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化州市合江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公园里,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孩子在尽情嬉戏,空气中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B: 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C: 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警察剿灭“第一毒村”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D: 一年一度的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拉开了帷幕。远远望去,大渡河畔人声鼎沸
2、根据语境,下列四句话,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从不受军衔,不背一枪。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①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 ②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

③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 ④有的人止于心,只用其技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④①
D: ③②①④
3、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国平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中,分别从不同角度,选取典型事例论证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要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B: 《陋室铭》一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隐逸情怀。
C: 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运用自然科学道理解释说明沙漠里几种奇怪现象的科学小品。
D: 《核舟记》《活板》的作者分别是魏学洢、沈括。前者为北宋科学家、文学家,著有《梦溪笔谈》;后者是明末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语言精练有力,警句较多,有的已经成为名言。
B: 本文开篇提出论点,表达自己对读书的种种看法。
C: 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排比论证等方法,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D: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读书(求知)的目的、方法及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种种缺陷,鼓舞人们读书(求知)。
5、下列各组词语中包含相同的字,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角:jiǎo 号角 角落 头角 群雄角逐
B: 笼:lóng 笼子 牢笼 笼屉 烟笼雾锁
C: 量:liáng 思量 打量 测量 量体裁衣
D: 削:xuē 剥削 削减 瘦削 日削月割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物理学家杨振宁。
B: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C: 《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文章,作者通过叙写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形象。
D: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迁主持编写的一部国别体通史。
7、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的朋友龙标要到远的地方做官,路途艰险,李白心中十分伤感。
B: 正是江南最美的时节,杜甫遇到老朋友李龟年,快乐地谈论起往事,写下“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诗句。
C: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岑参的诗歌,这里的九日即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常登高、饮酒、赏菊,思念家乡。
D: 李商隐与夫人久别之后重逢,二人在烛光下,说起当年在巴山遇雨的情形,感慨万千,写下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
8、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维(qiān) 喧嚣 藏污纳(gòu) 旁逸斜出
B: 令(zhào) 婆娑 春寒料(xiào) 重峦叠障
C: 丘(hè) 题跋 无消息(yǎo) 筋疲力尽
D: 榭(xuān) 狼籍 舻相接(zhóu) 潜滋暗长
9、《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下列选项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管中窥豹——方正第五——王羲之
B: 渐至佳境——排调第二十五——顾恺之
C: 望梅止渴——假谲第二十七——曹操
D: 咄咄怪事——黜免第二十八——殷浩
10、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每一个革命先烈的背后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B: 这位著名歌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 , 声入云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声。
C: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 , 对国防武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D: 他辞去了所有的社会兼职,如释重负 , 可以一心一意地教书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1 )简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
( 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齐师我②竹取道,下见小潭
B: ①又何焉②数月之后,时时而
C: ①肉食者 , 未能远谋②先帝不以臣卑
D: ①忠之也②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①肉食者谋②操蛇之神闻
B: ①入见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①何战②而君五十里之地存者
D: ①公与之乘,战长勺②相与步中庭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4 )写出上文给你最深刻的一点启示,并简要阐述你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谢绝的智慧》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美国化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就为自己订了一份通用的谢绝书:“对您的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他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给您签名,赠送相片,接受采访,发表广播讲话,在电视中露面,赴宴和讲话,充当证人,阅读您的文稿,作一次报告,参加会议,担任主席,充当编辑,接受名誉学位,等等。”克里克不无智慧的谢绝,虽然少了“人情味”,但却避免了无数麻烦,省去了许多无意义的社交应酬,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

②大概名人、要人、成功人士都会遇到类似的麻烦,都需要拿出谢绝的勇气与智慧。谢绝和拒绝还不一样。谢绝,基本都是好事或善意,至少当事人是这样认为的;拒绝,只要把脸往下一拉,把头一摇就行了。谢绝,则既要把事情回掉,还要感谢人家的“好意”;既要语言委婉,合乎情理,又要坚决而不妥协,所以,如何措词,还要一番踌躇,需要点智慧。

