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天的人民公园,花红柳绿,满眼的珠光宝气 , 游客们无不感到繁华和欢悦。 B: 围绕反对“四风”,重点整治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服务不主动、不贴心,纪律性不强,“为官不为”,上推下卸、殚精竭虑、办事效率低等问题。 C: 读书的确是个不折不挠的过程,只有经历过地狱舨的历练,你才能脱胎换骨,取得一片新天地。 D: 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 , 引人注目。 |
2、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B: 27日,欧盟峰会第二轮会议落下帷幕,此前外界瞩目的关于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希腊债务减记以及欧洲银行业资本补充的三大议题据悉已初步达成一致协议。 C: 白菜爸爸这个亲切的名字是北京光爱学校的孩子们给校长石青华起的,因为最初的时候孩子们每天每顿饭只能吃白菜。 D: 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 |
3、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明与亚洲众多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 同时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前行。 B: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 美国挑起的新一轮贸易战将可能抑制全球的经济增长。 C: 走进温宿大峡谷,奇峰林立,如千年古堡,像巨轮飞渡……全国各地的游客接踵而至。 D: 贝聿铭留给了世人一幢幢栩栩如生的精美建筑,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 |
4、 | 岳阳楼是江南名楼,古代无数文人登临揽胜,下列诗句中不能与“岳阳楼之大观” 对应是( ) A: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B: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陈与义《登岳阳楼》) C: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
5、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苏州园林据说有大约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B: 书店是汇集书籍的“知识海洋”,是人们汲取智慧养料、实现心灵沉淀的绝佳场所。 C: 如果有需要的话,只有一个桥孔,就可跨过江了。 D: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构想提出三年来,引起世界沿线国家的广泛。 |
6、 | 下面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那些在体育锻炼上意志不坚的孩子,将来在工作上也更有可能拈轻怕重 , 意志不坚。 B: 对别人说的话千万莫要断章取义 , 这样总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误会。 C: 他做事向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 非尽善尽美不可。 D: 历史上不少忠臣义士,尽忠进谏,结果却是或被挖心,或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芳。 |
7、 | 选出加下划线字读音都相同的一组( ) A: 受益匪浅/土匪 侮辱/污蔑 B: 姹紫嫣红/殷红 热泪盈眶/门框 C: 深恶痛疾/恶疾 鞠躬尽瘁/憔悴 D: 不可捉摸/琢磨 纠结/针灸 |
8、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慷慨淋漓 马革裹尸 戛然而止 鞠躬尽瘁 B: 锋芒毕露 妇儒皆知 一拍既合 人迹罕至 C: 变幻多姿 铤而走险 杂乱无章 迥然不同 D: 悲欢离合 叱咤风云 鲜为人知 目不窥园 |
9、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沁园春”为词牌名,此前所学的“如梦令”、“渔家傲”、“水调歌头”也都是词牌名。 B: 古诗词中常可见“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写到了“寒露”的节气。 C: 《故乡》、《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D: 古人对年龄有特别的指代方式,按照从小到大的排顺序应该是“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 |
10、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热忱(chén) 吝啬(lìnsè) 着落(zhuó) 咄咄逼人(duō) B: 称职(chènɡ) 蜷伏(quán) 贮蓄(shù) 拈轻怕重(niān) C: 怂恿(sǒnɡ) 庇护(pì) 笃志(dǔ) 眈眈相向(dān) D: 徘徊(páihuái) 哺乳 (fǔ) 分歧(zhī) 随声附和(hè)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 1 )这首词虽短,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早晨写到________;就景物而言,写了江水、楼、帆、斜晖、________。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失望再到________。( 2 )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梳洗罢”,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B: “独倚望江楼”,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 C: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 D: 这首词以空灵豪放之笔塑造了一位深情盼望征夫归来的思妇形象,意思含蓄深沉,不太容易理解,是婉约词的典范之作。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肃王与沈兀用① (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②,馆于燕山愍忠寺。暇目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③,凡三干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③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阚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阀,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④,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⑤。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⑥也。 【注释】①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第五个儿子,封肃王,后出使金国不归。沈元用:宋朝大臣。②虏:指北方的金国。③偶俪:对仗工整。④矜:夸耀。⑤他语:说别的事情。⑥骇服:吃惊佩服。⑦诬:虚假。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词。①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________ ②元用素强记________ ③取纸追书之 ________ ( 2 )下面句子与“即取笔尽补其所阙”中的“其”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B: 而竖其左膝(《核舟记》) C: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肃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
