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这里只有没有使我失望。到处都是绿,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似的。这绿色像音乐,涤清了心中的忧虑。 A: “涤清”“忧虑”都是名词,“轻轻地颤动”“空中与心中”都是偏正短语。B: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这个句子中,“夏天”作主语。 C: “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句是因果复句。 D: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把“这里”和“只有”调换位置。 |
2、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诀别 嘹亮 人声鼎沸 神采奕奕 B: 鉴赏 静谧 骇人听闻 杞人忧天 C: 凌乱 祷告 大相径庭 畏罪潜逃 D: 缥缈 余辉 愰然大悟 翻来覆去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杭州特有剧种——“杭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 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 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
4、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B: 一方困难八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在大家的帮助之下又重建了家园。 C: 老师浮光掠影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沉迷游戏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画虎类犬。 |
5、 | 对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修改:把“及时应对”与“随时发现”对调。B: 有没有接触过活禽,成为我们判断被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依据之一。修改:在“被”前面加上“是否”,或删除“有没有”。 C: 莫言之所以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是他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修改:删除“的原因”或“之所以”。 D: 南平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修改:把“加快”改成“加强”。 |
6、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 B: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C: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小说有《子夜》《林家铺子》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D: “五体投地”中的“五体”指双手、双膝和头;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八两”中“八两”即半斤;“点卯”一词因我国旧时政府机关在卯时查点到班人员而得来。 |
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绯红 尴尬 诘责 翻来复去 B: 虐待 真谛 褪尽 盛气凌人 C: 禁锢 凛冽 污秽 粗制烂造 D: 犀利 溺爱 琐事 暗然失色 |
8、 | 对下面文段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B: 指:向。 C: 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 D: 戾:至。 |
9、 | 下面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世间万千滋味早有先人尝遍,读过多少警世名言,我们还是会不由自主地重蹈覆辙。B: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C: 固定时间的睡眠有助于规律生活的养成,养成一定的自我生理时钟是营造优质睡眠的不二法门。 D: 他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期期艾艾地半天没说完整一句话。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刀把/把脉 糊弄/养家糊口 一哄而散/哄堂大笑 B: 灌溉/气概 泥淖/风姿绰约 齿颊生香/汗流浃背 C: 供给/供奉 呱唧/呱呱坠地 弹尽粮绝/弹丸之地 D: 高擎/提挈 杀戮/戮力同心 群英荟萃/猝不及防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 1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________之情的自然流露。( 2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常燕居深念。陆生往请,直入坐,而陈丞相方深念,不时见陆生。陆生曰:“何念之深也?”陈平曰:“生揣我何念?”陆生曰:“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陈平曰:“然。为之奈何?”陆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亦报如之。此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陈平乃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陆生为饮食费。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藉甚。