③钱钟书先生生性淡泊,最烦应酬,特别是晚年,几乎谢绝所有宴请、演讲、兼职和采访,尽管人家都是好意。可钱先生不这样看,“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很好,就有必要去见下蛋的母鸡吗?”他这样谢绝那些希望拜见他的读者,倒也不失幽默诙谐。而对于种种胡吃海喝的宴请,他又这样谢绝:不愿“花些不明不白的钱,吃些不干不净的饭,见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似乎直接有余,巧妙不足,但更见先生之清高狷介,也更有成效。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谁还好意思再上门相邀。

④作家茅盾是个温和厚道的人,他的谢绝很客气,带有商量的味道。1958年3月,茅盾给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室写了封信说:“现在写一点我个人的规划,可是规划是订下来了,能不能完成,要看有没有时间。这就希望领导的帮助。一、帮助我解除文化部长的兼职和政协常委的兼职;二、帮助我解除《中国文学》和《译文》的两个兼职;三、帮助我今年没有出国任务。如果照上面所说,一面挂名兼职这么多,一面又不得不把每星期五分之二的时间用在开会、酒会、晚会等三种‘会’上,那么我就只能不写小说了……”正是因为他的谢绝太过客气,不够决绝,当然还有“工作需要”,所以不大奏效,他不得不日复一日地泡在开会、酒会、晚会上,写作计划基本落空,在他后半生的三十年里,没有一部有影响的作品问世。

⑤与茅盾相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谈到其成功的最大诀窍,就是“善于谢绝各种邀请和应酬,成功地关上了自己的门”。他一向谢绝采访,谢绝各种会议,谢绝入选名人辞典之类,以至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外国文学卷、《东欧国家文学史》、几种版本的《世界文化名人辞典》,都查不到他的名字。也正是因为他谢绝了几乎所有与写作无关的活动,才得以集中精力去从事他钟爱的文学创作,卧薪尝胆默默无闻地耕耘了大半辈子,最终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⑥人生苦短,转眼百年。学会谢绝,可以帮你节约时间;学会谢绝,可以帮你集中精力干事情。那么,就请你适时关闭电话和电子信箱,以减少各种“热情”干扰。那些可有可无的应酬,充当“花瓶”的作秀,五花八门的研讨会、颁奖会、演讲会,电视台的名人访谈,名目繁多的大赛评委,能谢绝就坚决谢绝,这里不妨学学钱钟书先生的幽默而决绝的精神,学学克里克先生的巧妙措词和不妥协态度。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A: 名人要有谢绝的勇气
B: 谢绝帮你节约时间
C: 谢绝帮你集中精力做事情
D: 谢绝既要委婉合情,又要坚决而不妥协
( 2 )文章用一封谢绝书开头有什么作用?
( 3 )有人认为去掉第⑤段不影响文章论述,能去掉吗?谈谈你的理解。
( 4 )钱钟书说“说到一个鸡蛋觉得很好,就有必要去见下蛋的母鸡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 1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古埃及的文字是圣体字,古巴比伦的文字是楔形文字,而更多西方国家一直都是拼音文字。
B: 我国的方言尽管在“语音学”上不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至今都一脉相承。
C: 学习拼音文字偏向于开发大脑左半球的潜力,而学习汉字,可以开发我们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
D: 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汉字,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 2 )依据本选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是“从甲骨文算起”,文章结尾为“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由此判断此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 第③段的说明对象是“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行而得其意”。
C: 拼音文字认知中是利用“语音编码”方式起作用,汉字认知中是利用“多重编码”的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
D: 本文的语言兼具平实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蕴含了作者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之情。
( 3 )下列对文中说明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该句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汉字的历史悠久。
B: 第②段主要采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说明了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C: 第③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生动具体地说明象形字和会意字能引发想象和联想的特点。
D: 第④段主要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汉字在发展大脑智力上的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窗前有一棵树,树上有一片叶子,叶总是微微的摇摆着。

我问:“叶,为什么你老是摆动?”

“我想飞。”它说。

“叶即是叶,永远不可能像鸟一样飞的。”

“看着吧。”它纯纯笑着,不再说话。从春天摆到夏天,再到秋天,叶执著热烈。

冬天到了,一个景象使我呆住了——干瘪的叶,在飞!它离开了树的怀抱,在四溢的冬日暖阳中,在天空这个舞台上,飞旋着、飘舞着……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