子,包装袋的图片上显示的分明是蓝色的花,可开出花来,却是玫红的。怨着那花不遂我愿,也怨着自己太善挑剔,就这样纠结了好几个月;现在好了,我在开着蓝色花朵的牵牛花蔓上采了上百颗种子,我听见它们争着抢着跟我说:“这下你放心吧,我们保证都给你开出蓝色的花!”
③那年春天,我在菜市场买了两包秋葵的种子,回家种了满满一阳台,我跟我家先生说:“你信不信,等这些秋葵开花的时候,咱家的阳台将成为全楼最美的风景!”“秋葵”发芽了,长高了,绿屏风般,茂盛极了,只是迟迟不见有开花的迹象。公园里的秋葵早就开成花山了,俺家的秋葵却似乎忘了开花的使命。入秋了,一米来高的植株居然在顶部打了小花苞。我搬个小凳子,踩上去,端详那花苞,怎么看怎么不对劲,人家公园里秋葵的花苞是圆形的,我家“秋葵”的花苞却是一柄长长的绿色小穗。几天后,绿穗上开出花来,微白,小如米粒,细密排列。我知道自己买了“山寨秋葵”,却不清楚这被我精心伺候了好几个月的究竟是何等植物,心里这个闷啊!终于采下两片叶子,拿到学校给生物老师看,结果,生物老师也不认识,只是反复说“这叶子跟秋葵的叶子可真像啊”。拈着那两片叶子,要扔到垃圾箱,打扫垃圾的师傅看见了,问我道:“从哪里采的粟子叶啊?”我一听,大喜过望,遂俯身请教。老师傅说:“这东西结的籽儿叫粟子,可以喂鸟;这叶子跟秋葵是有点像,可它有股清香味儿,人们吃烧烤时,拿它卷肉,可去油腻。”——老天!我居然养了一阳台粟子!
④有了“种错花”的经历,如今能够眼睁睁瞅着花朵、准确无误地采花籽,心里那个美、那个得意、那个解气啊!
⑤我采了蓝色牵牛的花籽,又采了粉色秋葵的花籽,还采了一些黄色草茉莉的花籽。当我去采红茑萝花籽的时候,碰上一个老园丁,他问我采这东西干嘛用,我回答:“种啊。”他笑了:“这小贱花有啥种头?”我没有回答他,而是在心里问自己:“你说你咋就这么近乎神经质地稀罕着这些‘小贱花’呢?是因为她们亲切,还是因为她们皮实?或者就是因为你自己原本就是一朵跟大富大贵无缘的花呢?”
⑥我是带着感恩的心采摘花籽的。边采摘边在心里说:“谢谢你舍我一些花籽!”——谢谁呢?谢天?谢地?谢植株?我说不太清,反正就是觉得该谢。
⑦“保真”的花籽带给人踏实的欣悦。在一粒花籽上想象花开,既是现实主义,又是浪漫主义。
⑧我家先生收拾出了一个三平方米左右的空调外机间,本想堆破烂用,我央他把这个空间送给我做花房,他慨允,却讥诮我道:“整个一个农妇转世!又要种一花房粟子?”现在,我骄矜地揣着一裤袋大地馈赠的花籽,突然有了想法——我要让花房的北篱笆(刚刚网购的)上爬满蓝牵牛,西篱笆上爬满红茑萝,再把所有空花盆都种满粉秋葵和黄茉莉。等大雪纷飞的时候,我家花房花开正盛。到时候,我或许会拉上老闺蜜,得意洋洋地跟她说:“走,上我家的‘袖珍花房’喝杯咖啡去!我要让你亲眼看看,我怎样成功偷得三平方米的夏天……”
( 1 )作者在叙述“种错花的经历”时,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次经历。①联系上下文说说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现在,我骄矜地揣着一裤袋大地馈赠的花籽。
②从修辞或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③自然段里的划线句子。
“秋葵”发芽了,长高了,绿屏风般,茂盛极了,只是迟迟不见有开花的迹象。
( 3 )文中的“花籽”明明是“我”采的,却为什么取题“舍我一些花籽”?通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①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②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朱自清《春》)
③花房的北篱笆(刚刚网购的)上爬满蓝牵牛,西篱笆上爬满红茑萝,再把所有空花盆都种满粉秋葵和黄茉莉。等大雪纷飞的时候,我家花房花开正盛。到时候,我或许会拉上老闺蜜,得意洋洋地跟她说:“走,上我家的‘袖珍花房’喝杯咖啡去!我要让你亲眼看看,我怎样成功偷得三平方米的夏天……”(张丽钧《舍我一些花籽》)
写作:
请以“难忘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并能具有完整的记叙要素和清晰的结构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