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以下对诗歌《春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不堪,山河并没有被破坏;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因长久无人料理导致乱草丛生。这一联在写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遭到破坏以后的失望之情。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是写实,“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这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2、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B: 打开报纸,满纸“界面友好”、“功能强大”……云云,让人恨不得马上就掏钱。
C: 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微风和煦:真是难得的好天气。
D: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3、

找出下列选项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shù bí荠 shěn笑 guì赠
B: yòu shòu猎 qǐ祷 shuò方
C: mǎo pì喻 pì美 chì热
D: niè齿 蓬gāo qǐ首 pì睨
4、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本句运用想象的手法,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写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如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一联是写景致的缺感: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本句中“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作者以简约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5、课文以“社戏”为线索,以“看戏”为故事主要内容,为什么开头要写在平桥村的生活?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交代出故事叙述的主要人物。
B: 揭示出故事发生的主要环境。
C: 写出“我”和小朋友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D: 渲染气氛,介绍故事的特定环境,为情节的发展创造条件。
6、

下列标语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某办公室墙上贴的标语:小草青青,请您足下留情。
B: 某商场门前贴的标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某运动场上贴的标语: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
D: 某学校教室上贴的标语:齐心协力,精准扶贫。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niàng) 应(hè) 啬(lìn) 咄逼人(duó)
B: 弄(shì) 粗(guǎng) 若(shǎng) 花团锦(cù)
C: 确(záo) 临(lì) 落(zhuó) 为一谈(hùn)
D: 徘(huái) 蓄(zhù) 宽(chǎng) 小心翼(yì)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
B: 岁月如歌,班主任李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与其分别二十多年后仍然常常在我耳边回响。
C: 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挖掘侗族特色文化,增设旅游景点,使三江县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D: 柳州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人情如蜜,的确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9、

下面对应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
B: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
C: 《雪》——鲁迅——《朝花夕拾》
D: 《我的母亲》——胡适——《胡适自传》
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群众生活的日用品的销价,要坚决保持稳定,某些提价的,要给予消费者以适当的补贴

②他们把这些小布头拼起来,做成手套套袖,为国家棉布一千二百多尺,开支3500多元


A: 必需 必须 节省 节约
B: 必须 必需 节约 节省
C: 必需 必须 节约 节省
D: 必须 必需 节约 节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两题。
暮热游河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秾,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①秾:草木茂盛。②拦得:挡住,承受。

( 1 )一、二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回答。

( 2 )第三、四句生动形象,请作具体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陈恪勤之被逮都也,除夕市米潞河,主人问:“客何来?”曰:“陈太守。”“是湘潭陈公邪?”曰:“然。”曰:“是廉吏,安用钱为?其值,问寓何所。次日门外车槛槛馈米十石,书一函,称:“天子必再用公,公宜以一节终始,毋失天下望。”
【注释】①潞河:地名,今河北通县东。②槛槛:车子行走的声音。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陈恪勤之被逮都也 入: 其值 还:

( 2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的用钱呢?
B: 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
C: 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的用钱呢?
D: 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
( 3 )文中主人用“还其值”、“ ”的行为来表达他对陈恪勤的敬重。

( 4 )信函中“公宜一节始终,毋失天下望。”体现了主人期望陈恪勤要 。(填自己的话)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雪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遭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

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

“刚才是不是在画我?”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想下来,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我跳过去了那个高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

“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已经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

“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仲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 1 )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场景

偶遇老太太

画像被发现

老太太画花

得知其年龄

我的心里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 3 )品味下列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我两眼。

②她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 4 )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地的馨香

朱宜尧

①我仿佛看到了那片绿海,微风拂过,摇曳着沙沙声响,阳光温暖,伴着书香。

父亲说,读书和种地是一码事儿。那时,我的脑袋摇成了拨浪鼓。

春寒料峭的二月,春风犹如一把剪刀,一夜间裁剪出了千树万树繁花开的气势,藏在树干里的嫩芽,偷偷地窥视着即将郁郁葱葱的春天。温柔的阳光夹杂在春风里,走到哪里,哪里一片勃勃生机。

④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空旷的田野,劳作的人们撒粪、育肥、播种,趁着春天的到来,把希望悄悄地植入大地。

⑤早晨,刚刚起床,昨夜还睡在身旁的父亲没了踪影。父亲年事已高,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还是一刻也不闲地从事着农事,近乎于乐此不疲。每天看着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又眼望日头在晚霞中隐没,父亲特喜爱这种“春风花草香”的农田生活。身子虽有劳累,却神采奕奕。我知道,父亲有自己的规划,劳作等同于健身,既不能太累,又得出点小汗,身子微微受热,即可。所以我不担心父亲。

⑥中午父亲回来,肩膀上搭着一块泛黄的毛巾,看上去气色红润,好像刚刚晨练结束。我早已备好了父亲最爱的龙井茶。父亲坐在我身旁,望着长势大好的玉米,脸上挂着粲然的微笑,喝一小口龙井,动作不急不缓地擦拭着额上细密的汗珠。

⑦父亲七十有三了,寸发雪白,好像一根也不缺,板板正正齐刷刷的样子,那古铜色的皮肤,经过阳光的沐浴,显得十分的硬朗与矍铄。

⑧我在初中读书时,不论学习有多紧张,父亲总是“不管不顾”,甚至“不近人情”地叫我一同下地。即便是我手掌扎满了黄豆荚的刺儿,痒胀得钻心,也得照样劳作。春寒料峭也罢,烈日炎炎也好,我成了父亲的小跟班。那时的我,睡不醒,又极不情愿。

⑨劳作中,我经常回想,读书和种地怎么会是一码事呢?

⑩如今,我却能体谅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也会有一些好的事物与父亲分享了,父亲却一改他年轻时的做法,他起早做农事,从来不叫我,这倒让我有些愧疚

⑪过了不惑之年,明晓了父亲所言。一年之际在于春,谚语说谷雨种大田,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万物皆如此。要抓住播种的最好时机,才更有利于一年的好收成;青春是用来读书的大好时光,要不辞辛苦读万卷书,要不负青春不负我,要有“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之恒心。一旦错过了,就不再来过。

⑫我和父亲一同劳作,让年少并无多少体力的我去体会劳作的艰辛与不易,感悟生命的本真,让我更加珍惜青春读书的好时光,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感恩父亲,他不仅以种地的方式养育了我,还让我在最平常的劳作中,体会到了生命的美好。

⑬父亲就是养育我的“大地”,那里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喜乐福景;又有“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的诗情画意;更有“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殷切希望、谆谆教诲和良苦用心。

⑭春天来了,阳光明媚而温暖,微风拂过的绿海,摇曳着沙沙声响,我似乎嗅到了大地的馨香,仿佛看到了寸发雪白的老父亲。

(选自《新青年》2017年第4期,有删减)

( 1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春寒料峭的二月,春风犹如一把剪刀,一夜间裁剪出了千树万树繁花开的气势,藏在树干里的嫩芽,偷偷地窥视着即将郁郁葱葱的春天。

( 2 )“父亲说,读书和种地是一码事儿。”你赞同文中父亲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 3 )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对标题“大地的馨香”的理解。
( 4 )朱宜尧在文中写道:“这倒让我有些愧疚。”杨绛在《老王》中也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

【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杨绛《老王》)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写作文。

一位同学说:“毕业就是到达,我喜欢到达时的放松。”一位同学说:“毕业就是出发,我喜欢出发时的新奇。”是啊人生没有终点,追求永不停止。出发是为了到达,到达就意味着出发。

请以“出发与到达”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拟题自,再写作;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姓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