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节)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①恐祸及己________ ②则吕氏谋益衰________ ③何念之深也________ ④遗陆生为饮食费________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陈平乃以奴婢百人 A: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B: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C: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 3 )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①生 揣 我 何 念(标在动宾之间) ②绛 侯 与 我 戏(标在主谓之间)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 ( 5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陆贾的人物性格。 |
阅读《通往伟大心灵的最好途径》一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今天的人可能很难想象18、19世纪的欧洲人是怎样地热爱阅读。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卢梭出生于日内瓦,那里的居民有三分之一从事钟表制造、珠宝加工和纺织业,人民勤劳而衣食颇丰,但不尚奢侈,崇尚自由、理性和良知。工人们在闲暇时常常阅读孟德斯鸠、牛顿等人的著作(这对今天的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卢梭回忆说:“每天吃过晚饭,我们就开始阅读这些书籍,往往通宵达旦。”这位思想家认为,童年时代的这段经历是自己在以后的艰难岁月中没有沉沦的重要原因。
②俄国的天才导演塔可夫斯基也多次谈到阅读经典对他的影响。他说:在我孩提时代,母亲第一次建议我阅读《战争与和平》, 而且于往后数年中,她常常援引书中的章节片段,向我指出托尔斯泰文章的精巧和细致。《战争与和平》于是成为我的艺术学派、艺术品位和艺术深度的标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办法阅读“垃圾”,它们给我一种强烈的嫌恶感。
③伟大作品产生的背景已不复存在,现代人又过于世俗化,我们与大师的心灵距离已太远了。但这绝不是拒绝伟大作品的理由。以为自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爬上巨人的肩膀,或者干脆不承认有什么高于或优于自己的巨人存在,这相反的两极也许是许多现代人的通病。
④我想,一个人要想使自己不至沉溺于微不足道的欲望,并发现真正严肃的东西,最好的办法是通过阅读去亲近伟大的心灵,而只从当下的影视中是无法实现这种亲近的。
⑤阅读好书,特别是阅读经典,是通往伟大心灵的最好途径。
①那是1979年,年关将近,大雪严严实实地封住了秦岭。当时我在西安念大学,竞聘学生会主席落选令我心灰意冷,盼着回山里过年。没有班车,我在路边搭上一辆解放牌老卡车。寒风里,伴着破旧发动机吃力的轰鸣声,车终于到了终点站镇安县城。
②时间已是凌晨一点,小城安静得出奇,几粒昏黄的路灯如同鬼火。我的任务是投宿,明天再回乡下——还有几十里山路呢。可是,仅有的两家国营旅社怎么也喊不开门。那时没有私人旅馆,怎么办?为了活命,我决定走动一夜,保持体温。县城仅有两条街,所谓前街和后街,不到十分钟就走穿了,转回身再走。每每经过亲友的家门,我便驻足,几欲举手敲门。但是我忍住没有敲门。我生性不愿叨扰别人,也可能有一种自卑心理吧,因为我是乡下人。在他们那种客客气气的外表下,我能感觉出暗流着一种不耐烦的情绪,一种被揩了油的心疼。
③想到这里,耳边又响起自己落选后教室里发出的刺耳掌声,心不由得冷如冰窖。所以,腊月二十八的夜晚,不,是腊月二十九的凌晨,扭曲的自尊心让我决定走动一夜,转悠到天明。我从前街走到后街,又由后街转到前街,弄不清走了多少回。
④夜是越来越冷了,起风了,下雪了,风裹乱雪穿街走巷。借路灯一看手表,半夜三点啦。这段时间通常被称作黎明前的黑暗,自尊和倔强都顶不住喽。此时,刚走到后街,听得“吱呀”一声,风掀开一家的木板门,隐约看见里面有灯光。
⑤我本能地走了进去,刚跨进门槛,就见到一副白木棺材,满地刨花。当下感到晦气,正要退出时,里面传来说话声:“谁呀?进来吧!”随之是一连串的咳嗽声。是个老汉的声音,听上去含着善意。所以我就进到里间,只见一个老人躺在床上。在头顶那盏十来瓦的灯泡的光照下,老汉的脸上皱纹密布,如一颗大核桃。在他咳嗽的时候,我一直盯着盖在他身上的那床油腻黑亮却很厚实的被子,我想被子里一定很温暖、很舒服。当老人不再急喘时,他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如实回答了。他说:“你,要是,不嫌弃的话,就,就跟我睡。”
⑥我想都没想,迅速脱掉鞋袜,一骨碌钻进被窝,与老人打对儿。老人两手搂住我的双脚,说:“冰的!”老人双手瘦如火钳,但是很热。几分钟后,一股暖流由我的脚掌沿着我的双腿汩汩上爬。老人要我脱了衣服,说那样会更暖和,我就脱掉衣服,很快,一股浓浓的睡意袭来。但我使劲地捏捏鼻尖,我应该跟老人拉拉家常,不能就此睡过去,但还是睡着了……
⑦不知何时,我被一阵砍、锛、钉、锯的声音闹醒。起身一看,天早大亮,两个木匠开始做棺材了。老人看见我出来,笑呵呵地说:“吵醒你了!木匠师傅要赶活,家里人等着他们回家过年呢,咱得体谅。”聊下去才算明白,老人三十年前丧偶,独自一人将两个儿子拉扯大。两个儿子都参军在外。老人说:“这是我的棺材,年纪大了,咱不给儿子他们添麻烦。”
⑧告辞的时候,我想给老人掏几块钱表达谢意,又觉生分,便将大半盒“金丝猴”香烟留下。并抽出一支,亲自给老人点上。可是老人硬是只接了这一支烟,而且并不吸,其余的烟坚决让我拿走。“小伙子,你知道吗,整整十五年了,没一个人跟我睡过——咱俩有缘哩。”
⑨在老人的咳嗽吐痰声中,我走了。到车站一问,没车,只好冒着大雪步行。几十里山路,我钻进了风雪里。我走得很快,不久即浑身发热,脱去棉衣,顿觉无比爽快。到家时,傍晚的炊烟刚刚升上房顶,袅袅款款,如梦如花……
(出自《 陕西日报
》,有删改)
(时间):________;
(地点):镇安县城前后街、后街;人物:我、老人;
(事情起因、经过):________
(结果):“我”与老人分别后,走了几十里山路终于到家。
( 2 )选出对文章内容的解读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朋友、甚至陌生人对我们付出的爱,在我们眼里或许是不经意的,但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以“那份不经意的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立意明确,内容具体,要写出“我”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