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B: 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里? C: 母亲总爱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D: 我每次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都会被阿长那淳朴的爱所感动。 |
2、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 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 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 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
3、 |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 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将自己的情与志融于景中,情景交融。 B: 写景动静结合,“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静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动景。 C: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 D: 本诗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伟大的政治抱负和壮阔胸襟。 |
4、 | 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 ) A: 断头今日意如何 B: 南国烽烟正十年 C: 投身革命即为家 D: 创业艰难百战多 |
5、 | 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 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B: 馈赠/击溃 懈怠/浑身解数 发窘/迥乎不同 C: 嗥鸣/翱翔 伛偻/丝丝缕缕 行辈/本色当行 D: 惬意/箱箧 掺和/和蔼可亲 搓捻/嗟来之食 |
7、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撰文(zhuàn) 炫耀(xuàn) 迸裂(bèng) 风尘仆仆(pú pú) B: 蹒跚(pán) 无垠(yíng) 蓦地(mò) 单枪匹马(pī) C: 纶巾(lún) 濡湿(rú) 迁徙(tú) 憨态可掬(jū) D: 辍学(chuò) 憧憬(tóng) 横亘(gèng) 乐以教和(yuè)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是否能学以致用,是决定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B: 经过“学会感恩”主题班会,真的使我受到很大的触动。 C: 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D: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仿佛又看见外面绿树发芽和新翻的泥土气息。 |
9、 | 下列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恣睢 顿开茅塞 自惭形秽 娇揉造作 B: 困厄 歇斯底里 傅庸风雅 不言而喻 C: 恪守 扭捏作态 形锁骨立 李代桃疆 D: 褴褛 持之以恒 相得益彰 与日俱增 |
10、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踱步/镀金 宁静/息事宁人 言简意赅/骇人听闻 B: 亲戚/亲家 嗫嘴/蹑手蹑脚 兴师动众/即物起兴 C: 住宿/星宿 畸形/掎角之势 泾渭分明/不胫而走 D: 收敛/眼睑 奔丧/丧家之犬 功亏一篑/振聋发聩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后游 [唐]杜甫 寺忆曾②游处,桥怜③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④,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⑤薄,沙暄⑥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⑦? 【注】①后游:这里指重游修觉寺。②曾;一作“新”,一作“重”。⑤怜:爱。④有待:有所期待。⑤烟光:云靄雾气。⑥暄;暖。⑦复何之:又去往哪里呢? (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带着游修觉寺的回忆跨过小桥再次登山访古刹。 B: 颔联则转人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正是人有意,物有情。 C: 颈联诗人在概述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晚景的画面。 D: 尾联表面看来好像仍是赞美此处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 ( 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语的“寺”和“桥”提到谓语动词“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最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重游时感情上的深进。 B: 领联是很含蓄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 C: 本诗采用散文句式,极为平顺自然。这一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D: 这首诗写得表面沉郁,实则豁达,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来表现这样的情感。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陈涉世家(节选) 广故数言欲亡 ( 3 )下列不属于徒属“敬受命”原因的一项是() A: 吴广“苦肉计”获得成功,激起了众士卒。 B: 陈涉的鼓动分析,激发了众士卒求生欲望。 C: 吴广一向爱护士卒,有一定群众基础。 D: 吴广表达出自己要当王侯将相的雄心。 |
藤野先生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a.“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b.“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c.“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c. “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饮水与健康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含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须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另外,饮料中含糖,喝多了会抑制摄食中枢,人容易“反食”。
(选自《自然与人》,有删改)
读下面几行诗,按要求写作。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春天∕原来,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青春∕原来,我只把青春当成了一段时间
我以为自己懂得了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了早餐
我以为自己懂得了友情∕原来,我把朋友当成了玩伴
……
请以“原来我没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得抄袭本卷中的材料;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