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东莞大朗洋洋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静谧 云霄 化装品 花团锦簇
B: 诀别 企盼 蓝汪汪 美不盛收
C: 匿笑 感慨 探策仪 翻来覆去
D: 荫蔽 干燥 水墨画 人声鼎沸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 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 , 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C: 气吞山河的三峡大坝在长江上作威作福 , 为长江流域的防灾及工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D: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 , 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真是汗牛充栋
B: 互联网技术拉低了传播的门槛,传统媒体在传播上的专业壁垒荡然无存
C: 现在一些媒体为了制造一些所谓“独家新闻”,故意断章取义 , 使事情失去原本的样貌,散播“负能量”。
D: 匠人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技艺,心无旁骛 , 精益求精,无愧匠心。
4、下列句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

②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奠定基础。

③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

④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

⑤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

⑥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必需品。

A: ③①⑥④⑤②
B: ③②⑥④⑤①
C: ②⑤⑥④①③
D: ②⑤⑥④③①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______。

②那篓紫红色的杨梅,每一粒的样子都很好看,像一个个深红色的绒线球似的,从我的记______。

③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 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里。

A: 好奇 滚过 挥发
B: 好奇 滑过 挥发
C: 新奇 滚过 发散
D: 新奇 滑过 发散
6、下列解说无误的一项是( )
A: 他是一个心思精巧的人,巴掌大的地方也能开出一个小商店来。 解说: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 说长道短,鸦雀无声,故弄玄虚,卷帙浩繁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不同。
C: 一位穿着红色马甲的中年妇女,正吃力地清扫着那杂乱的满地黄叶。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中年妇女正清扫满地黄叶”。
D: 随着全国性的“新家庭教育”现场会的召开,与会的家长们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7、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shěnɡ) 撺(duo) 水(fú) 船(zhào)
B: 油(mó) 脑(pàn) 气(chuǎi) 奋(kànɡ)
C: 杂(rǒnɡ) 然(mò) 静(tián) 然(jiá)
D: 炕(lì) 神(kān) 旋(wò) 争(sònɡ)
8、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弧形 卧波 合拢 暴涨
B: 和谐 碑文 冲毁 推崇
C: 胜景 序幕 残陨 雄跨
D: 要道 侵略 倾听 拱圈
9、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辍学 镌刻 唾手可得 未雨绸谬
B: 谩骂 威慑 水泻不通 冥思遐想
C: 赃物 挑衅 怏怏不乐 因地制宜
D: 阑珊 风骚 自出心裁 笑容可掬
10、下列选项中画横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pìn) (bǔ)育 (yàng)怏不乐 不可摸(zhuō)
B: (zhì)痛 (liǎn)谷 海市(shèn)楼 夺(kuàng)而出
C: (zuàn)着 (zēng)恶 人不倦(huǐ ) 踉跄跄(niàng)
D: (wěi)琐 (léi)弱 慷(kǎi)淋漓 悲天(mǐng)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宴词

(唐)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①畎:quǎn,田间小沟。②棹:船桨。

( 1 )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 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1 )《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到________1362年间的史事。
( 2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卿今涂掌事 ②但涉猎
B: ①蒙辞军中多务 ②自为大有所益
C: ①往事耳 ②大兄何事之晚乎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北冰洋的“无冰之夏”》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冰洋的“无冰之夏”

叶盛

①科学家近期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北冰洋很可能在2034年迎来一个“无冰之夏”。

②北极海冰不是一成不变的。北极海冰在一年中会发生动态变化:夏季持续融化,在9月前后达到最小面积;冬季持续结冻,在3月前后达到最大面积。近几十年来,由于北极地区气温持续升高,海冰在夏季的面积随之持续减少。

③研究表明,北极海冰在持续减少。以海冰年龄为例,1988年25%左右的北极海冰持续冻结4年以上,2013年这个比例降到了7%。在过去60年里,北极海冰的厚度也在变薄。通过卫星观测,1979年至2000年,北极夏季最小海冰范围平均为670万平方千米。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数值在2012年达到最低,只有近334万平方千米,又减少了一半左右。

④北极海冰减少,直接影响到生存在海冰上下的各种生物。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是在北极海冰上换气或休息的海豹,而北极熊在水下的活动能力远远不及海豹。因此,海冰减少严重影响到北极熊的捕猎成功率,导致其种群近几十年来锐减。北极海冰减少还导致了海冰区域的海水盐度显著降低。这种盐度的显着降低会改变一些浮游生物的生存状态,进而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