儿童读物是否需要分级
【新闻事件】
2018年9月初,武汉的童先生在今年刚上小学的孩子的读物中发现了一本《恐怖童谣》,书里面有很多杀人、抛尸的细节,自己看了都疹得慌,然而孩子对此却表现得很是茫然,这让童先生很为孩子担忧,也对读物推荐机构颇有微词。
随即,在北京某图书大厦,搜狐网记者查询到了童先生提及的图书信息。信息显示,这是一本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有书号,放置货架位置为“文学部”,不过,库存为“0”。
“这其实是一本悬疑推理类图书,就是一部文学作品,不是少儿书。”读者周女士表示,每本图书在封底上都有上架建议,其实就是简单图书分类,家长很容易甄别是不是童书,“但由于阅历所限,孩子自己买书的话,可能比较容易受‘童谣’二字误导”。
【网友声音】
网友宰予、别样花华:这样的书可以出版吗?出版社和作者为了挣钱已经疯了……
网友蝴蝶为谁:书籍本来就是分类的,书店也不是童书店,家长要管好自己的孩子,家长有些小题大做,草木皆兵了……
网友打开灯光照照暖:6月初,就有媒体曝光了从境外网站流入的“邪典视频”,孩子们熟悉的卡通形象在视频中演绎起血腥暴力色情的情节,这难道不会戕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吗?很多地方的图书市场,恐怖、惊悚题材的书籍和儿童书籍一起摆放在书店中,真让人担心呀……
【相关评论】
“纯粹以恐怖情节来哗众取宠的恐怖、惊悚类图书的确应该严格管制,但是,对于有较高审美价值及教育意义的恐怖类作品,还是应当允许其出版,以保护文学艺术创作和未成年人阅读此类作品的权利。”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秦涛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别让“恐怖童谣”摇落了童年的芬芳》东方网5月5日)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部署的“护苗”行动中,截止5月底,全国共收缴非法出版物210余万件,其中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17万余件。(《“恐怖童谣”引发讨论:图书分级到底有无必要?》(中国新闻网6月8日)
“身为父母,肯定不愿意孩子读太多恐怖、血腥细节的书,担心引发孩子模仿或者心理受影响。”一位家长说,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难以全面顾及孩子的读物选择问题,“除了打击非法少儿出版物外,还希望能将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的字样印在图书封面上,给家长、书店,也给小读者自己做个参考”。(《藏在书里的“大灰狼”》(检察日报6月12日)
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曾推出中国首个“儿童青少年图书分级研发标准”,属于阅读分级,对提升孩子阅读能力比较有帮助,与图书分级还不太一样。
“我们所说的图书分级,是尽量避免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提早接触到不好的内容、避免他们去模仿等,这对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必要。”
至于具体细则,袁晓峰建议,可以按年龄划分:比如什么书14岁以下孩子可以读,什么书成年后可以读等等,“再结合书的内容确定分级方式,类似电影分级”。
袁晓峰觉得,出版机构首先要负起应有的责任,非少儿读物要有明确标识,销售方要尊图书合理分类,按照标准严格执行,把合适的书卖给合适的读者,慢慢全社会达成共识,类似“恐怖童谣”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图书分级,迫在眉睫》未来网6月9日)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一天对此有不同的观点,在他看来,让书店销售人员分析判断哪一本书适合,哪一本书不适合,显然不现实。“尽管书店要承担责任,但是因为缺少‘合适’与‘不合适’的标准,很难准确判断所出售的每一本书是否都适合未成年人阅读。“其实出版条例中已有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进行区别对待的含义,不过因为缺少统一的、明示的责任要求,而没有得到实际落实。”陈一天指出。
(《儿童阅读分级:你选对书了吗?》搜狐网10月17日)
( 1 )用简洁明了的一句话来概括【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并完成文后的练习。
我和花衣吹笛人谈了一些什么呢?没有什么需要保密的,完全可以公开。(笑声)首先我招呼他:"哈罗!穿花衣服的先生,您好哇!原来,您藏在人群中,叫我好找!"他似乎抱歉地耸了耸肩膀,(笑声)接着,我就对他自我介绍:"我是一个中国作家,在那遥远的东方,我读过你们德国作家写的关于您的书。我了解您,您是一位本领高强的魔法大师,您有一支魔笛,这会儿,它就捏在您的手中,不是吗?"可是,花衣吹笛人既不点头,也不走开,只是一个劲儿地瞅着我,眼珠子眨也不眨,仿佛在打量我说的到底是不是真话。(笑声)我不管这许多,便开始求告他:"喂,伙计!自打我来到联邦德国,就听到人们在抱怨,说是如今有不少德国青年,只顾个人轻松快活,不愿结婚成家,因此……(全场活跃,交头接耳)儿童越来越少了,人口结构也出现了老化的趋势……(热烈鼓掌,欢呼,跺脚)我很同情德国人,喂,先生,您听明白了没有?我很同情德国人,先生,请您再也不要把海姆佗的孩子带走了,行吗?"(热烈鼓掌,欢呼,跺脚)我见这位魔法大师动了心,便又趁热打铁,对他解释:"过去统治海姆佗的那帮该死的贵族老爷,早就完蛋了!他们说话不算数,又愚蠢,又小气,如今的海姆佗市长和他的同僚先生们,可是一些信守诺言的好人!(欢呼,鼓掌)假如他们应许了您什么,只管伸手向他们要好了!他们会给的,一定会给的,我知道,现在的德国人有的是钱……(哄堂大笑,鼓掌)因为,联邦德国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不过,听了我这一番话,花衣吹笛人是怎样考虑的,我可来不及讨个回音,因为,接见的时间到了,我们的司机Uwe Laue先生催我上车了,我只来得及最后大喊一声"行行好吧,先生!"(大笑,跺脚,热烈鼓掌)便直奔这座大厅。
( 1 )讲演者在这段话中指出了德国存在的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2 )这段文字中括号里的内容反映了什么的变化?你从中可以看出些什么?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2)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