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广州市日本人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乃记之去(然后,就,顺接关系)
B: 宫使驱惜不得(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无意义)
C: 庄子与惠子游濠梁之上(介词,在)
D: 吏呼一怒(副词,什么)
2、下列莎士比亚的剧作中不属于悲剧的是( )
A: 《麦克白》
B: 《李尔王》
C: 《威尼斯商人》
D: 《奥赛罗》
3、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怜(mǐn) 推(sǎng) 深(ān) 鞠躬尽(cuì)
B: 吸(shǔn) 腼(diǎn) 惜(lìn) 而不舍(qiè)
C: 性(pǐ) 见(piē) 消(mǐ) 海市楼(shèng)
D: 熟(xián) 尬(gān) 责(jí) 皮开肉(zhàn)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金沙湖景区修剪和栽种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B: 2016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C: 在推进“大阅读”活动中,我校专门开辟了“走进经典名著”、“我与文学巨匠对话”等活动。
D: 随着“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县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无常》描述儿时所见“无常”形象,暗含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的辛辣嘲讽。
B: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句话中的“他”是寿镜吾先生。
C: 《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D: 铁扇公主不借扇子给孙悟空的主要原因是孙悟空请来了南海观音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因此而结仇。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宋濂,明代文学家,所作《送东阳马生序》是他的名篇。篇名中的“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是一本书的“序言”。
B: 课文《我的母亲》选自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的《胡适自传》。文章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母亲所给予的“做人的训练”的不尽感激。
C: 再塑生命的作者,是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创造生命奇迹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
D: 《马说》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文章借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寄托了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7、在下面文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燕子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声匿迹。


A: ①偏 ②籁籁 ③销
B: ①翩 ②簌簌 ③销
C: ①偏 ②簌簌 ③消
D: ①翩 ②籁籁 ③消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意思不在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C: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D: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这是为什么呢?
9、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在求学路上要认真处理学习与思考关系,真正做到二者相辅相成。
B: 暑假小辉跟随家人来到大海边,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来形容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再合适不过了。
C: 到了秋天,秋雨连绵,道路上枯叶满地,一片萧瑟。让人不禁想起“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D: 进入初中,开启新的学习之旅,父亲希望小琪能够爱上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于是选择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句写成对联粘贴在女儿的书房门口。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 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C: 航天员举着国旗,如果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D: 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完成下列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1 )“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 2 )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 1 )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隐天蔽三省吾身
B: 沿溯阻 巘多生怪柏
C: 可以调琴,阅金经 素湍绿潭
D: 每至晴初霜 辞爷娘去
( 2 )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蒙辞军中多务
B: 春冬时 何陋
C: 渔会歌日 人未独亲其亲
D: 三映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动静结合。写山,以动为主,文势舒缓;写水,跌宕多变,夏水激荡奔放,春冬之水静中有动,秋水枯瘦凄清。
B: 第3段中,“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
C: 第4段写三峡的秋景,以其代表性的动物“猿”来表现,先直述其声凄异,再引渔歌为证,情景交融,渲染了秋天的凄凉萧瑟。
D: 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巧妙,语言凝练生动,行文富于变化,多采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收放有致,节奏鲜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 4 )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善借者赢天下

王飙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油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油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这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业伟绩。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不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蚊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6期,有改动)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第④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 4 )“借”是大学问。结合选文及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善借”二字的理解。

【材料一】张先生急于用钱,向地下钱庄借了高利贷,结果落入对方陷牌,差点就家破人亡。

【材料二】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意在大展宏图,却因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 的问题而卡壳,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益,反而造成巨大浪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守住自己的阵地

叶剑秀

①午夜时分,寒风打在脸上,张俊丽匆忙返回县医院。豫西山区的鲁山县,此刻大街上冷清空荡,没有几个人影。

②好在家离医院不太远,紧赶一步是一步,时间就是生命。

③几个小时前,张俊丽刚回一趟家。这是腊月廿九以来她第一次回家。不得不回去,家里两岁多的女儿出现低烧症状。接到家里的电话,她心急如焚。母女连心啊,何况现在又是疫情期间,难怪她这么着急。安顿好手头的紧要事,她急忙赶回家里。