⑤北极海冰减少,还会影响全球气候。由于液态水比冰的热容量更大,北冰洋一旦在夏天失去海冰的覆盖,就会吸收并存储更多的热量,从洋流和大气循环等多个方面扰乱现有的气候状态。

⑥北极上空极低温的气团被一圈极地高速环流围绕着,不会轻易扩散。有研究发现,海冰的消失会削弱这圈极地高速环流,导致北极的低温气团向低纬度地区扩散。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实际上是全球变暖的结果。

⑦北极海冰减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在航运方面,北冰洋航线成为可能,将大大缩短从太平洋沿岸前往西欧和北欧的航海距离。然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远不能抵消海冰融化相关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⑧北极海冰减少,也与地球倾角等因素有关。由于地球的自转轴曾比现在更为倾斜,导致极地接受热辐射更多,北极很可能在1万年前就出现过“无冰之夏”。然而,地质学因素的改变都是极其缓慢的,至少以万年为单位,因而从这一角度无法解释当下海冰面积的急剧变化。

⑨“无冰之夏”是北极海冰减少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根据计算机模型模拟计算,北冰洋出现“无冰之夏”的时间点可能在2030年至2040年之间,2034年只是可能性最大的年份。由于气候是非线性系统,对模型的建立方式和条件设定非常敏感,科学家们一般都比较谨慎保守。从以往实际发展来看,一般都会比预测提早到来。

⑩人类的碳排放是过去200年来影响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如果人类不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做出实质性改变,全球平均气温在21世纪末将上升1.5摄氏度以上。在没有跨越式科技发展的前提之下,这一温度上升幅度将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北冰洋的“无冰之夏”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 1 )下面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北极海冰夏季持续融化,9月面积最小;冬季持续结冻,3月面积最大。
B: 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是在北极海冰上换气或休息的海豹,而北极熊在水下的活动能力远远超过海豹。因此,海冰减少提高了北极熊的捕猎成功率。
C: 北极海冰减少还导致了海冰区域的海水盐度显著降低。这种盐度的显着降低会改变一些浮游生物的生存状态,进而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
D: 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实际上是全球变冷的结果。
( 2 )本文围绕北极海冰减少这一中心展开,作者为什么以“北冰洋的‘无冰之夏’”为题目?结合全文内容,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冰之夏”是北极海冰减少最终一定会出现的结果;题目中的引号具有强调北冰洋出现“无冰之夏”的时间点一定是在2030年至2040年之间的作用;与文章的开头、结尾形成呼应。
B: 作者以“北冰洋的‘无冰之夏’”为题目,说明了北极海冰是一成不变的这个特点;也有介绍北极海冰减少不会直接影响到生存在海冰上下各种生物这一情况的作用;能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 “无冰之夏”是北极海冰减少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题目中的引号既表特指,又表强调,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文章的开头、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D: 作者以“北冰洋的‘无冰之夏’”为题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北极在1万年前就出现过“无冰之夏”是实际情况;强调了北极海冰在一年中不会发生动态变化的特点;有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
( 3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几十年来,由于北极地区气温持续升高,海冰在夏季的面积随之持续减少。
B: 第③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北极海冰在持续减少的现象,说明了北极海冰减少不会影响全球气候的特点;④~⑦段都是在说明北极海冰减少也有有利的一面。
C: 第⑨段中运用“可能”“可能性最大”“一般”等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如果人类不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做出实质性改变,全球平均气温在21世纪末将上升1.5摄氏度以上。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童年
①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②后来从姥姥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姥爷分家。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不及待了。
③他们怕母亲向姥爷讨回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而结婚被扣下了。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
④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奥卡河对岸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吵翻了天。
⑤我们刚到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
⑥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立了起来,俯身向前,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狗咬般地龇出了牙
⑦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公鸡打鸣一样地叫:“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
⑧姥姥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⑨“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
⑩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背冲着大家,一声不吭。
⑪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 1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 家。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 (填职业) , 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以上节选内容写的是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 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童年》的悲剧是以 这悲惨的一幕结束的。

( 2 )分析画线部分语言的表达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任选一题
(1)题目:藏在 的温暖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准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