④张俊丽是儿科医生,到家后很快给女儿做了诊治,幸好是常见的感冒发烧,张俊丽心里踏实许多。

⑤面对这个家,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公公婆婆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三个月前几乎同时住院手术,出院后生活处于半自理状态。丈夫在电力部门工作,此刻正奋战在抗疫一线,很少回家。十二岁的儿子懂事,分担了许多家务。

⑥选择从医,或许就意味着很多舍弃。张俊丽想想都心酸,亏欠老人和孩子太多,以后慢慢给他们补回来吧。

⑦张俊丽安抚好公公婆婆,正给女儿喂药,电话就响了,是医院那边打来的:接诊一位五岁男孩,连续发热五天,精神虚弱,情况比较危急,疑似新冠肺炎,您不来不行。

⑧先实施单间病房隔离,我马上到。

⑨张俊丽准备出门,婆婆问,还要走啊?

⑩妈,我不去不行,人命关天。

⑪婆婆叮嘱说,出门把围巾包紧,自己小心点。

⑫儿子为她递上口罩,默默地帮她拉拉衣服,给妈妈送行。

⑬她强忍住眼泪,抱一下儿子,吩咐说,照顾好爷爷、奶奶,还有妹妹。

⑭到了医院,张俊丽马上投入紧急救治。又是通宵鏖战,当患者抽搐缓解、体温下降的时候,张俊丽和同事们的脸上,才终于露出笑意。患者病情趋于平稳,同事们这才发现,张俊丽没穿防护服。张俊丽说,看到情况危急,来不及了。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可能就会对不起一条幼小的生命。

⑮又是一个夜晚。半夜一点多了,张俊丽查房回到医护室,疲倦地瘫坐在椅子上,刚闭上眼,突然又站起来,穿上防护服,对一名护士说,跟我去隔离区。护士劝道,你吃点东西再去吧。张俊丽摆摆手,时间不等人,隔离区那位女病人情绪不稳定,心理疏导刻不容缓,得过去看一看。

⑯这是一位三十岁的女性,被诊断为疑似新冠肺炎。因心理恐惧,情绪波动较大,一度要放弃治疗。

⑰张俊丽与患者如姐妹般交谈。三个多小时过去,这位患者终于放下心理包袱,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⑱几天后,这位疑似患者被排除感染新冠肺炎。出院那天,外面阳光很好,张俊丽送给她一束花。她抱住张俊丽泪流不止。

⑲累吗?累也得挺住,不能有半点退缩。张俊丽的请战书是这样写的:目前,新冠肺炎来势凶猛,需要大量医务人员,疫情就是命令,医院就是战场。我年富力强,抗压能力强;我是科室主任,我是内科党支部书记,我是医院专家组成员,我义无反顾,积极请战,让我先上!

⑳请战书上,她郑重地按下了鲜红的指印。

眼里布满血丝,身体严重透支,匆忙的间隙,她坐在沙发上打个盹儿。张俊丽和她的战友们,不知道一天吃多少东西,说不清楚一天睡几个小时,但是,她们却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她们负责治疗和护理的每一位患者的情况

有风险吗?医护人员比谁都清楚,和传染病人打交道,随时都有感染的可能,不能有半点儿疏忽。竖一次大拇指,击一次掌,就是一次加油;拍一下肩膀,就是一次抚慰。他们用简单的手势,相互鼓励。

平时是普通医生,现在是冲锋战士。战场上只能咬牙坚持,没有退路,可能还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张俊丽鼓励战友们:“咱们不畏困难,多做一些,离疫情结束就更近一些,我们守住了各自的小阵地,全国的大阵地也就守住了!”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15日)

( 1 )请根据情节,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

事 件

感 受

张俊丽回家探看女儿

着急

心酸

张俊丽给疑似患者心理疏导

坚定


( 2 )第①段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3 )第 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 4 )文章完整引用张俊丽请战书的内容,有什么用意?
( 5 )结尾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题目:“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请你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题,结合你学校或家庭的生活写一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